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论文_庄晨

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二科 十六病区 213000

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策。方法:回顾早期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隐患事件,并制定预防对策。将 2013年 1 月至 2015年 12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 76例患者 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将护理安全隐患预防对策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医院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及其家属因素。实施预防对策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优良率为50.00%,护理满意度为 71.42%,与研究组患者的 85.71% 和92.85%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对策预防,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所谓护理风险,就是指患者在医院范围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伤害可能的不安全事件[1]。对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来说,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护理不仅能提升护理效果,也能 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其健康水平与 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并且由于心血管病具有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说老年心血管住院患者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因此通过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显示出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心血管内科 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12 月 期间收治的 76 例患者,全部 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实验室诊断证实,同时排除了存 在精神类疾病及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将 76 例患者采 用单双号法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61~97岁,平均年龄(76.4±7.2)岁,其中高脂血症患者10例,高血压患者1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63~92岁,平均年龄(72.4± 6.7)岁,其中高脂血症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1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疾病类型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不影响研究结 果的准确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存在的原因,制定预防对策并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估,满分为 100 分,分为一般、尚可、良好以及优秀 4 个等级,得分>90 分者表示优秀,80~90 分者表示良好,70~80 分者表示尚可,<60 分者表示一般 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 100 分,得分>90 分者表示非常满意,80~ 90 分者表示满意,60~80 分者表示一般,得分<60 分者表示不满意[2]。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数据都运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 平均数±s )表示计量资料属正 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①医院部分医疗器械较落后:医院内床或是轮椅的制动不好,或者是床挡固定较差,医疗设备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存在护理风险。②老年患者生理因素:由于老年人生理特性问题,其睡眠质量更差,而住院患者发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床上休息,到了夜晚更加难以入睡。③护理人员质量不足:由于医院护理编制和心血管内科对临床护理的需求不相配,以致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增大,流动性高导致护理人员数量不足,从而使得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存在风险[3]。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护理技能水平偏低、没有严格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从而留下安全隐患。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照规章制度实施临床护理,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从而存在护理风险。④候诊时间长、转运方式不恰当: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大多需要多次住院,病情复杂,这使得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易出现情绪不问题、心理问题频发的问题,而不恰当的转运方式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激发,以致病情恶化,不配合治疗。

3.2 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对策

①医院应增加对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在走廊等区域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地板,做到及时维修故障医疗器械,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②失眠会使患者生物节奏紊乱,活动能力下降,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诱发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特别是处于急性期加重的心绞痛患者和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该更加重视。气喘、胸闷、呼吸困难时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对此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作出必要的措施,如给患者持续供养、控制患者的引水量,必要时需要给予吗啡止痛。同时应该同老年患者多多交流。③对护理人员加强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及对风险事件的认识。对新进护理人员,应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并针对性的进行心血管专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利用晨会、教学查房等方式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心血管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技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对心血管药物使用的认识。④老年人时常出现多服、漏服药物等现象,因此需要及时监督、督促老年人患者合理按时用药。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真心、真诚的对待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互相信任关系[4]。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文化 程度,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负面的心理情绪,帮 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综上,心血管内科的老年患者常常由于年龄、身体机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更易发生安全性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以耐心的态度,细心的照料,高度的责任感,采取上述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对策以减少老年患者的各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武芳慧.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 [J].吉林医学,2014,06:1337-1338.

[2] 王笑碧 .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4):2148-2149

[3] 吴宝军,倪庆,戴勇.胆心综合征114例[J].中国现代普 通外科进展,2012,15(11):918-919.

[4] 韩清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9):83-84.

论文作者:庄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论文_庄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