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有效运用_高考论文

高三物理复习中高考试题的有效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试题论文,物理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试题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的结晶,较之其他个人命题或地区性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因此高考复习中有效地利用历届高考试题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通过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第1卷第24题谈谈笔者对高考试题的一些处理方法。

图1

一、创设“系列问题”,搭建思维活动的“脚手架”

系列问题构成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框架,有逐步认识提高(或由狭隘到全面完整)的特征。波利亚指出:“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在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寻找达到目标且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从而循着科学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问题1:本题属于多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物体之间分别通过轻绳与轻质弹簧连接。试讨论分析这类模型的特征。

问题2:高考考查多过程问题的角度已由“连续性”的运动过程过渡到“重复性”的运动过程,本题通过运动过程的“变相重复”旨在两种运动情境间创建搭桥信息,你是否能“破译密码”?

问题3:隐含条件的挖掘,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被隐藏的可能是研究对象、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发生突变的拐点或是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等,结合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你能挖掘哪些隐含条件?

问题4: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问题5:对于多过程、多对象问题,第一要义就是“拆”,即将一个长过程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子过程,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隔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题如何拆分?

上述“问题串”从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点穴通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解题能力,从而由被动地“听”发展成为主动地获取和体验。

二、通过“错解资源”端正解题思路

调查显示本题的难度为0.2216,平均得分为4.21分(满分为19分),是本卷中难度最大的,同时它所反映的错误问题也最多。最典型的思维障碍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主体对于自身所从事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哲学家罗素曾说“学生的观点是一种智慧的分歧”,作为教师应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去修正错误。为此笔者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寻找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情境1: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状态;

情境2: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在振幅位置时(最大摆角为θ);

图2

图3

图4

情境3:如图2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地面,小球从一定高度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压至最低点B,在B位置时;

情境5:如图4所示,在匀强电场E中,用丝线悬挂的带电小球A,质量为m,带电量为+q,丝线长为L,从竖直位置静止释放后,达到最大偏角为θ时。

通过对上述情境的状态特征分析,引发学生“观念冲突”——C到达最低点的时候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速度为零一定是平衡状态吗?对已形成的知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全新的再思考,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了学生元认知的发展。

三、挖掘原题的内涵,进行变式训练

高考题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何况是在限定的时间内考查学生,也不允许题意随便延伸。于是挖掘原题中的隐藏问题,在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上述讨论可知C到达最低点时并非处于平衡状态,即功的喜悦,这种探索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封存的记忆,开启封闭的心智,使学生受益匪浅。

此种解法克服了中间的一些繁杂过程及中间量的变形,这也是能量转化法的优点所在。为让学生领悟能量转化法的精髓,笔者又推出陈题让学生新做:总质量为M的列车正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忽然尾部有一质量为m的车厢脱钩,待司机发现并关闭油门时,前部列车已驶过的距离为L,已知列车所受阻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列车运行时牵引力不变,问列车的前后两部分都停下来后,相距多远?这样处理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五、分析试题的考查目的,提供“姊妹题”进行有效训练

为了巩固有关的知识点,有必要强化解题能力的训练,于是笔者就收集相关的试题,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为此又提供了下面这道变形题。

图6

(1)若在小钩上挂一质量为M的物块C并由静止释放,可使物块A恰好能离开挡板P,求物块C下落的最大距离;

(2)若C的质量改为2M,则当A刚离开挡板P时,B的速度多大?

该题与高考试题相比,竖直的重力场变为水平的电场,脱离地面变为脱离挡板,实属“同源异构”。

六、搜集相关高考试题,进行类比训练

对于一份高考试卷来说,一个知识点往往只考查一道题目,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去收集相同知识点而出现在不同高考试卷中的姊妹题进行类比分析。既可以纵向类比,也可以进行横向类比。比较近几年的考察情况和同年兄弟卷的考查情况,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强化训练,也能够使学生对高考动向有更好的把握,还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选题和解题。

譬如本题在求上升的距离时,与下面这道题类似。

七、在原题的条件下,延伸题意重设问题

一道试题在设计时,考虑到试卷的整体结构和知识点考查的要求,经常只侧重于知识的某个方面,而不能全面考察知识的应用,于是在一个大背景下,改变某些条件或问题的问法,往往又能得到一个好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精练题目的目的。对于此题笔者进行了如下改编:如图9所示,质量为2m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3m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体C,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

图9

(1)求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

(2)把C物体的质量改为5m,并使C缓慢下降,最终A、B、C又处于静止状态,且C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求此过程中物体A上升的高度。

此题通过充分挖掘原题,创设情境,对学生所学的前后知识进行整合,在知识的交汇点和生长点上设置问题。把一道利用能量解决的动力学的综合问题改为利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解决的静力学的综合问题。

波利亚曾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上述对高考试题的一些做法,无论从内容的发散,还是解题思维的深入都能收到固本拓新之用,起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之效,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签:;  ;  ;  

高考试题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有效运用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