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观察论文_骆萃卿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十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105)

【摘要】目的:观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个性组各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个性组实施个性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种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62.5%,个性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87.5%,个性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5.0%;个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7.5%;个性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个性化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急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衰等不良后果[1]。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患者的主要科室,其急救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够抢救成功[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效果,选取了我科2016年1月到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了常规急救护理与个性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证实,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个性组各8例。常规组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0~67岁,平均(41.4±5.3)岁;首次发作6例,复发2例;单纯性疾病3例,合并器质性疾病5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预激综合征1例,心肌炎1例,风心病1例。个性组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0±5.1)岁;首次发作5例,复发3例;单纯性疾病4例,合并器质性疾病4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预激综合征2例,心肌炎1例,风心病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并了解其病情,给予心电监护,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给予吸氧,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救治环境,实施体位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

个性组实施个性化急救护理:具体急救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疏导:大多数患者入院后都会有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这会其治疗效果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实施心理干预,用温柔的语气与患者交流,主动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让其感受到护士的真心。②非药物急救护理:兴奋迷走神经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措施,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要确保患者保持清醒,且其血压与心脏功能不可有异常,同时进行体位护理,让患者头偏向一侧,按压颈动脉窦,先压右侧10s,无效再压左侧,禁止同时对两侧按压,体征恢复正常则马上停止按压[3]。期间若患者出现恶心、胸部刺激感等情况时应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告知患者这是正常症状,无须担心、③药物急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等,转复率后则停用转复率药物。用药的剂量与滴速应合理,老年患者滴速应减慢,使用三磷腺苷治疗时则建议快速滴注,但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以防出现呼吸困难,同时要准备好急救药品,以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进行抢救。④健康宣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突然,因此护士应教会患者进行迷走神经的自我刺激,以应付突发事件。告知患者恶心时可诱发呕吐,用压舌板刺激咽喉壁即可。治疗后提醒患者注意修养,饮食方面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同时嘱咐其按时复查。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2)对比两组患者对急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85分表示满意,66~84分表示一般,≤65分表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数表示,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成功率对比

常规组患者急救成功5例,成功率为62.5%;个性组患者急救成功7例,成功率为87.5%;个性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对比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继发于基础心脏疾病,感染、负性心理、劳累疲乏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若不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将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4]。个性化急救护理可针对急救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以快速让患者恢复心律,其中,心理疏导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非药物急救护理与药物急救护理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进而提升临床疗效;健康指导能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掌握自救的简单方法[5]。由此可知,针对性急救护理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常规急救护理与个性化急救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个性组的急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个性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也就表明,个性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

综上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个性化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急救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璐,林春丹,王新宇,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护理应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6):232-233.

[2] 李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9):1694-1695.

[3] 吴敏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旬刊, 2015,28(1):28-29.

[4] 胡小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5(68):214-214.

[5] 戴丽娜.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31):189-191.

论文作者:骆萃卿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护理观察论文_骆萃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