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问题与对策——基于三亚市社区的调查分析论文_杨文娴1,潘孝富2

海南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问题与对策——基于三亚市社区的调查分析论文_杨文娴1,潘孝富2

1琼州学院教育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2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8

摘要: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对于维护居民心理健康、维护社区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切实把握该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三亚及海南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意见与建议,期望能从“健康城市”这一角度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海南“绿色崛起”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海南三亚;问题对策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疾病,还包括个体乃至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健康城市”,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扰人类健康的问题。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由城市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或机构,运用心理科学规律及原理,提供以保持与促进社区民众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以预防身心疾病的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围绕此服务而展开的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所组成的系统。

本研究基于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实施和海南“绿色崛起”建设导向,着力探讨如何通过构建海南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海南“健康城市”建设持续发展,为三亚市委市政府进而为海南省的城市社区创新建设提供对策与建议,也是为正在规划完善中的海南省“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海南省三亚市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调查

本课题研究组通过采用自编的《三亚市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调查问卷》,运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三亚市河西区(现为天涯区)委区政府所辖机场路社区、金鸡岭社区、儋州村社区等3个社区共177名居民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三亚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服务内容目标、服务对象、服务专业人员与机构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经过历时1个月的深入调查(实际上是课题组成员于2013年的暑假、2014年的寒假的各半个月时间深入上述社区开展调查活动)。调查结果发现三亚市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表征:

1、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比较强烈,而相应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据调查显示,75.8%的被访居民认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较好或很好,但与此同时,也有80.4%居民表示自己或者家人需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90.1%以上的居民表示希望在自己所在的社区能够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85.7%的居民表示相信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三亚市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供给相当短缺,被访的3个社区中,有1个社区建有明确命名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金鸡岭路社区,青少年心理辅导站),但基本没有开展什么活动,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另一个社区有一个慢性病防治机构涉及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机场路社区,三亚市慢性病防治医院)。由此可见,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心理健康服务供不应求。

2、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化的服务机制有待建立

调查发现,82.1 %的居民认为“子女教育问题辅导”是比较重要和很重要的,随后按重要性排列为:人际关系冲突处理(79.0%),“普及心理保健知识”(78.9%),不良品行的矫正(76.9%),危机干预如突发事件心理应急与创伤辅导(74.8%),精神疾病预防与治疗(73.7%),物质依赖(如酗酒、吸烟、吸毒等)干预(72.1%),而家庭婚姻问题辅导、工作生活压力缓解、就业和失业心理辅导、精神病人回归社区康复等服务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宣传与挖掘。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内容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机制需要建构。

3、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与内容多元化,差别化的服务模式急需构建

调查反映,居民认为在社区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中,最需要接受服务的对象排序是心理障碍者、吸毒成瘾者、精神病患者及出院者、青少年和老年人。当涉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需要提供哪些心理健康服务”这个问题时,可以发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需求。青少年有学习压力或家庭教育问题,中青年有工作压力、婚姻问题,对老年人而言,其心理健康服务方面最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咨询、情绪调控(孤独与抑郁)等方面;不管存在哪种心理问题,共同的表现有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排解,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从微观说,个人的生活质量受影响;从宏观说,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很显然,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与内容具有多元化,针对不同需求对象和需求内容,应该构建差别化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服务模式。

4、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短缺、服务机构匮乏,其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如前文所述,被调查的3个社区中,只有1个社区(金鸡岭社区)建立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被调查的177名个社区中也只有3名被调查者表示知道自己所在社区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其中2名还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但在深度访谈中被问及是否了解这些机构具体开展的工作,均明确表示“不知道”或“可能是神经病吧”等类答复。至于追问“你所知道的这些机构(如前文提到的金鸡岭社区青少年心理辅导站)是否有专项资金来源、硬件设施、常规活动和建立心理档案”等问题,回答几乎为“无”或“不知道”,而走访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也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回答。调查发现,在机场路社区有三亚市慢性病防治医院,除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生理疾病的防治工作外,还接受五指山平山医院(为琼南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专业指导,开展重症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但对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宣传教育基本没有开展。机场路社区所在的海军425医院和三亚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没有心身科或精神科。另外据了解,三亚农垦医院作为三亚所在地最大的医院也没有心身科或精神科。可以说,仅从调查来看,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其服务专业人员与机构状况不容乐观。

5、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模式与机制尚未形成,需要建立和完善服务管理机制

当问及“当地政府是否重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时,回答重视的仅为10.1%,而明确回答不重视的占87.7%;当地政府是否制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制度,回答有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的仅为2.3%,明确回答没有相关管理制度的为89.1%,“您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或上级政府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否有系统工作规划”,“您对当地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的满意程度如何”;“您所在的社区是否定期进行居民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您所在的社区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否有专门的领导机构”;“您所在社区的心理健康机构的不同部门是否有明确分工?”持否定回答(回答没有或不了解的)均达到90%以上。调查发现,3个社区中有1个社区(金鸡岭路社区)被评为“二星级卫生社区”,但这也仅限于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范畴。由此可见,被调查的社区还没有真正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其管理机制和模式尚未形成。

那么这是否就表明,三亚城市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就是一片空白?实际情况并不尽然。调查表明,这3个社区的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三亚的实际状况。据三亚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处的人士透露,在三亚,还是存在一些商业运作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主要开展针对青少年发展教育和成年人的婚恋情感咨询。而在三亚的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2013年秋季起,初中阶段陆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些学校已经筹建心理咨询室,2013年暑假,市教育局还组织开展了全市首届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三亚的驻军部队、政府部门和银行等单位和机构也有邀请岛内外心理专家来做相关的讲座和培训的活动开展,从媒体报道看,机场路所在的三亚广播电台也开设有相关的专题广播节目-类似市民情感热线的互动节目。然而,无论商业运作的咨询机构还是学校系统的心理辅导教育活动,除个别高校之外,其从业人员的资质和工作开展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有待质疑与提升的。从整体来看,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公益性质的、面向社区市民的心理服务机构和运作体系在三亚还有待建构与完善。

总之,在当前三亚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然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其服务机构匮乏、专业人员奇缺、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因此,要加强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社区建设,建设健康城市,就必须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既是居民健康心理客观需要,也是社区创新建设和美丽三亚建设、海南绿色崛起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科学化管理的必然需要。

二、构建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美丽三亚健康三亚”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美丽三亚健康城市”建设需求和当前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本研究认为构建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是创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

1、强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意识,创建社区新型服务

作为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三亚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家庭矛盾、教育、医疗、就业等压力造成心理苦恼;外来务工者的心理适应障碍;空巢老人的孤独、抑郁和老年痴呆;下岗、失业和失地造成生活困难、心理失落而引发的反社会行为;学生和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压力、激烈竞争造成学习和职业倦怠;精神患者治疗及愈后社会回归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引发的暴力恐惧;重大灾难引起的心理创伤等等心理问题,急需社区提供及时而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然而,调查发现三亚市的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机构的运行机制、管理监督机构和评价机制、硬件设施有待提升与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切社会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三亚城市社区广大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缺乏的矛盾,必然制约“美丽三亚”的建设,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社区建设活动,没有引起社区管理部门足够重视,被访的3个社区中,几乎没有1个社区真正建立了有效运行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很显然,当前三亚的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意识严重缺失。为此,本研究建议,首先要强化政府社区主管部门和社区领导干部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意识,要将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像建设社区医院或卫生中心一样,建立三级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预防治疗中心,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为平台的新型社区服务机制,从而将社会问题和矛盾及时疏导和缓解在社区孵化中,进而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健康三亚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创建社区精神家园

当前在我国各大城市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医院和卫生中心,遗憾的是在这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绝大多数没有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强烈需求,必然要求社区像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那样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本研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合符海南社区情况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第一,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活动,比如:在社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开展一些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的活动等,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方式、途径和干预措施传播于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广大居民正确的看待心理问题,及时预防心理疾病。

第二,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咨询辅导模式。通过对社区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形式、内容、程序和设施等系统结构的建构,让社区广大居民当发生心理困惑时,能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及时化解心理困惑,比如:成立专门心理服务机构或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和生命在线援助等等。

第三,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培训模式。政府及其委派的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联合相关高校和区域性的精神卫生中心负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准入、提升和相关知识、技能及操作程序等培训任务,逐步实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

第四,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结构模式。政府及其委派的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应该成立专门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社区心理服务活动规划、人员招聘、资金投入和监督考评等工作,逐步实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通过构建和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宣传教育、咨询辅导、人员培训和管理结构等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街道社区负责、专业人员介入、社区医院协调”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即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重点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3、培育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制,促进“健康三亚”持续发展

建构社区居民心理疾病的“三级预防,三类干预”机制,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和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首先建立社区居民心理疾病三级预防机制:从全国整体来看,应该建立省级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综合性医院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卫生防疫部门以及资深社会心理咨询所等机构或部门构成,承担本地区社区居民精神卫生问题的预防、医疗、科研、人员培训以及精神司法鉴定等职能,此为一级预防机制;第二,以市、区、县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专门承担社区居民心理卫生二级服务,主要为其管辖内的社区居民精神卫生问题提供预防、咨询、医疗、康复及转诊服务;第三,以街道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心理咨询所等机构或单位承担着居民心理健康三级服务,对居民轻度的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进行咨询、治疗服务。这些服务机构都应该纳入卫生行政部门或街道社区行政部门管辖。

其次,建立社区居民心理疾病三类干预机制:即突发事件干预、发展性干预和矫正性干预。第一,对于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创伤进行及时干预和救护;第二,对社区居民在身心发展过程出现的心理困扰进行保健和疏导式的干预,引导居民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对有心理疾病或行为障碍的居民进行矫正性或治疗性的干预。再次,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着力建立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运作、监督和考评方式等等管理机制。

最后,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有效实施评估和考核的机制。建构社区居民心理疾病的“三级预防,三类干预”机制,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和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才能确保居民心理健康,社区及家庭心理和谐,进而促进“健康三亚”持续发展。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中国精神卫生法》的制定与实施,根据海南省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规划,未来全省将建立“1-4-3-6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即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分中心,3000张精神科床位,六个康复基地覆盖全省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据了解,到2015年,将形成以“行业龙头”海南省安宁医院为依托的北部精神卫生中心,新建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精神卫生中心,以海南省安宁医院琼海分院为依托的东部精神卫生中心,以儋州农垦那大医院为依托的西部精神卫生中心,以海南省平山医院为依托的中部精神卫生中心的全省“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布局。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一个以人口比例为少数的重症精神疾患治疗与康复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对为数更多的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关注还需要“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构才能进行,而这个体系不仅仅需要精神科和临床心理专家的参与,更需要高校系统、科研机构、相关的社会组织的专业人员协同参与才能更有效地运作。

4、构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针对流动人口和老年人的服务工作

作为旅游城市,三亚社区居民中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多。调查发现3个社区31000多名居民中有10000多人为外来或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也是值得关注,他们应该成为社区居民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对象之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海南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热带海岛,吸引大批国内老年游客来旅游甚至度过余生,除了三亚,大部分又常年居住在海口、琼海、五指山等县市城区,海南的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发售广告都主打“养老-养生”这一主题,在项目建设社区服务上也注重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特点,比如三亚市的“清平乐”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住户的一半以上,被开发商宣传为:银发候鸟的温馨之家,这个社区2012年被海南省文明办列为全省首个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点。三亚乃至整个海南的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2013年4月,国家民政部门领导专门到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琼州学院调研,明确表示要加强海南特别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这其中必然包含满足老年人心理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

5、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与地方高校和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沟通,充分发掘和整合资源,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作好技术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这就要求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必须注重专业队伍建设。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与地方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沟通,充分发掘和整合当地资源,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作好技术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要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掘行业协会、专业社团社会组织的潜力,促进其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在这方面,内地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引进,比如深圳的“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北京的“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

调查发现,目前在海南,针对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经存在,且不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公益性或工商性质的社会组织机构开展的心理服务工作,单就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的社区服务已经存在。如作为首府的海口,海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积极参与地方服务工作;三亚的高校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正通过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开展着建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目前,这种尝试刚刚开始,但值得期待。

案例1:作为琼南地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五指山平山医院,与五指山政府合作成立“五指山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该中心专家队伍的构成主要是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的临床医生,同时邀请琼州学院心理学专业学者共同参与,除了开通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外,目前该中心已开展面向五指山民众和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普及宣传预防教育工作。2014年1月,该医院与琼南地区唯一公立本科院校--琼州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涉及课题研究、教学实习、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

案例2:2014年1月,三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与三亚市河西区委区政府合作,成立“三亚河西普爱社工服务社”,是一个旨在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非营利组织机构,计划在河西区的3个社区先进行试点,逐步将服务推广普及到该区18个社区。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三大领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都涉及到针对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

案例3:2013年12月琼州学院与海南省妇女联合会共建“海南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目前基地正在开展“海南省城市社区妇女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的现状调研工作,期望由此课题的研究开展,能够为该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海南省城市社区建设及妇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新思路,实现高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毕重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

[2]黄媛艳,王红卫.三亚市清平乐社区:银发候鸟的温馨之家[N].海南日报,2012-08-27

[3]潘孝富,潘伟刚.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之建构[J].求索,2012

[4]蔡东成,卢秀华.三亚政务中心举办心理健康及调适能力培训[N].人民网三亚频道,2013-08-24

[5]黄丹.海南将建设“1-4-3-6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N].南海网,2013-1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三亚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和谐三亚”建设导向下的三亚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海南省妇女联合会2013年度琼州学院委托研究项目《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女性发展研究》之子课题《海南城市社区女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文娴,女,副教授,琼州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琼州学院“海南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研究人员,海南省妇女儿童问题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现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女性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杨文娴1,潘孝富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海南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问题与对策——基于三亚市社区的调查分析论文_杨文娴1,潘孝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