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_张邴霞

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_张邴霞

张邴霞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西街小学 122000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和谐”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汉语成语有“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与“和气”均含有“和谐”之意。“和谐”是未来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和谐”就是改变传统的、僵化的、专制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空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质疑、释疑策略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质疑、释疑,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对别人的见地、见解或对教师、课本等产生疑问,并能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做出合理的解释。有诗曰:有疑亦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没有质疑便没有进步,没有释疑便不会有创新。善于质疑的学生其进步是显然的,善于质疑与释疑的学生其创新意识是显而易见的。质疑是发现问题的开始,是探求知识和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释疑是思维的归宿,是创造的途径和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看法。如果我们能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凸现出来,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在这种不断的质疑、释疑中得到锻炼与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思维训练策略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才能,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虽然每个学生的创造程度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的“和谐”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影响下,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才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智能结构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创新的快乐。

1.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要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四、互动评价策略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评价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前进的方向,划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迷雾。《课标》指出:评价的意义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其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裁判”,而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地位的学习活动共同体。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就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展评价与自我评价,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评价网络。这样,学生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融洽了师生感情,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亦在评价中显现出来。

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评价学生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把每一个学生看成可“造”之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在富有激情的“和谐”氛围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结出创造之果。

论文作者:张邴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_张邴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