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_张亚玲

关于高职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_张亚玲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云南省 昆明市 650304)

摘要: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对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语文教材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应该被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编写和出版更加优秀的语文教材是势在必行的。本文论述了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建设高职特色的语文教材体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材;教材体系建设

引言

语文教材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高职院校要想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就必须做好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工作。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应该突破传统,从提高高职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应用性、层次性、新颖性、整体性入手,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促进高职语文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1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步入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时期。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基石,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高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教材建设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与教学改革任务,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定位不明,教材杂乱

由于定位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编写指导大纲,高职语文教材杂乱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明显标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字样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有数十至上百种,版本众多。所谓规划教材,应该是在较长时间段内,对某一领域内的某一课程起着引领性、纲领性与规范性并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其编写体例应符合教学规律及时代发展,教材内容也应是经典新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教材界限不清,既无政策依据,也无规划文件支撑,质量良莠不齐,令人优劣莫辩。

2.2语文教材缺乏实践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形式,因此,培养学生的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今的语文教材大多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相悖,因此,加强语文教材的实践性对高职语文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3体系单一,割裂实践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大多为文选型的单一体系,仅有一本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很少见到,失去高职语文教材应有特色,使本应丰富多彩的大学语文教学仍在沿袭中学语文教学的套路,教师仅能在课堂上单一的讲授教材内容,与学生专业所需、学生校园活动割裂开来,偏向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层面狭窄,学生很难透过单纯的理论学习掌握高层次语文运用能力或技巧,看不到对实际生活、就业的帮助,自然难以对语文课程与教材产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关于高职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的思考

3.1提高高职语文教材的思想性

高职语文教材要以科学的精神思想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进行教材建设工作,使高职语文教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在进行语文教材编写期间,选择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选取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代表作品,体现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社会面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2明确理念,突出必需、够用、实用原则

教材理念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取、教材体例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是进行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目前,在高职语文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着人文性、实用性、专业性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念。“人文性”是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在编写教材时,将名家名篇放在首位,内容以美文为主,缺点是忽略对实际能力的训练,“实用性”是指高职语文教育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将能力训练作为主要内容。专业性”是指教材编写要从学生专业和职业需要出发,教材的定位、内容、结构都应该向“专业化”发展。

笔者认为,在编写高职语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到高职教育特点,提炼出高职教育与语文教育的交叉契合之处,注意到二者的共性———“育人”功能,形成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职业能力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使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训练相协调一致。遵循高职基础课程“必需”、“够用”、“实用”的指导原则,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同时考虑到高职院校学时短、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等因素,重组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基础,是“必需”的。而“够用”、“实用”是指教材编写要以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说会写、能读能懂,使高职语文学习既对学生职业生活“实用”,又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实用”。

3.3丰富形式,构建立体化内容体系

立体教材即出版社从单纯提供纸质课本,到提供课外辅导、课后测试评估、录音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一系列服务。这种教材体系建设首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国内提出,其适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极大满足语文课程资源共享与方便教学的需要,在实践中已取得了成功运作。高职语文立体教材体系应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三种类型。三者完整合一,立体高效,缺一不可,其中教科书处在中心地位,其他教材围绕教科书来进行编排,其作用可能不同,但都是为教学而服务。在编制教材内容时,可使用纸质、电子和网络三种不同的载体进行编写,并将所有课程内容汇总于一个总教学网站(网页),突出科学性和系列性。网站包括各门课程简介、理论与实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例文析评、习题及答案、参考资料、试题库、考核方式、教学录像、BBS论坛、学生习作园地、师生互动版块等等。在编写教材时,要从语文实践训练的“实用”需要出发,加大实践技能训练比例,选编课文、知识穿插、作业设计、相关辅导材料,都要立足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达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语

总之,高职特色的语文教材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高职教育背景,分析高职语文课程的共性和学生专业课程的个性,找准语文教育与专业培养之间的契合点,达到科学与人文相统一,实用与立体相统一。既能彰显语文课程的专业特色,又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欣.高职语文教材专业化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3):159.

[2]邹旗辉.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三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12):138-139.

论文作者:张亚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  ;  ;  ;  ;  ;  ;  ;  

关于高职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_张亚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