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_杨永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_杨永雄

杨永雄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中心小学 广西 乐业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132-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

现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通常以单元为单位,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意义。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三、说中学

一个人,只要它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就必然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文描述的独特情境、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情感、语言表达的独特技巧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小学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不放过任何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课本中漂亮的彩图,变成一个个精美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讲给学生听。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虽然学生仅仅是在模仿,但是,没有现在的模仿就没有以后的创新。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要不断给与鼓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听说中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创造条件提供动手机会

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的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的机会。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在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难以发挥,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已提示,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大部分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从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位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

五、正确处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1、强调和重视探究性学习,绝不能忽视打好语文基 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认识和了解一些语文现象,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减少甚至避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上的混乱和错误,学习交际和习作文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字写不好,书读不好,没有一定的语文积累,写不出表情达意的作文 ,打不好语文的基础,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教学过程中要摒弃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实行和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去实验自己的新想法,这无疑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一些问题展开相互的探讨与争论。而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学中一味强调探究,势必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 ,教师应有相应的对策,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既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又能使学生牢固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探究式学习,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完全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与学生相比,毕竟在学识与经验上更高一筹,况且知识性的东西,没有传授,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高的效益。故此,在新课改实施的初级阶段,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二者应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决不能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先进的,就奉若神明,只要运用这个“现代化”武器,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也不能认为接受性学习是落后的,跟不上形势发展,完全可以弃之不用。

3、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都应注重实效,不能只搞形式, 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这就是说,语文教学如果过于追求这一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效率,那就会走进不能自拔的沼泽。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在运用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恰当地、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总之,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无穷的魅力,我们必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灵动的教育智慧,勇于实践,努力寻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论文作者:杨永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_杨永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