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脐灸治疗痛经的体会论文_马文文1,刘文琼2(通讯作者)

谈脐灸治疗痛经的体会论文_马文文1,刘文琼2(通讯作者)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 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很多患者经期都伴随痛经,并且很多患者心理上不愿意口服药物治疗痛经,脐灸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脐灸通过温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使痛经的病人病情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在临床上,脐灸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脐灸;痛经;病案

1.脐灸的操作过程及作用

脐灸为穴位外治法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药、穴位以及艾灸三种治疗方法相互结合的优势,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1]脐灸的临床操作过程是嘱托病人采取仰卧位,暴露肚脐。将中药研制成粉,填充于神阙穴,将面粉加温水活成圆圈状,施于肚脐上,面圈孔与病人的肚脐孔大小一致,面圈底部用干棉球覆盖,再用手捏好艾柱,放在面圈上,点燃艾柱,一般一次脐疗用时60分钟,大约可换三次艾柱,因为捏的艾柱大小不一,故燃尽的时间不等。

脐灸具有温通经脉,调畅气血的作用,将药粉填充于神阙穴,利用渗透的作用,使药粉对机体发挥疗效,无创痛,对肝肾功能无损害,因此临床上脐灸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2.痛经的病因病机

痛经在中医上是指女性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有腰部酸痛,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2]明代《景岳全书?妇人归》所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3]实证可以用一个“滞”字所致,虚证无非是一个“虚”字所致,故痛经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实证可由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虚者主要有气血虚弱、肾气亏虚致子宫失于濡养,即“不荣则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脐灸治疗痛经的辨证论治

临床上痛经的患者常通过脐灸治疗,效果显著,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药物填充于神阙穴,痛经患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月经量中或少,色黯,有血块,平素畏寒肢冷者,属寒凝血瘀证,如《傅青女主科》所言:“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血室,均喜正气相通,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4]在选择脐灸药物时,应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药物。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情绪烦躁者,属气滞血瘀证,在选择脐灸药物时应选理气行滞,化瘀止痛的药物。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伴有灼热感,得热痛剧,月经量多,色深红,有血块者,属湿热瘀阻证,临床上这种类型的痛经不建议用脐灸法治疗,此证由湿热瘀阻引起痛经,临床上此证型月经量偏多,运用脐灸疗法有温通的作用,“血得热则行”可能会引起月经量多,故此证型不宜用脐灸疗法。

以上证型均属实证,痛经有虚实之分,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红,面色无华,乏力者属气血虚弱证,《景岳全书?妇人归》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5]在选择脐灸药物时宜选益气养血,调经止痛的药物。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伴腰膝酸软,月经量少,色黯淡,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者属肾气亏虚证。正如《傅青女主科》所云:“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也”[6]在选择脐灸药物时宜选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的药物。

同一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一样,所属的证型就不一样,相应的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脐灸也是如此,不同的患者,运用不同的药物填充神阙穴,通过辨证论治,运用脐疗温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和机体气机的作用,治疗痛经效果疗效显著。

在临床中,众多痛经患者选择脐灸,患者表示效果很好,一周做一次或两次,经期腹痛明显减轻,并且脐灸的过程很舒适,整个腹部暖暖的,全身都很放松。脐灸适合患者在非经期做,因为经期可能会加大患者的出血量。在临床上脐灸治疗痛经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月经量少且痛经的患者。

4.临床病案

2015.6.20李某,女,28岁,平素月经规律,5-7/28-30天,月经量中,色黯红,有血块,经前1天开始小腹阵阵刺痛,持续3天,疼痛难忍,需卧床休息,经期情绪烦躁,恶心 舌质紫黯,脉弦。

治疗:当归、川芎、乌药、醋延胡索、制吴茱、乳香、没药、香附以上中药,磨成超微细粉,填充于患者的神阙穴,按照脐灸的操作流程,每次脐灸60分钟,一周做1-2次脐灸治疗,平素注意忌食辛辣,寒凉的食物。

香附、乌药、乳香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没药活血化瘀,醋延胡索活血定痛,制吴茱萸散寒止痛止呕。患者连续做了5次,月经来潮时,患者自述疼痛明显减轻,经期腹痛可忍,经期血块减少,并且仅经期第一天小腹稍痛,经期无明显恶心。

复诊:2015.8.1患者月经干净后,继续来门诊就诊,因患者无明显恶心,上方去吴茱萸,继续治疗1个月,月经再次来潮时,经期无明显不适,仅腹部稍有不适感。

参考文献:

[1]郑君.谈脐灸的火候[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9,131

[3]傅金英.景岳全书?妇人归[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359,43

[4]张保春.傅青女主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14,38.

[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9,132

[6]张保春.傅青女主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14,3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马文文,(1990-),山东省德州市,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中医妇科学,

Δ通讯作者:刘文琼,(1973-)山东省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月经病与妇科炎症的临床研究。

论文作者:马文文1,刘文琼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谈脐灸治疗痛经的体会论文_马文文1,刘文琼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