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3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关乎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人们健康的基础性问题,在环境重要性提升的现代,环境条件检测以及评价工作的结果也越发的重要,其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制定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生态发展方案制定的凭证,需要做好环境监测以及环境影响条件评价工作。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1环境监测的内容
所谓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科学理论分析、现场测试等方法,测量一些能全面反应地区环境好坏及环境污染轻重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对该地区环境污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环境监测工作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既能反应现状环境质量,也能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污染来源、预测未来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为区域规划和环保等基础措施做理论支撑。在环保部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运用传统方法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发展趋势、区域内污染物种类及各自含量、被污染区域的范围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都是十分困难的,但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一内容。
2环境评价体系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目的在于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它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应用这种体系能够发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改进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最终实现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决定开发建设活动能否进行和如何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析
3.1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性评估
环境影响状况评估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最初阶段就开始抓起,这样既有利于项目所处环境的保护,也能让避免项目建成后由于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而造成经济损失。当项目已经处在建设后并稳定运行状态的时候,也就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也就会对周围稳定的生态环境造成各种影响。通过对项目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有效评估,就能掌握具体的项目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判断项目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是否处在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
3.2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这项工作已经覆盖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在项目正式开始建造之前就从工程的规划入手,评价项目可能会对其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现代各种监测技术以及分析技术的支持能实现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预测评价,尤其能预测在项目运行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预测性的环境影响评价能让项目建设方更清晰的认识到项目的特点,更科学的开展建设工作。
3.3跟踪性环境评价
这种跟踪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或专项规划等,规划的实施和运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规划编织者对规划做出了详尽的环境影响评价,仍然难以保证实施后该规划不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在规划审批前进行了评价,规划实施后仍可能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规划实施后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4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不重视环境监测工作
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环境监测部门缺乏驱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偏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临时性、突发性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监测人员、技术、设备跟不上,经常加班加点疲于应付。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偏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往往代表性不足,某些监测数据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4.3环境监测条件落后、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监测条件较为落后,部分实验室满足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进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近年来,因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环境监测部门的硬件投入大大的提高。但在申请购置某些仪器设备时不够审慎,只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站的标准配置要求而进行申购,从而使监测仪器的配置失去意义。此外,由于未充分考虑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其长远规划的使用效益和配套管理,造成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部分仪器设备购置后基本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有些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是用于应对突发性污染,但由于部分结果监测部门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致使许多大型设备使用频率较低。
5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对策
5.1加强对环境监测不规范操作的监查力度
建立环境监测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市场招投标系统。环境监测单位定期接受上一级机构的质量保证监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外在环评评审过程工作中可以让相关的环境监测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参与进来,对环评依托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把关探讨,以使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数据都保持较高的精准度。
5.2要想获得更为精准的监测数据可以考虑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GIS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对于监测点能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附带监测取样时期的图像。由环保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区域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负责整个监测市场的统一管理,通过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将各监测单位分散的点状监测数据定期汇集成面状的更具代表性的大数据库,便于环评工作人员及公众查询了解监测片区各时段各点位的监测数据。对于环评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保障环评工作能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结论。
5.3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的人员素质要进行不断的提高
在监测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影响很大的,工作人员的操作对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监测工作从业人员考试注册登记制度,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员因素的影响。
5.4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
严格执法2015年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明确了对于监测工作中的责任要求。
结束语: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工作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同时作用十分明显。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教育及思想教育,力争实现环境监测人员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共同优秀,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琳.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耦合关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76-277.
[2]鲜思淑.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08):34-37.
[3]郝大举,王世林.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02):64-65+74.
[4]王振湘.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相互关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07):226-228.
论文作者:杨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工作论文; 项目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