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分析论文_钱春燕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分析论文_钱春燕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 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甲组(n=37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和乙组(n=35,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评定检查结果。结果:甲组诊断阳性率高于乙组,其诊断阴性率低于乙组,两组之间出现的差异经统计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冠心病高危因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必要时联合运动平板试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61-02

冠心病(CHD)是临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其是临床内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威胁非常大。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处于逐年升高态势,其发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很多患者会因为病情突然性发作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危及生命安全。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1]。以往临床将CAG(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则CAG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不仅存在危险性而且费用较高,临床推广受到很大限制[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作以下评析与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42例,女30例,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58.4±5.3)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5±2.2)年。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甲组(n=37例,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和乙组(n=35,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在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对比上,两组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具体方法:(1)心电图:应用MAC1200型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静息12导联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查,若有必要,可增加V7-V9导联。阳性标准:冠心病发作时,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会表现出相应的改变,如异常Q波、倒置或S-T段压低、T波平坦,出现任何一项即可,数分钟后会逐渐恢复至正常。(2)运动平板试验,按照临床常规操作即可。

1.3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诊断结果,使用百分率(%)描述,行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甲组37例患者中,结果呈现阳性者34例,呈现阴性者3例,阳性率为91.9%,阴性率为8.1%;乙组35例患者中,结果呈现阳性者19例,呈现阴性者16例,阳性率为54.3%,阴性率为45.7%,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甲组阳性率高于乙组,其阴性率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电图表现分析

冠心病伴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T波地平或倒置,ST段下降≥0.05mV,其与R波夹角≥90°,心前区偶然疼痛发作过程中,ST段表现出“弓背样”抬高。冠心病伴随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1)缺血型改变呈现出T波倒置;(2)损伤型改变呈现出T段抬高和直立T波单方向曲线;(3)坏死型改变呈现出Q波深度>1/4R,宽度>0.04s。

3.讨论

CHD主要是因为动脉管腔发生狭窄后对正常心肌供血产生影响而导致的,其客观诊断依据为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CAG因为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可将冠状动脉具体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等充分反映出来,并有利于判断预后,故临床一直以来都将其作为CHD的诊断标准,但因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在临床中大力推广普及[3-4]。

心电图不仅具有无创、经济实用等优势,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心电图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5]。通常情况下,当冠状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时予以心电图检查,就会发现心电图出现定位的动态ST-T改变现象,ST-T改变特别是冠T波的变化,可作为冠心病的重要辅助诊断依据,冠心病发病初期,患者暂时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时,通过心电图发现ST-T改变时,即可尽早诊断是否为冠心病[6-7]。本组试验结果显示,甲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这充分证明了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诊断中,心电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冠心病高危因素、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必要时联合运动平板试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林继华,姚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95-97.

[2]王利民,都雯.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42-5043.

[3]郑小雍.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87-88.

[4]汤喜红,孙玉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43(29):106.

[5]李博.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141-142.

[6]曹立强.冠心病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解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45-446.

[7]王利群.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35(13):10-12.

论文作者:钱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心电图表现分析论文_钱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