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合方应用体会论文_李建民

小柴胡汤合方应用体会论文_李建民

李建民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民医院 河南平顶山

【摘 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方的临床使用范围。方法:将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小陷胸汤,桂枝茯苓汤等合方使用。结果:小柴胡汤合方治疗急性胆囊炎、胸膜炎、经期发热等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小柴胡汤擅长和解少阳枢机,扶正透邪。使枢机畅通。使枢机畅通,邪气易除,经过合方能有效扩大临床使用与治疗范围。

【关键词】小柴胡汤;急性胆囊炎;胸膜炎;经期发热;张仲景

【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16-01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之主方。其病机为邪范少阳使枢机不利。少阳为胆与三焦,邪犯少阳,邪郁则恶寒,正胜则发热。邪正分争,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循两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胆气犯胃,胃失和降,则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本方为解外和里,疏利三焦,调和脾胃,祛邪而又扶正之和剂,从其方药组成来看,柴胡辛凉,能升发清阳,疏利肝胆气机,又能透邪达外,和解退热,黄芩苦寒能清泻胆热,半夏、生姜辛温行散能燥湿降逆,化津液凝滞之痰;人参、甘草、大枣甘平能补益肺脾之气而和中,合而观之,本方有补气升阳,清热化痰,扶正透邪,知解退热之能。笔者通过将小柴胡汤与其他方剂合方使用治疗多例疑难杂病获效甚佳。现举数例以飨同道。

1、胆囊炎(胁痛)

李某,女,25岁,初诊日期:2013年2月25日。患者一周前感寒后出现右胁肋胀痛不适,伴见恶寒发热,体温38.9 ℃,身困乏力,稍有干哕,食欲不振,胃脘饱胀,时有胀闷痛疼感觉。在当地诊所服用双黄连口服液,配合西药西米替丁片口服,头孢他定针剂静脉滴注,三日不见好转,后又经他医用银翘散加减汤剂,配合头孢曲松钠针剂静滴效果不佳,两胁肋胀痛反而更甚,并且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心下急、心中痞硬,郁郁微烦,时有烦躁易怒,小便黄,体温39.5℃,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做彩超检查:胆囊壁毛糙;血常规化验:白细胞:13.0*10 ^9/l。笔者辨证认为属伤寒少阳证,治当和解少阳枢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5 g,法半夏9 g,党参15 g,甘草6 g,青皮15 g,桔梗15 g,板蓝根20 g,二花30 g,生姜10 g,大枣5枚,二剂,每日一剂,3煎,分三次温服,服二剂后,诸证无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诊:病人大便干结,用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合方加减:柴胡20g,黄芩15 g,法半夏9 g,党参15 g,炙甘草9 g,青皮15 g,桔梗15 g,山药15 g,生姜9 g,枳实13 g,大枣6枚,大黄10 g,二剂,每日一剂3煎,分3次温服,服二剂后遍身微微汗出,体温逐渐降至37.9,胁肋胀痛,心下拘急疼痛减轻,原方继续服用三剂后诸证俱除。而后改方为柴胡10 g,香附10 g,党参10 g,白术10 g,郁金10 g,二花30,青皮10,白芍15,赤芍10,每日一剂,水煎三次,分三次温服,加服消炎利胆片,服用半月后再作彩超检查,胆囊壁光滑,胆囊炎治愈。

按:本例患者临床表现确属伤害少阳证,但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治之并未收效。究其原因,乃阳明里实热盛,用小柴胡汤,清阳明里热有所不逮看,阳明里热不清,单和少阳邪难外达。大柴胡汤即清阳明里热,又能和解少阳枢机。考虑本例患者单用大柴胡汤和解枢机力也有所不逮,所以用小柴胡汤合大柴胡汤二方合用加强少阳与阳明并治,故合而用之,使中焦阳明里热得清,少阳枢机畅达,邪气外透,而诸症自除。

2、胸膜炎

张某,男,31岁,初诊日期:2013年5月19日,患者5日前感寒后出现头痛,发热,恶寒,咳嗽阵作,痰量少而色淡黄质稀,伴见往来寒热,两胁肋胀痛以右胁痛为甚,体温波动在38.5-39.5之间,汗出不畅,咽喉干痒,口苦而渴,胸胁满闷不舒,心烦喜呕,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右侧胁肋为均匀一致的弧形阴影。在某医院诊断支气管炎,胸膜炎,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口服柴胡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雷米封片,维生素B6片,氨咖黄敏胶囊效果不佳。笔者辩证认为属伤害少阳证,当和解退热,宣肺止咳,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0g,黄芩15 g,法半夏9 g,炙甘草9 g,党参6 g,生姜9 g,大枣6枚,桔梗15 g,川贝10 g,鱼腥草30 g,二花30 g,桑叶20 g,荆芥10 g,前胡15 g,每日一剂,3煎,分3次温服,服后诸症不减,效果不佳。二诊:症见,心下硬满,按之则痛,症属结胸症,其脉浮滑。方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柴胡20 g,黄芩15 g,法半夏9 g,炙甘草10 g,党参10 g,生姜10 g,大枣6枚,桔梗15 g,二花30 g,连翘20 g,黄连10 g,全瓜蒌15 g,每日一剂,3煎,分三次温服。患者服二剂后,咳嗽大减,发热及胁痛减轻,第三日仍用此方,继服5剂,发热,两胁肋痛,心下急等症均消失。唯有胸胁满闷稍有不舒感。以后按胸膜炎恢复期酌情用药调理数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为伤寒少阳证兼阳明里热实证,《伤寒论》柴胡汤证为口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但用之效果不佳,因而思之此患者服小柴胡汤加减二剂后出现心下硬满,按之则痛,其脉浮滑,症属小结胸症,是由邪热内陷,痰热互结与胃脘,其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脉浮滑为痰热之象,脉症合参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一是和解少阳枢机,一是清热涤痰开结。用后少阳枢机通畅,胸胁胃脘痰热得清而诸证自然而愈。

3、经期发热

李某,女,29岁,初诊日期:2012年9月19日,患者14岁月经初潮,月经规律,于2012年8月26日正值经期第二天,患者因作体育锻炼体操,活动时间约一个小时有余,累得满身大汗。回到房中用电风扇取凉,于第二天开始鼻塞、喷嚏、身困无力,头痛,自服感冒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服一天后,身困鼻塞、喷嚏稍有减轻,继续服用二天,反而出现,咽痛、干咳、身困无力,然后到某社区服务站诊治。医生按上呼吸道感染,继续治疗。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氨咖黄敏胶囊,静滴头孢他啶、病毒唑针治疗一周,咽痛,干咳减轻,身困无力未见好转。病人又到另一个社区服务站请中医治疗,服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之类方药加减9剂,患者仍然不能减轻。于2012年9月19日来诊,症见口苦,咽干,眩晕,不欲饮食,胃脘饱满,时有恶寒,时有微热。体温波动在38.5—39.0之间,诊其脉弦数,问其患病时间,诉说正值行径第二天受凉发热,一天半后月经终至。笔者认为本病当属热入血室胞宫,治当透邪解郁,活血通经。采用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柴胡20 g,黄芩15 g,法半夏9 g,党参12 g,炙甘草12 g,桂枝10 g,红花10 g,茯苓15 g,赤芍15 g,桃仁10 g,丹皮10 g,生姜10 g,大枣6枚,5剂,每日一剂,3煎,分三次温服,服后诸证减轻,守方10剂后月经来潮,经血适当,发热等诸证皆除,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之后月经按期而至。

按:本例患者热入血室证。《伤寒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笔者认为此病例发热受凉巧逢经至,一天半停经,必有瘀血与邪热相博,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寒热往来,诸医不知邪热与瘀血搏结,故而单用解热、消炎等对症治疗,病不能如期而愈。所以用小柴胡汤与桂枝茯苓汤合方加减加入红花、丹参,活血化瘀,使瘀血祛除,邪热透解而病愈。

论文作者:李建民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小柴胡汤合方应用体会论文_李建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