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论文

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郭桐 沈敏圣 任振 孙肖芬 王成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99)

摘要: 大科学工程项目是国家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对其开展项目后评价有利于相关方掌握项目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总结项目经验教训,起到优化管理以及支持决策的作用,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决定后评价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基于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系统构建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开展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

0 引言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1]。具体而言,项目后评价就是利用科学的管理学方法,通过对项目进行系统总结,明确项目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检查项目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总结积累项目实践经验教训,并通过反馈过程解答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而支持决策和改进提升管理水平。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第一次有目的地开展了项目后评价工作。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开展了第一批项目后评价工作[2]。随着项目后评价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后评价实践已经在道路交通、能源、水利、金融、农业、建筑、科研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7]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学研究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以东方超环EAST[8]、高能同步辐射光源[9]、散裂中子源[10]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科学工程陆续问世。兴建大科学工程不仅为我国锻炼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促使我国相关科学技术进步,而且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使得国家形象地位与国际社会话语权日益提升。然而,大科学工程项目属于国家的战略性投资项目,投资额巨大,无论是国家层面抑或是社会各界均十分关注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渴望得到较为准确的项目成功度结果,以便于明确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大科学工程发展战略做出优化调整。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后评价对大科学工程项目来说十分必要。

采取厦门市民宿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厦门市民宿的分布格局、集聚中心与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厦门市民宿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目前,对于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研究还较少,对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前期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开展了初步探讨,但考虑指标体系构建是影响后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借鉴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Project Excellence Model,PEM),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着手,系统思考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

1 卓越项目管理模型

卓越项目管理模型最早由德国参考欧洲质量管理模型并结合项目管理特点改造发展而来,并被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作为评估准则用于全球国际项目管理大奖评审过程。2006年,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卓越项目管理模型进行消化吸收,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做出了改造创新,最终形成了“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11]。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共有13项评估标准,主要分为项目管理和项目结果两部分。项目管理板块分为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主体部分有项目目标、领导力、人员、资源和过程等5项准则,而附加部分有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项目创新管理活动共2项准则。项目结果板块同样分为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主体部分有客户结果、人员结果、利益相关者结果、项目结果和主要成就等4项准则,而附加部分有资源与环境成果、项目创新管理成果共2项准则。所有的准则均占有固定的分值比重,以便后评价结果的加权计算。例如:模型总分1200分,其中项目管理板块占600分,项目结果板块占600分,而每一项准则也都拥有确定的分值占比,详细分值可以参考具体的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改进后的卓越项目管理模型不但考虑了中国国情,即发展过程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也将创新理念纳入管理活动中,特别适用于大科学工程等耗资巨大、管理复杂的项目,因此本文将引用改进后的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2 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1 基于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层次分析法仅仅是一种方法思路,它并未对需要关注的准则做出界定,只是经过长期的应用积累,学者们对后评价工作总结出了6个常用的一级指标,而一级指标再次细分时缺少约束,指标体系构建容易出现混乱。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作为一个成熟的模型,它将项目管理板块视为过程后评价范围,将项目结果板块视为结果后评价范围,在每个板块中直接给出了需要充分考虑的评价准则,对细分指标做出了约束,因此指标构建过程更为有条理。

2 .1 .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板块细化指标见图1。大科学工程项目实施周期长,项目管理过程复杂,难以从全周期考虑各项准则的细化评判指标。因此,可以将整个大科学工程项目划分为工程预研、工程设计、工程研制和工程验收等4个阶段,进而分阶段考虑7项项目管理过程准则的定性定量评判指标,从而完成对整个项目的评价[12-13]。以目标准则为例,在工程预研阶段,项目目标识别程度和可研报告质量是关乎预研是否达到目的的关键性判断指标;进入工程设计阶段,设计目标识别程度及实现率、设计过程的合规性、设计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工程设计报告质量均影响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工程研制阶段,研制目标识别程度及实现率以及工程研制的合规性会对项目总目标产生影响;工程验收阶段,则以验收目标识别程度及实现率为指标进行评价。通过阶段划分,让目标准则的细化指标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阶段,有助于后评价工作人员依据相关信息进行打分评判。值得注意的是,过程和项目创新管理活动两项准则贯穿于整个项目,即使在不同阶段其内涵也基本一致,因此从大科学工程项目全周期进行评价更为容易。

图1 项目管理板块细化指标

要切断食源传播途径,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家猪、野猪。要督促养殖(人工繁育)场户,禁止工作人员在饲养区食用外来家猪和野猪产品。禁止养殖(人工繁育)场户互用饲养员等人员,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加强消毒处理。要切断引种传播途径,禁止家猪种猪场、野猪人工繁育场野外引种。要提前做好区域隔离,禁止野猪杂交后代野外散放,禁止在野猪经常出没区域散养家猪,必要时设立物理隔离带。

现有的项目后评价研究报道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开展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较为常见。层次分析法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有助于依据客观事实进行判断[14]。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中最高层是目标层,即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层之下依次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多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从目标后评价、过程后评价、性能后评价、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化,它将某一个一级指标分为若干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三级指标又为二级指标的细化,它将某一个二级指标变为一个或多个可定性或定量判断的依据。以目标后评价为例,大科学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拥有既定的科学目标和技术目标,并且大科学工程项目作为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难度巨大,因此管理目标也是目标后评价应该考虑的因素。而科学目标作为二级指标是无法用来进行定性定量判断的,因此采用“科学目标实现率”这一指标作为定性判断的依据。具体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见图3。

2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项目结果板块细化指标见图2。由于项目结果板块强调对项目完成后的最终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无须划分阶段考虑指标。以客户结果为例,大科学工程项目的投资委托方一般为国家政府,因此本文将国家管理层面整体满意度、项目目标满意度、项目进度满意度、项目质量满意度、项目经费满意度等5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再如附加部分的资源与环境成果准则,可以从大科学装置运行维护污染控制、建设运维资源利用率以及是否存在节能环保成功经验等3个指标开展评价。

2 .3 层次分析法与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的对比分析

路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配比出现问题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为重要的原因。由于混凝土成分有水、水泥以及一些集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混合而成,材料之间的比例搭配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情况而定,若混凝土配比参数有误,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裂缝问题。混凝土中的集料需要清洗,并且需要对其中的含泥量进行确定,若含泥量过高会产生收缩超标,大大降低混凝土强度,这时也会发生裂缝。

(4)两种方法构建出指标体系后,均可以采取成功度法开展后续评价工作。但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已经约定了各项准则所占的比重,加权计算评价结果较为方便。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指标体系后,还需通过专家评判获得数据,形成两两判断矩阵,最终得到各准则的权重。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的权重较死板,而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更适合项目本身的情况。

本文依据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从项目管理和项目结果两方面出发,重新梳理了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图2 项目结果板块细化指标

图3 基于AHP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虽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可以借鉴6个常用一级指标,但在6个指标当中,过程后评价仅作为一个一级指标,再次细分时需要考虑的过程因素太多,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细分极易出现遗漏。而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则十分强调过程后评价,它将过程和结果分开,整个项目管理板块均属于过程后评价范围,并且直接给出了需要从过程考虑的7项评价准则。如果再将大科学工程项目划分为四大阶段,则每一个阶段应该关注的指标就十分清晰明了。

层次分析法和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标体系构建方式,基于目前的研究,将两种方式对比分析如下:

(3)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时,目标后评价、性能后评价、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性后评价等5个方面均属于结果后评价范围。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的项目结果板块包含客户结果、人员结果、利益相关者结果、项目结果和主要成就、资源与环境成果、项目创新管理成果等6项准则。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所采用的一级指标是将结果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而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则将结果直接与项目利益相关者对应,更加方便后评价结果的反馈。

从图6中不难发现,当单片机DAC接口PA4为低电平时,MOS管2N7002截止,白炽灯光源熄灭,而当单片机DAC接口PA4为高电平时,MOS管2N7002导通,白炽灯光源处于工作状态。该电路能够实时调制红外光信号,降低外界环境光照的影响,并达到延长红外光源使用寿命的目的。

总体来看,层次分析法给了后评价工作人员更多灵活性,方便后评价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制定出更具“个性”的指标体系。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则将过程和结果完全分离,并给出了固定的准则和权重,有助于后评价工作人员条理清晰地开展指标细化和后评价工作,显得更为“成熟”。

3 结语

大科学工程项目投资额度高,战略意义重大,是国家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开展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有助于监督项目执行过程,增强项目承担方的责任心,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支撑项目决策和提升管理水平。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的难点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中国卓越项目管理模型,从项目过程和项目结果两方面出发系统梳理了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并阐述了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最后对比分析了两种指标体系构建方式的优劣,为今后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3)造成谐波污染。在运行的过程中,逆变器开关的反复开断是一种难以规避的问题,如此一来,便会制造一个和开关频率大小相等或者接近的谐波分量,进而造成谐波污染问题。

2 .1 .2 项目结果

参考文献

[1]董华. 项目评价 [M] .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张三力. 项目后评价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金超,韩柳,肖智宏. 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以电力工程为例 [M] .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6.

[4]赵仕民,张津红,乔维娜,等. 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赵东油田改扩建开发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 [J]. 项目管理技术, 2016, 14 (8) : 102-111.

[5]段云龙,周静斌,申晓静.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房地产项目后评价模型研究 [J]. 项目管理技术, 2011, 9 (9) : 40-44.

[6]迟春洁.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的探讨 [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5) : 183-184.

[7]江永真. 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 2002(2): 53-55.

[8]涂兴佩. 耀起东方:记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装置 [J]. 中国科技奖励, 2017(8) : 24-27.

[9]李浩虎,余笑寒,何建华. 上海光源介绍 [J]. 现代物理知识, 2010, 22 (3) : 14-19.

[10]陈延伟.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 26 (6) : 726-728,725.

[11]白思俊. 现代项目管理:升级版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2]周玉婷,李南. 基于PEM的技改项目管理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项目管理技术,2012,10 (1): 84-90.

[13]李南,周玉婷. 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的管理卓越性评价研究 [J]. 项目管理技术,2012,10 (6): 86-91

[14]严广乐. 系统工程导论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PMT

收稿日期: 2019- 08- 22

作者简介:

郭桐(1994—),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沈敏圣(198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计划进度管理。

纽约戏剧代理人杰基·特拉菲安(Jackie Tellafian),威特金的作品《戴蓝色帽子的女子》(Woman in the Blue Hat ,1985年)中的女主角,是个靠轮椅行动的残疾人。对于外界种种说辞,她的反应是:“有许多人问我‘你不觉得被(摄影师)利用了吗?’我总是回答‘不’,因为他从未让我觉得是在利用我的残疾来哗众取宠。”

任振(1988—),男,经济师,研究方向: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

孙肖芬(1987—),女,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技术状态管理。

王成程(1974—),男,研究员,研究方向: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

标签:;  ;  ;  ;  ;  

大科学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