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张晓华

浅析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张晓华

张晓华(陕西岐山县城关小学 陕西 岐山 7224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为题,进行了论述:第一,什么是语文预习习惯;第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

关键词:语文;预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68-01

(1)总结预习方法。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阶段,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教师要先和学生一起总结预习方法步骤,做为学生预习的“指南针”。各学段要求预习的方法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中年级预习方法步骤可以如下:1读三遍课文。2圈画出生字新词,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后认读三遍,并请家人考考你。3想想生字的记法,找出形近字,说给家人听。4给生字找找朋友5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预习的步骤,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而且也为教师省去许多引导时间,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2)加强家校联系。预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教师的用心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家庭的协助和配合。因为预习方法步骤里有多项是需要家长的帮忙。老师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方法步骤,指导家长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和导师,成为学生预习路上的引路人和督促者。

(3)要求适度,重在实践。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里提出的“尽量多”、“尽可能”,就是一个适度问题。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比如说,有四项预习要求,那学优生课要求全做,而学困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预习中我们要多鼓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大大表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可以说不会预习的人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会学习的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对学生预习课文做了以下几点要求:

1、对朗读的要求

(1)读课文,可以明确让学生读多少遍,标出自然段,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课文和段落可以让学生先行背诵,如诗歌(古诗、现代诗)可让学生熟读成诵。

(2)读题目和提示,明确题目和课文内容的关系。

(3)读课后练习,思考某些自己可以处理的问题。把能够做的用铅笔答出来,或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字词学习的要求

(1)哪些字词要查工具书,如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并查找其音、义。

(2)明确要抄写的字词。如预习课文时摘抄15个好词,5个佳句在积累本上。

(3)造句或仿写。如有些课文中的关联词、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学生找出来仿写或造句。

3、勾画批注的要求

需要勾画哪些字词、句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分别用不同符号画出,你读懂了什么?从课文哪些段落读懂的?批注在旁边。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什么?还有哪些没读懂?做好简单的批注笔记等等。

4、对查阅资料的要求

(1)要查找的具体内容,如课文的作者,相关背景资料,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

(2)查找的途径和方法,如书籍的名称、网址。

(3)对资料的记录整理分析等。

5、质疑提问的要求

老师可以准备些问题,或要求学生就预习课文后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问题,如对课题质疑、对内容质疑、对课文人物质疑。还有哪些不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论文作者:张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张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