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陈涓智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RF)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RF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药物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患者的PaO2水平高、PaCO2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RF在药物治疗期间,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能提高疗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无创通气;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089-0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期间,由于症状加重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如何在治疗的同时改善呼吸功能,成为医师的关注重点,实践证实无创正压通气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我院56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无创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RF病例56例,时间段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将5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包括男性15例(53.6%),女性13例(46.4%);年龄位于31~78岁,平均(48.6±5.7)岁。试验组28例,包括男性16例(57.1%),女性12例(42.9%);年龄位于33~76岁,平均(47.0±5.5)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纳入标准:(1)经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2)自主呼吸弱,听诊存在肺部哮鸣音;(3)满足无创通气指征。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病史患者;(2)排除药物禁忌患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实施药物治疗,其中甲强龙,患者静脉滴注,初始剂量每日80mg,3天后减少至每日40mg。同时使用泮托拉唑,静脉用药每日40mg。7天后,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氨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等。

1.3.2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给予患者使用鼻面罩,呼吸频率设置为10~15次/min,呼气压、吸气压分别设置为50cmHg、120cmHg。当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后,即可停止无创通气。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治愈:气喘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呼吸频率在25次/min以内,血气指标正常;好转: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血气指标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指标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2)比较患者治疗3d后的血气指标,以pH值、PaO2、PaCO2为代表。

1.5 统计学方法

借助于SPSS18.0软件包,计数类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类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3.讨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显示,属于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而炎症的形成和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由于可逆性气流受限,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从发病原因上来看,除了遗传因素以外,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对食物、药物、变应原等过敏[4]。患者急性发作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容易引起呼吸衰竭,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药物治疗上,甲强龙具有消炎、抗过敏的作用,针对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过敏反应,用药后能够抑制炎症进展,减轻肺部损害,有效保护肺功能。泮托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氨茶碱可以松弛呼吸道平滑肌,促使支气管扩张,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文中以56例患者分组对照,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9%VS71.4%),且治疗后的PaO2水平高、PaCO2水平低,差异显著。分析认为,无创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能降低患者呼吸带来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呼吸机疲劳,促使通气状况逐步改善。相比于有创通气,该通气模式的费用低、操作简单,能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避免VAP发生。相关研究指出[5],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有利于CO2及时排出,从而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改善体内环境,在缓解哮喘症状的同时,促使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RF在药物治疗期间,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能提高疗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月明,谭荣玲.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34-3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0,42(11):817-822.

[3]陈捷,邱红.评价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3.

[4]魏莉.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治疗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53-53.

[5]刘鸿飞.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43-44.

论文作者:陈涓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  ;  ;  ;  ;  ;  ;  ;  

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陈涓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