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情况分析论文_邓铁生

邓铁生

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情况,为完善病例管理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人口学特征、存活时间、抗病毒治疗、死亡原因等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中,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60.40%;职业以农民最多66.29%;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最多52.25%,平均存活时间为4.61年,以小于6月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45.51%;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最多65.45%,抗病毒治疗率与CD4检测率逐年上升,平均为42.56%。结论 祁阳县HIV/AIDS的发病与死亡已进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阶段,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应加强能力建设,推广开展HIV检测工作,加强病例管理,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关键词:HIV/AIDS;存活时间;晚发现

祁阳县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HIV/AIDS流行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国外输入期、低速扩散期、进入到高速流行期,发病率大幅上升,传播途径、感染人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死亡人数也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情况,改善HIV/AIDS管理与治疗措施,提高HIV/AIDS生活质量、增加生存时间,逐对1993—2017年HIV/AIDS死亡病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艾滋病专报系统报告的HIV/AIDS死亡个案资料。

1.2 方法

按照《国家疾病调查-HIV/AIDS个案调查表》的规定项目进行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治疗情况等采用Excel录入,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病例356例,HIV、AIDS分别为246例,110例;男273人,女83人,男:女为2.56:1;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51.40%;文化程度以小学最多48.88%,文盲11.52%,小学及以下共60.40%;职业以农民最多66.29%;传播途径以异性为主72.75%;发现方式以医疗机构最多52.25%,见表1。

2.4 CD4检测与病例治疗

CD4检测率与治疗率在0-78.57%之间(二者数据一致),平均为42.56%,并逐年增多,由2006年(2006年以前未开展)的3.26%上升到2017年的78.57%,2006—2017年CD4检测率与治疗率数据如下:14.29%、12.5%、20%、23.08%、12.5%、19.05%、42.11%、37.5%、48.48%、51.52%、62.75%、78.57%。

3 讨论

祁阳县1993-2017年报告HIV/AIDS1099例,死亡356例,累积病死率32.59%,与全国的31.48%接近,高于温州市的14.69%、福建省的21.75%[2,3,4],提示祁阳县HIV/AIDS发病及死亡进入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阶段。

死亡病例中,职业以农民最多66.29%,因为祁阳县农民占70%左右,外出务工的农民较多,由于长年外出,夫妻分离,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概率大,加之其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及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低,因此农民成为感染HIV/AIDS的重点人群之一,成为HIV/AIDS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之一,提示我们需因人因地制宜加大农民的艾滋病宣传,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同时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祁阳县HIV/AIDS死亡病例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占60.40%。谢倩等人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低,死亡风险越高,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主动检测意识好、较早诊断与较早治疗有关,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主动检测意识差,检测时间晚,导致晚发现,晚治疗。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治疗依从性也可能相对较低,姚刚等人研究表明治疗依从好(高)的患者其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成功的几率是依从性不好(低)患者的3.741倍,蒙琪琳研究表明当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治疗依从性)大于95%时,抗病毒治疗才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因此需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等,提高病例服药的依从性。

HIV/AIDS以6月内死亡病例最多45.51%,高于四川省凉山州的32.80%,低于湖北省的72.91%,丁萍等认为死亡集中在治疗开始阶段(6月内)主要原因可能是晚发现,晚治疗。Delpierrec等认为HIV检测晚(晚发现、晚治疗)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早期治疗对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HAART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相反年龄越大,感染时间越长,治疗较晚则效果较差,因此提高早发现能力,推广开展HIV检测工作迫在眉睫[18]。

病例存活时间逐年增长,由2年上升到5.96年,这与CD4检测率、病例治疗率逐年上升有关,但祁阳县平均CD4检测率、病例治疗率相对较低(42.56%),其原因是卫生部1999年出台《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对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时机做出了限制所致,直至2016年9月出台了“发现即治疗”政策,才使病例治疗率与CD4检测率大幅上升。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祁阳县HIV/AIDS的发病与死亡已进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阶段,晚发现率高,CD4检测率低、病例治疗率低,病例服药依从性也可能低,构成了“三低一高”现象,应加强能力建设,推广开展HIV检测工作,提高早发现能力,降低晚发现率;加强病例管理,提高CD4检测率与病例治疗率;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邓铁生.祁阳县1993—2015年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9):12-15.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6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R].北京:2017.

[3]叶振淼,金茜,王大勇,等.1985—2016年温州市HIV感染者和病人死亡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25(1):46-50.

[4]张明雅,夏品苍,邱月锋,等.福建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3):231-233.

论文作者:邓铁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祁阳县1993-2017年HIV/AIDS死亡情况分析论文_邓铁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