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还是增税?_国内宏观论文

减税还是增税?_国内宏观论文

减税还是加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段时间以来,减税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信号。作为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税负减轻受到来自企业等各方面的欢迎。一位税务专家指出,如今应是一个鼓励投资的时代,作为经济杠杆之一的税收政策的走向至关重要。

减税的迹象很明显

投资的过度与不足,是中国的经济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当中国经济通货膨胀时,矛盾最突出的是投资;在总需求不足时表现最明显的也是投资。为了解决投资需求不足,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运用国债增加政府投资。两年的实践证明,增发国债后政府投资增长速度很快,对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没有把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民间投资的作用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与我国的税收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税制的不合理,确实压抑了民间的投资热情。

经过几年的实践,当前税制显现的问题主要在于对投资征税太重,内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负偏重,既不利于当前促进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发挥,也不利于国企改革的深化。

于是,在采取了停止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措施之后,增值税的改革凝聚了人们急切的目光。因为煤炭、化工等资源型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这个税种的税负水平关系密切,这个税种的转型已成定局。前不久,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谈到税制改革五大重点时,首先谈到了增值税的转型问题,可见对增值税问题的重视。他说,增值税的改革,在于将目前的生产型的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据国税总局的一位专家介绍,一般来讲,征收生产型增值税时,允许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扣除所支付的增值税;而征收消费型增值税时,不仅允许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扣除所支付的增值税,而且还允许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扣除所支付的增值税。显然,两者相比,后者能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许多,所以,增值税的转型本质上是一种减税。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减税的优惠政策。今年7月份, 有关部门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个文件的出台,被业界称为“软件产业春天的来临”。相对于国内媒体对这个文件的略显冷静的宣传,国外媒体以较大的热情关注此文件的出台。这个文件的第三章税收政策中规定:国家鼓励在我国境内开发生产软件产品。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专家认为,增值税的转型,将从在更大程度上减轻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负担。

加税应慎重

消费税征收范围将要成为近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消费税税率的大小,而在于这个消息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国家对消费现象已经开始实行政策性引导,同时,国家计划通过增加消费税的征收力度,加大其财政职能的实现,本质上就是加税。国家税务总局现在还没有明确什么时候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但这项政策本身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如果这项政策执行不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在当前消费需求仍需大力拉动的情况下,任何抑制消费的政策,包括税收政策都要谨慎出台。从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情况分析,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的增长仍然是最慢的。所以,现在的政策应是鼓励消费,而不是抑制消费。也就是说,作为加税政策的重要内容,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应持谨慎态度。宏观经济的观点刚刚露出端倪,消费需求刚刚有所启动,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更何况“伤疤”还没有好利索呢。

减税空间不大?

尽管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了减税的迹象,但有关部门甚至有关学者仍然坚持认为中国目前从总体上不能实行减税政策、中国目前的减税空间不大等稍显谨慎的观点。

财政部科研所的一位专家认为,中国现在的减税空间已经不大。他认为,中国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过低,从宏观税负看,减税已无空间。发展中国家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20%~30%,发达国家的比重更高,而目前我国这一比重只有11%左右,可以说总体上不具备减税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企业负担和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和减轻负担的强烈呼声,但具体分析,其原因在于税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同时各部门与权力环节通过“三乱”征收的财力是放在预算外分散掌握的,弊端丛生。所以我国现在急需对症下药,要解决的问题是清理“三乱”、整顿非税收入、降低税外负担、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而不是减税。

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当前的税收政策已经影响了企业以及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如果不做减轻税收负担的处理,势必影响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的运行数字与微观经济运行息息相关。而减税并不一定意味着减少税收。纳税人的税负降低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散发,由此也一定会带来税收的增长。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全国近6000亿元的税收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定问题,如果没有停止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以及提高出口退税等减税政策的实施,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就不会出现,税收的增长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有企业的课税负担比外资企业重得多,是其效益不好的原因之一。有关专家建议,WTO日益临近,国内企业的税负应尽快降低。 据测算,目前内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是外资企业的两倍左右。内外有别的税制所产生的负面政策效应之一,是刺激一些国内企业搞假合资,以便增加相当可观的企业利润,结果是税收减收,这是政策不当导致的行为扭曲。目前,内外资企业税收负担差异的矛盾已经积累到必须加以解决的程度。

从周边国家的情况看,减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凡是进行税制改革的国家都把减税作为了一个原则和方向。

标签:;  ;  ;  ;  ;  ;  ;  ;  

减税还是增税?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