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转化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论文_李树娟

微课在转化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论文_李树娟

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农村家庭收入增加,初中择校现象严重,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导致“学困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初中化学基础内容简单,涉及的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多,导致很多学习意志力差的学生开始对化学有兴趣。随着学习难度加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最终沦落为“学困生”。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初中化学教师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一、“学困生”的界定和形成的原因: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是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和正常智力的学生。一定的学习动机指学生在客观上想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只是由于自己的智力水平发展失调或其他原因无法实现。正常智力主要指整体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不排除智力结构发展失调,因此可以表现出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存在障碍)。

2."农村初中学生"的界定

"农村初中学生"是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学校上学的初中学段学生。

3.“微课”的界定

微课是为了解释清楚某一知识点,录制的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等方面。我们是处于静海县偏远地区的农村校,基于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主要从学校和家庭方面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校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方法和态度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家长便是学生的首任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都非常深远。有些家长也试图帮助孩子学习,但是由于农村父母的知识有限,有时却不知从何下手,看着孩子不会,自己干着急却不知道怎么办。微课的出现,为父母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利用微课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显著特点就是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足,微课正好能弥补这点,下面谈谈我利用微课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做法:

(一)对概念不清型学生

对于概念不清的同学,我把教材中意混淆的概念左成若干的微课,在微课中把概念的关键词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在配以练习进行巩固。

例如在讲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首先讲明白他们必须是纯净物。然后再按组成元素的种类。单质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的根本区别是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然后配练习。

现有下列物质:(1)二氧化碳(2)液氮(3)铁水儿(4)高锰酸钾(5)氢气(6)氯化亚铁,在以上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再进行讲解。

我把微课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推送给学生,“学困生”可以通过反复收听,达到理解、应用的目的。

(二)对微观概念无法理解型。

初中阶段的分子,原和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分类以及特性,学生很难理解,我利用微课在课前讲相关知识,以小视频的形式推送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讲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制作成球模型的微课,转化成直观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学困生更是可以多次观看,最终理解。例如,在讲气体的热胀冷缩时,学生总会认为是分子或原子的体积变大,通过视频观看,形象地描述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本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学生的记忆。讲化学变化的实时以电解水为例,通过动画展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通过球模型将微观转化成直观,有利于“学困生”的理解,另外,微课不只是在课堂上能学习,上课前学生能自学,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还能复习,如果在课上不能理解透彻,可以无限次的收听,直到理解,另外,微课的学习,一方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空便可以看一遍。另一方面,短小精悍,一般在五分钟左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困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这几分钟。如果在课上有可能讲到重点时,他已经累了,正好儿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关键知识点。

(三)接受整合信息能力弱型。

学习化学比较高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课后检测,总结知识点及应用方法。

例如,初中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办法。微课一,粗盐中可溶性杂质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氯化钙,分别用什么除杂试剂,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我们选择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注意将杂质转化成沉淀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阴离子和阳离子只能用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了除杂更彻底,我们选择过量,则过量的除杂试剂必须除去。微课二,试剂的添加顺序,碳酸钠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因此碳酸钠必须在氯化钡之后。而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用盐酸除气,因此,盐酸在最后,其他的顺序没有影响。微课三、将整个过程整合在一起,学生慢慢理解,配相应的习题和解释,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只有多看几次才能记住。

(四)将化学实验转化成微视频。

有些化学实验比较危险,例如可燃性气体、粉尘爆照实验,可以在课上播放一遍视频,课后给学生推送视频加深印象,这样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四、转化效果。

通过利用微课转化学困生,不仅提高了化学合格率,还能让“学困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老师也要进行反思,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无形中教师也提高了自身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树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微课在转化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论文_李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