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刘新霞

(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自贡 643200)

【摘要】目的:本文就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小儿肺炎者作为实验组,并按照肺炎类型进行分组,支原体肺炎组(n=43)、细菌性肺炎组(n=51)、病毒性肺炎组(n=32),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5例健康小儿设为参照组,对比各组小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结果:实验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最高,病毒性肺炎组最低,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三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中,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三组患儿的白细胞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儿,且不同类型肺炎小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一定差异,临床中可将其作为肺炎诊断及肺炎类型鉴别的检测指标。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小儿肺炎;诊断;白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36-03

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依据感染类型可分为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性肺炎;患儿在发病后均会表现出咳嗽、气促、发热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心肺功能衰竭风险[1]。对于小儿肺炎而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促使患儿病情好转的关键。临床中,仅凭小儿的症状及表现,难于将肺炎疾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做出明确区分,故需以准确的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近年来,有研究者将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诊断小儿肺炎的指标,C反应蛋白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中普遍存在,正常情况下血液里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低,机体一旦受到外界抗原入侵时,便会在肝脏内产生较多的C反应蛋白,致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为探寻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对我院近一年的肺炎患儿进行分类并研究,已获取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做如下汇总。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是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肺炎急性期小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126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并依据感染类型分为三个小组。支原体肺炎组(n=43)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3例、20例;年龄为1~11岁,平均(5.1±0.5)岁;细菌性肺炎组(n=51)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5例、26例;年龄为0.5~12岁,平均(5.4±0.6)岁;病毒性肺炎组(n=32)中,男女患儿分别为15例、17例;年龄为1~12岁,平均(5.5±0.4)岁。另选取同期来年体检的55例健康小儿设为参照组,其中男女小儿分别为29例、26例;年龄为1~11.5岁,中位年龄为(5.7±0.5)岁。将各组小儿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可比性。

排除标准:将合并其他感染小儿予以排除。

1.2 方法

实验组的患儿入院后均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菌、胸部X线以及相关抗体检查,并依据各类检查结果进行肺炎分型。

参照组小儿仅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即可,测定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1.3 评定标准

检测小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10mg/L及以上时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测定小儿的白细胞计数,在12.0x109/L及以上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1.4 评价指标

对比实验组患儿与参照组小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并将实验组中的三个小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及白细胞阳性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检验,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为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 各组小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最高,病毒性肺炎组最低,三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三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各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阳性率比较

实验组中,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三组患儿的白细胞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是我国常见的小儿疾病,患儿发病后如治疗不及时,各组织器官功能会逐渐丧失,甚至诱发器官功能衰竭,对小儿的成长及发育带来严重危害,且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临床中需对患儿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分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防止病情加重,延误治疗。

以往多为肺炎患儿采取病原学检测方法进行肺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极高,但其有一个无法改变的缺陷,即细菌培养通常需要3d以上,较为耗时,且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稍有不慎便可对疾病诊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这会影响患儿治疗的时效性及针对性。

我院现阶段比较主张依据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肺炎小儿进行诊断。C反应蛋白是肝脏组织在急性期的生成产物,在机体受到炎性刺激或组织损伤时,尤其是在感染细菌后,会由肝脏迅速生产大量的C反应蛋白[2]。在肺炎急性期,C反应蛋白会与位于细菌磷脂蛋白上的磷脂酰胆碱相结合作用,由于在病原微生物与细胞膜的脂多糖中均分布大量的磷脂酰胆碱,这使病原体靶点、受损及坏死宿主细胞膜上的C反应蛋白较易被识别出来,且C反应蛋白基本上不会受到年龄、性别、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适应性[3];因此可将其作为肺炎急性期的诊断指标之一。此次研究中,对比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并与参照组的健康小儿做比较,结果2.1显示:实验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最高,病毒性肺炎组最低,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肺炎患儿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的上升程度更加明显。通常情况下,急性细菌性感染对机体损伤程度越严重,血清C反应蛋白的上升程度越为显著。支原体肺炎小儿的C反应蛋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上升程度要小于细菌感染性肺炎,但要比病毒性肺炎患儿更为明显。小儿在感染支原体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会有所上升,这主要是因支原体可对细胞膜造成直接损伤,损伤后的胆碱磷酸分子与血清C反应蛋白附着点会被暴露出来,将信息通过白介素6等传至肝脏,使肝脏内快速产生一定量的C反应蛋白,故临床诊断中可将CRP视为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指标。结果2.2显示:实验组中三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中,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说明在机体遭受到感染时,利用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可将感染情况反应出来。但在疾病发作时,血清C反应蛋白的上升对比白细胞要更早更快,疾病消退后,C反应蛋白也可快速消退,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要高于白细胞。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结论,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但C反应蛋白在鉴别肺炎类型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肺炎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儿,且不同类型肺炎小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临床中,把诱发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其他因素排除后,可将其作为肺炎诊断及肺炎类型鉴别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亚均,吴兆海,程明等.肺炎支原体IgM、IgG、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82-84,87.

[2]Wu,Jianjun,Jin, Yu,Li, Hailong et al.Evalu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severe pneumonia[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5,10(1):175-180.

[3]刘茜,李秀娟,李华等.老年革兰阴性菌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3,42(19):2220-2221,2224.

论文作者:刘新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刘新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