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寻求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态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哲学的存在样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和宣传表面上并无根本改变,但哲学在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哲学承诺的使命和责任、哲学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乃至学院中职业化哲学活动的取向和学术标准都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哲学改革的先行者首先对旧教科书体系进行改革,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被公认为是突破旧教科书体系的尝试;几乎同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理论内容、理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解和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看来,这些变化是十分自然、合乎情理的事情,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哲学理论凝固不变才是怪异的。问题在于哲学体的超越的、反思的理论性质决定了自身不能随波逐流,它必须以批判的精神、公共良知的价值态度审视一切变化并调节自身,变易、不易、简易三者统一的“易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原理。本文在国内哲学界十几年来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说明,它既是多种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哲学史内在逻辑运动的结果,更直接地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创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把握,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着眼,物质生产实践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己的东西。这不仅因为在哲学史上从未有一种哲学对物质生产实践给予充分重视,从而这一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有的;也不仅因为物质生产实践这一范畴说明了全部人类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也不仅因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实质,从而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有唯物史观。按照高清海教授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在于创立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从当代哲学的理论视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发现。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说,人们多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领会实践观点超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各自片面性、创立新哲学的意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人们很少深思实践观点所体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指出的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即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的辩证法,其实质即是对传统哲学用知性思维方式所设定的僵死本体的消解,无论是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还是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从实践的观点看都是同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创造的本性相矛盾的。因此,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就是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超越。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深度和现代视野。

把实践观点作为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并不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理论内容,哲学思维方式并不是某种抽象的形式结构,不能用形式逻辑的思路理解哲学思维方式,这是从康德特别是黑格尔以来哲学史已经明确的常识。实践观点作为哲学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容的全体,它不仅是概括了人类认识史的认知范畴体系,同时也是表达时代精神的价值原则体系。国内有的黑格尔专家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最高本体是伦理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显示出更为深切的价值关怀,因此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必定是一个基本价值原则的理论体系。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物质生产实践观点,传统哲学的道德实践、现代哲学的交往实践、话语实践等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系统的理论分析。仅从物质生产实践范畴理解马克思新哲学思维方式的价值态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东西。按照高清海教授的看法,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对本体论思维方式,还原论思维方式的否定,是对任何先在本质决定的哲学解释模式的否定,它提供了人的自我理解和理解世界的新方式;人的本质是实践中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创造,人的本质也可说是无本质的自由自为,人在自我创造和自我理解中也创造和理解属人的世界,这显然是对人的自由价值的最高论证。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自由本性的自我确证,是自由意志的实现和客观化。然而自由总是受制的,自由意志总是受到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抵抗。从逻辑上说,自由只能是全体的自由,是绝对的、无待的,部分即是有限,有限即有对待,有对待即有所限制,从而即不自由,中外哲学史中如斯宾诺莎、黑格尔、庄子等都已阐明了这个道理,所以,马克思以前哲学追求和论证的自由,只能是精神的自由,只有思想才是绝对的、无限的、因而是自由的。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观点出发论证和解决人的自由,使自由真正成为现实的课题,成为感性的物质的活动过程,这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任何哲学理论都更深刻地触及到了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等的对立统一关系,另一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关切具有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路。最一般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学说,即全人类作为全体的自由学说。人的解放必是全人类的解放,压迫他人的人必受他人的限制和反抗,因而是不自由的。人的自由和解放首先必须是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消除,是人类作为最后一个主体从而才有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才有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求解放的学说,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作为最后一个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就是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唯此我们才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是共产主义世界观。这些说法显然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取向来说的,按照我们的看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构架是一致的。无产阶级的自由和解放这一社会哲学的主题内在于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之中。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观点即是自由的观点、解放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无产阶级的观点,这些都已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从较深的理论层次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存论的哲学,而不是自然哲学或本体论哲学。

基于这样的理解来思考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形态,我们认为一个最简单、最朴实的道理是不能遗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由和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彻底的人道主义学说,遗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己的意义的遗忘,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态度不管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再冠以什么“科学的”“真理的”美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不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60年代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能超越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问题”仍未解决。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无产阶级解放问题,这一问题显然需要漫长的未来才能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未因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遥遥无期而丧失它的活力和影响,却以它鲜明的价值态度征服了数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心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不可战胜的道义力量,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社会底层的阶级和群众真诚思考、谋求其解放道路,这是任何没有丧失社会良知的人们所不能拒绝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态度,这是一种人生意义和人生理想的承诺,舍此即是妄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时代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解释和理解中产生了解释学所说的诸多效果历史,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却不能改变,这是变易之中的不易。以此不易的法则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想和追求,我们仍需按照时代精神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公正地看待和评价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谁也不会否认它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原则研究来说,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有的学者把市场经济对个人主体的解放同人类解放这一总目标联系起来,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解放途径,等等。但是按照我们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建设尚未准确抓住时代的中心课题,并未表达我国劳动人民的根本关切和渴望,所以哲学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冷落,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定程度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价值态度的偏离。大约十年前笔者曾申请一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农民的哲学意识研究”,当时确实没有详尽的研究计划和思路,而今天学院化的教授生涯使我们想也想不到这样的研究课题了。哲学与生活的疏离、与人民群众的隔阂,是我国哲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一个严重弊端。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理论和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源性的活力来自对人民群众深层渴望的体验、洞察和理论表达,因而可以说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社会心理学,它对时代和生活的把握必须用哲学反思的方式,它的理论形态必须是哲学范畴体系的形式,它的问题、解答更多地受到其他哲学理论和派别的激励。哲学理论的超验的思辨的性质使它无法得到经验的证实或证伪,所以它更多地是在哲学的对话和争论中完善其理论论证和学科体系的。探索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就必须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哲学的历史和当代各种哲学理论的对话和竞争中,没有一种哲学独白能够长久拥有听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深深存在于哲学史之中,斩断与哲学史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僵死的公式和教条的堆积,至多只能是没有认识史内容的抽象的形式化体系。列宁强调辩证法是人类全部认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人类全部认识史的理论凝结,在这样的意义上,哲学理论就是理论形态的认识史和哲学史,哲学就是哲学史。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望和形象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这种背离和遗忘不是口头上和书面上,而是缺少必要的人文教养,缺少真正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思劳作的实践理性的真诚。这种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可怕的敌人;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起来,使它成为脱离哲学史、脱离当代各种哲学理论的僵化的教条。这显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缺欠有关,几十年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仿佛就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用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哲学史,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身也已鲜为人知。从充满生机的无穷角逐的哲学战场游离出来、孤立起来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很难给人们以什么教化和智慧,只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形式化的教条和公式。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必须是学科整体的事情。用列宁的比喻就是不懂得形式逻辑这种“中学的逻辑”就不能懂得辩证法这种“高等逻辑”。

离开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根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象享有世界声望的加拿大哲学家邦格也对辩证法主张的A等于A,A又不等于A百思不得其解。不了解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作为内涵逻辑、不脱离思想内容的逻辑或用康德的说法“真理的逻辑”, 就根本无法理解和形式逻辑A=A同一律相对立的这个辩证“公式”。从思维的形式法则看, 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是正确的,否则就会造成偷换概念、偷换命题等逻辑错误。把辩证法的上述公式作为形式法则机械地套用到思想内容上,就会造成对象既是又不是的混乱和诡辩,辩证法就真的成了“变戏法”。但是形式逻辑的法则只能保证思维形式的正确和有效,它只能获得形式的真理,无法保证思想内容的正确和有效。无法获得事实的真理或经验的真理。所以必须从思想内容的自己运动、自我差异内在地作出真理的判断,至此思想对象既与自身同一又与自身差异才是可理解的。辩证法的A 等于A,A又不等于A 的法则绝不能作为外在于思想对象的形式法则而加以主观任意的使用,否则就会使思想失去确定性,陷入诡辩论,而必须坚持思想的客观性,从思想内容的自我差异中生发出内在的判断,从而获得真理性的思想,只有这样理解的辩证法才是高等逻辑。这些思想黑格尔已讲得非常明白,抛弃了哲学史上这些积极的思想成果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列宁认为不懂得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懂得马克思的《资本论》,他感叹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马克思,一个半世纪之后又有几人可以充满自信地说自己真正懂得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在充分吸取哲学史一切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完善起来,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是一种派别性的理论,哲学家的价值态度、人生体验、个性风格都影响着哲学的理论形态。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哲学理论的思辩性质使它无法获得经验的直观,因而无法对其证实和证伪;哲学家共同体既没有共同接受的哲学公理,也没有公认的哲学推理的可靠程序,因而无法对哲学理论进行逻辑检验,所以各种哲学理论是不可通约的。但我们不能同意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的口号,哲学如果放弃了真理的信念和追求就不再有哲学的存在。两千多年的哲学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套严格的检验哲学真伪的方法和程序,却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哲学史的过程中获得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我们具有鉴别真伪的直观能力和论辩能力,任何哲学理论都无法逃避哲学共同体的审视和辩难,其精粗真伪仍有公论。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不同哲学理论的论辩、对话和批判就是哲学真理的生长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在这种过程中实现的,探索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也必须在与当代各派哲学的对话中才是可能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当代西方各派哲学的评介、了解和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当代哲学工作者关于西方哲学的知识已超过了前人,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当代西方哲学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当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态度上存在原则的区别,以致我们确实很难做出有效的转化和吸收;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模式的影响,仍在一定程度上把列宁所说的哲学党性原则混同于政治上的党派性,西方当代哲学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哲学这一根深蒂固的成见使我们不可能有真诚理解的愿望,往往对其作简单化的批判处理。所以在我国哲学界当代西方哲学既是一种理论的时髦,在职业哲学圈内能否粗知当代西方哲学,几乎已是能否进入哲学话语系统的入门券,同时当代西方哲学又几乎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完全无关的东西。

我们认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认真研究当代西方哲学,非此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和完善它的当代形态。这首先是因为一些当代西方哲学理论直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波普尔指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既可解释合乎意料的情况,也可解释出乎意料的情况,因而无法证伪,所以是伪科学;美国哲学家伯恩斯坦明确表示“我们不再赞同马克思的理论确定性观点或革命者的自信”;利科曾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怀疑主义的解释学,至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等等,都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作出理论的回应。其次,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现象学运动以及“生活世界”的转向等重大哲学转折、确实为哲学增添了许多新的东西,拓宽了哲学理解的视界,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研究,吸取其有益成果。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不同意语言哲学的观点,但却同样需要高度精巧的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技术,缺少逻辑和语义的敏感、缺少分析哲学的训练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明显弊端,一些看来很热闹的哲学争论其实是在谈不同的问题,一些貌似深奥的哲学议论实际是空泛的哲学词汇堆积,如果我们多一点分析的能力,就会少一些空话,多一些哲学的逻辑论证力量。最后,当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西方哲学史,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和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本文第一部分简略地论及了这一点。总之,我们认为加强当代西方哲学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院化与大众化

当代哲学发展的趋势是哲学学科日益学院化、职业化、专门化,德国哲学家施太格缪勒在讲哲学分化的过程时谈到这种极端的情况:不仅一个哲学家无法理解另一个哲学家的陈述和论证,而且他对另一个哲学家所从事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也感到迷惑不解,哲学家之间已达到了完全不能互通信息的阶段。哲学学科过度分化的趋向显然是受到科学精神的影响,哲学科学化曾给60年代的英美哲学带来很大的希望,据罗蒂回忆当时报考哲学系的考生增加了3倍,但哲学并不是科学, 用实证科学的模式建设哲学学科只能最后消解哲学、取消哲学。

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在时代所能达到的反思水平上给出人的自我意识和对世界的总体理解是哲学的根本任务,过度分化的学院化哲学已丧失了世界观的理论功能。伽达默尔曾经讲过,自黑格尔哲学之后只有学院外的哲学家才能满足人们的世界观的理论需要。美国哲学家怀特也曾讲到人们在抛弃了传统宗教信仰或康德和黑格尔体系之后,仍在寻求某种博大的、令人安慰的和有保障的体系以统一他们的价值和态度,他认为这就是在整个欧洲和亚洲知识分子相信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根由。西方国家也曾利用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向群众宣传哲学理论,据说语言分析哲学也曾引起广大群众的理论兴趣,一度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但语言分析哲学绝不能给人们提供一种统一价值和态度的完整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之日起即以其鲜明的价值态度赢得了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初也是一种学院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也曾有过系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构想,比如马克思和列宁都曾有过写作一般辩证法著作的打算,但他们首先是革命家的品格和繁忙的革命斗争生涯使他们不可能象哲学教授那样去构建哲学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院化过程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哲学系完成的,主要是形成了由数十门课程构成的教学学科体系。这种学科体系的形成方便了哲学知识的教学和传播,也一定程度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水准,培养了大批专业哲学工作者。但现有的学科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和重建。首先是与哲学分化、哲学科学化的过程一样它背离了哲学自身的理论性质,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是历史与理论、理论与现实、价值态度和认知逻辑等的统一整体,把这一整体肢节为诸多学科的集合,使学习者淹没在繁杂的知识系统中,很难寻绎其中的世界观意义。学习哲学、理解哲学需要用人类创造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哲学知识不是实用知识,哲学技能也不是工具性的技能,哲学是智慧,是反思的批判能力,是通过教化获得的人生境界和人格的提升,所以哲学教学就不能简单效仿实证科学的方法。按照我们的看法,哲学的学科体系首先是教学体系应改变过度分化的趋向,应以哲学史和哲学理论为骨干并使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能力。哲学教学也应符合哲学的本性,简单说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化,化价值态度、化思维方式、化人生境界。其次,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仍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尚未充分吸取哲学史的成果和现当代哲学的有益成份,尚未建立起它应有的当代形态,因而很难与当代各派哲学展开富有成果的理论对话,也很难对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态度发生切实的影响和教化作用。我们认为,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在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水准,这只能主要依靠学院内的专家群体。尽管哲学的学院化、职业化有许多弊端,但探索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理论形态的任务仍是专业哲学工作者所能承担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和理想目标决定了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哲学,是大众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过程是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有多年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整合人们的价值和态度,对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都曾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宣传也有很多教训,其中难以避免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水准的降低以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公式化或教条化的倾向。问题的症结是,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只能走哲学学院化、职业化的路子,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使其成为改变世界的哲学,就必须诉诸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就必须普及宣传,通俗化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通俗化就存在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危险。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在这种矛盾中保持必要的张力,使学院化的学科建设和大众化的哲学宣传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损害,这需要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标签:;  ;  ;  ;  ;  ;  ;  ;  

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