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宫这么难过?历史影视在课堂中的应用_汉朝论文

为什么南宫这么难过?历史影视在课堂中的应用_汉朝论文

南宫出塞为什么这么悲伤?——浅谈课堂中历史影视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宫论文,浅谈论文,课堂论文,悲伤论文,影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6—0034—03

影视情境教学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学历史课堂至今,运用日频。但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除了过去一直存在的简单把影视文学作品当历史的“硬伤”以外,还有一些新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不少教师将影视情境的运用仅仅停留在激发兴趣或烘托气氛的感性层面,不善于把它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起来,充分运用和升华。

这个学期,我给七年级上“西汉的民族关系”这堂课,难点是和亲政策。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和亲政策的含义,理解其历史背景,初步学习和体验历史分析的过程和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汉武大帝》中的相关片断,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对和亲政策的感受。

西汉“和亲”以汉武帝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汉朝国力较弱,为求得安定的环境,决定向匈奴“求亲”,这时期汉居于劣势;汉武帝时,改“和亲”为抵抗,三次大举反攻匈奴,促其分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西迁,南匈奴至塞内和汉人杂居。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求亲,元帝封宫女王嫱为公主北嫁,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后来,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大败北匈奴,彻底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这一阶段的“和亲”是匈奴主动求婚,汉朝处于“上风”。

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地问,知道“和亲”吗?同学们纷纷点头,于是就先请他们谈谈什么是“和亲”。有的回答“昭君出塞就是和亲”,也有的说“和亲就是汉朝把公主嫁到匈奴”。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感到他们对“和亲”有一定的了解,为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从“白登之围”的故事说起,避而不谈“和亲”。

师:请问,有同学背诵过国学经典《笠翁对韵》吗?其中有一句是“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不知道还有没有印象?我们今天的课就从这里说起。

我打开《白登之围形势图》,绘声绘色地描述起这个故事:秦汉之际,匈奴单于冒顿励精图治,统一了匈奴各部,统治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汉初,匈奴贵族经常率骑兵南下,掠夺汉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财物。汉高祖六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位于今天山西朔县的马邑,第二年冬,又占领了晋阳。汉高祖闻讯,亲率30万大军迎击,收复了晋阳,兵锋直达平城,也就是今天山西大同市的东北部。但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在平城白登,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长达七天七夜。吕后心急如焚,连忙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有个叫陈平的谋士建议使用“美人计”,派使节带大量金银珠宝、首饰、丝绸和美女贿赂单于的妻子阏氏,这才使刘邦脱险。之后,高祖不敢再对匈奴轻率用兵,但是,该采用什么政策维护边疆的太平呢?

同学们听得十分入神,纷纷出谋献策:“和匈奴签订条约”“每年给匈奴大量钱财、粮食”……看到大家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况思考问题,我引出了“和亲”一词:“白登之围”说明汉初还没有实力和匈奴抗衡。汉高祖为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采纳建信侯刘敬的建议,封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要送去大批绸缎、粮食、酒等,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袭扰,这就是“和亲”政策的由来。

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南宫公主惜别家人”的影视片断:

临行前,王美人想替南宫梳发髻。南宫说,还是让宫女来吧。王美人含泪说:“就让娘替你梳头吧,以后娘还能替你梳几次呢?”满屋子的姐姐妹妹和南宫、王美人都哭作一团,南宫更是偎在姑姑刘嫖的怀中哭个不停……长安城外,坐在銮舆中的南宫不住地哭着喊娘。王美人摘下手上的玉镯对她说:“今后就让它替娘守护着你吧。”……年少的汉武帝急匆匆地跑着要见姐姐最后一面,他不停地跌倒又爬起,跌跌撞撞、满脸泪痕的跑着……随着一声“车仗启程”,南宫伸出手,撕心裂肺地哭着喊娘,抓紧娘的手。随着车轮的滚动,手渐渐松开。车队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大漠孤烟中……

然后,我出示了《西汉和亲情况》表,一一介绍……

没想到,下课后,有学生议论:“南宫出塞为什么这么悲伤?要是我的话,就高高兴兴地去。虽然远嫁匈奴,离别亲人会一时伤心,但毕竟是到强大的国家去做皇后啊!实在想家了,就回来省亲嘛,再多带点牛马羊回来孝敬父母……”其他同学听了,有赞成的,也有大笑不知所以然的。面对这种情况,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教学失败了,学生并没有因此真正懂得南宫出塞,进而理解汉初和亲的特点。这段影视片虽然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有提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但由于没有根据当代学生的认知特征作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触了历史之“景”,但并没有生出历史之情,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创设影视情境,应当利用它帮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心情,深化对历史的认识。汲取了这一教训,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做了改进。首先,缩短了片断,删去王美人为南宫梳头的情节。

看完片子,我让学生将自身置换为南宫,体会她为何哭得这样伤心,想一想少年汉武帝为什么要跑着见姐姐最后一面,满脸泪痕。

生1:南宫嫁到匈奴后难以再回长安,可能再也见不到亲人了。

生2:或许南宫不想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吧!

我立即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请同学们想象,西汉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或马车,从大漠到长安要数月,不像现在环球旅行也不过几天;通信也很落后,不像现在有手机、Email和QQ,甚至还可以视频。南宫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父母、兄妹,能不伤心吗?我又顺着生2的想法问大家:“有谁知道南宫要嫁到什么样的地方吗?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呢?”我让大家再看一段《汉武大帝》中介绍匈奴人生活习性的片断,就衣食住行、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性格特征和汉族人进行比较。看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匈奴人爱吃牛羊肉”“匈奴人穿的衣服很笨重,爱穿兽皮”“他们住的是蒙古包”“他们个个都爱骑马和射箭”“还很野蛮,好斗”……还有同学说:“总之,很剽悍,好可怕。”大家都笑了。我问:“如果你是南宫,愿意嫁到塞外去吗?如果你去了那里,会觉得哪些方面不适应呢?”

生1:肯定不习惯那里的气候,那里应该很少下雨,好干燥啊!

生2:也肯定吃不惯,睡不惯,缺水喝,没有蔬菜,又没什么水果。

生3:不能天天洗澡啊,那身上不是一股怪味?(笑声)

生4:蒙古包外面就是马、牛、羊,一定很臭!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及时转移他们的话题:“这还只是物质生活条件,有没有想过精神条件呢?”大家立刻想到语言不通,南宫难以和单于交流,听不到汉族音乐,很难看到汉族的书籍,会离汉文化圈越来越远……对南宫表示深深的同情。

我再问:“南宫说,父皇不疼她,把她送往匈奴,可是她的母亲却说,正是因为父皇爱她,才让她担这么大的责任。你们说说是什么责任?”大家陷入了思考。我又继续引导:“汉统治者采取和亲的目的是什么?”同学们说,是求得和平。“那么南宫嫁往匈奴后身负什么任务?”

生5:要刺探匈奴的军情吧。(笑)

生6:要想法子说服单于不要攻打汉朝。

我赞同了生6的说法,沿着同学们的思路分析:南宫作为和平使者嫁到匈奴,可是两国的政治是她一个人能力挽的吗?当两国交兵的时候,她该站在哪一边?一边是她的丈夫孩子,一边是她的父亲兄弟;她是汉人,匈奴人能不顾忌她吗?单于不仅仅只有她一个阏氏,其他的王妃能不排挤这个敌国公主吗?她是在夹缝中生存啊,可谓任重而道远!

同学们恍然大悟。我继续把他们和南宫进行比较:“南宫出嫁时不满15,你们今年也差不多这个年纪吧。你觉得你能够担此重任,像南宫一样离开父母独立生存吗?”不少同学直摇头。难道为人父母这样狠心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运用了第三个影视片段:

汉景帝独自一人站在山顶的凉亭,望着远方,老泪纵横。年少的汉武帝冲过来,怨愤地看着父皇。汉景帝潸然泪下,喃喃自语:“朕不是个好父亲!”仰天长叹……

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汉景帝不亲自送女儿远行?有的说:“他可能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无颜面对吧。”也有的说:“他对南宫有愧疚感,深深自责。”我看出大家都动了脑筋,继续启发:“除了这些,汉景帝还有怎样的情感?他这一叹,叹什么呢?”看到大家面面相觑,我接着说:“叹的是无奈!无可奈何才让女儿去和亲。作为一个父亲,不能保护女儿,他觉得……”“耻辱!”我还没有说完,就有同学接下去说了。又有同学说:“他觉得自己一个堂堂大汉皇帝,竟然要让女儿来帮他分担国忧,实在太无能了!”“竟然要通过嫁女儿来换和平,太丢脸了!”

看到同学们做出这样的总结,我立刻把话题引向西汉早期和亲的特点:“所以,这阶段和亲的特点是什么?”“屈辱的”“被迫的”……这时,我觉得同学们已经对汉初“和亲”形成自己的看法了,才出示了《西汉和亲情况》表……

课后,同学们议论的话题与前一个班级大不相同,焦点是国力的强盛与否、和亲的局限、作用与影响。这节课比较成功。

反思这堂课先后两种上法,我对影视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要确定哪些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影视,能够运用影视。一般地说,那些只依靠讲授学生无法理解、难以理解或者容易产生误解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需要运用历史影视来辅助。

其次,影视情境有很多,采用哪个片断,在什么时机呈现,要根据教学内容、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决定,不能为“影视”而影视。

再次,教师的及时引导是学生与情境连接的关键。情境创设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应将它与教学过程、学生的理解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及时、到位地运用提问、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神入到历史中去建构知识,体验过程,孕育情感。

历史影视是文学作品,总有些艺术夸张。但这种夸张只要符合史实的主要特点、情节处置合理,再加上我们运用得当,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穿越时空,神游历史,尽情感受其无穷韵味,自然地生成历史的意识与智慧。

[收稿日期]2007—05—11

标签:;  ;  ;  

为什么南宫这么难过?历史影视在课堂中的应用_汉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