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诚信在进德修业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诚信在进德修业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诚信在进德修业中的作用

谢 娜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 诚实守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品德。诚与信是分而为二、合二为一的道德规范,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是一切道德行为的保证。在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期,从诚信思想的起源、形成、发展来看待诚信的现代价值,仍然需要重视,达到知行合一、天人和谐的境界,这是家国一体的伦理型社会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 诚;信;思诚;慎独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诚实是真实不欺,名实相符;守信是遵守原则,履行承诺,言行一致。“至诚”是人性修养中最高的品行,是一种通过尽心、知性、知天而达到的人格和人生的终极境界,通过人性和天性,人道与天道的统一,达到天人和谐的状态。

一、诚信思想的起源

原始人类没有是非诚信观念,所谓的真善美,假恶丑,还处于朦胧原始的状态,这是人类源远流长的基本品德。诚信观念步入自觉时期是在夏商周阶段,这是人类转型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了中华民族情感、理性发展的特点。诚信观念源于宗教祭祀时虔诚诚恳的态度,表现出对神灵祖先的真诚、敬畏之情,以此得到神明的庇护和保佑。处于原始宗教阶段的夏商时代,随着宗教信仰的笼罩,礼乐文化的兴起,最初人神之间虔诚的礼,逐渐演变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1]。虽说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有了诚信自觉的意识,但诚信思想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与成熟。

“诚”:真实的;“信”:信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相通,先秦诸子深入探讨了“诚信”原则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认为诚实守信不应该是盲目、僵化,在面临两难矛盾时必须作理性的权衡。为人君子要懂得权变,在利害得失、轻重缓急中能理性地做出抉择,不能因一时的贪图而伤害了他人的乃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信义原则既是人生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君人之大本”[2]。天地万物,都各有其应遵循的原则,坚守这一原则而不随意更改,这就是“信”。

二、诚信思想的形成

“诚信”思想作为道德规范的价值和意义显然是在百家争鸣走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期。中国诚信思想体系的基础是由《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奠定的,其中核心的道德心性论,就是子思、孟子学派提出的,与后人对道德传承的系统都是对“诚”的发展、诠释。

工程概况一般包括设计的线路的起始点、电压等级、全线的地形情况、污秽区的情况、对导线以及避雷针的选取、杆塔的基础形式以及数量等等情况。通过对工程概况进行了解,我们便可以对工程的大体情况进行熟悉和了解。

诚信思想在理论上的升华是宋明时期,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对“诚”进行了全新诠释,认为成就圣人的根本源自乾道,也就是天道运行的规律,是人纯粹至善的本性,并且在“复性说”基础上,提升了“诚”的儒学理论体系,认为“诚”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础,并以“诚”论“性”,沿着天道与人性的研究路径对“诚”进行不同的概括分析。

定理1 若实数矩阵其中参数τ为任意实常数,参数l满足l1.此时,矩阵Q正定的充分条件是F为正稳定矩阵即F的所有特征值都具有正实部.

跨入新时代,五建不断提升传统业务发展质量,积极探索转型业务,努力从传统施工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并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凝聚,五建越发展越年轻,脚下的路越走越宽阔。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就是说真正实现诚,就得通过学习、请教、思考、明白善举才能达到[4]。“思诚为修身之本,而名善又为思诚之本”,思诚就是明善,而后力求达到至善、至诚。天道养育万物,既是天道的自我实现,也是在成就万物,同理,人所追求成就的诚,也就要像这样,既要成己,也要成物,成就自我重在内在的心性修养,成就万物侧重外在的事功实践。人类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才能实现天道和人道的统一,才能在人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中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

“虚不受补”狭义上是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补药,广义上则泛指补药在被消化吸收后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是“虚不受补”,并在以下几个原则指导下,科学进补。

诚信的美德是建立在这种传统的伦理道德基础上的,依赖于农耕社会而存在,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上建立起伦理纲常的秩序[5]。“仁义礼智信”的“信”,被孟子列为五伦之一,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法典化被确定下来。诚信思想影响的普及化,通过强制性规范强力影响着社会的生产生活,适应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汉到唐,随着国家秩序的稳固,儒家学说被法典化,诚实守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礼乐制度和诚信道德被塑造成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三、诚信思想的发展

“诚”是对天道基本特征的提炼概况,宇宙是万物真实存在的基础,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变化,真实存在。“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真实无欺,不言而成的本然状态,儒家把“诚”升华为天之所以为天的法则,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法则,并且内在于人而存在。从宇宙万物存在的现实和规律上说明了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当然也是人的根本,从根本上论证了诚在道德上的本质属性[3]。天、地、四时,因为有了“诚”这种品格,才能感知它们存在和运行的规律。“天之道”与“人之道”通过“诚”这种美德连在一起,人们就可以领悟到“天人和谐”的道理了。

1.诚是实有

“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诚故信,无私故威。”天的威信源自天道的自然流行、真诚无私,“诚”成就了天的威信,成就了人性之善,是人性与天道的统一。张载认为,“诚”必须借助礼仪教化,诚意的表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规范,礼仪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人的诚意,也可以让人的诚意在实行礼的过程中得到强化,礼仪是诚的外化形式,它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心灵的洗涤、净化。明末王夫之进一步指出,诚是实有,不诚则是实无,“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6]。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诚可以包括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变化,是实在的变化,所谓的天理、天性也是实有的。通过人的后天学习,体悟修养而掌握的“诚”这一本性就是“明诚”,明确这一本性,才能做到天命与人性的不违背。

“真”“诚”这两个概念是密切相关的,道家的“真”,思孟学派的“诚”,在诚信思想中是有融会贯通追求的。思孟学派的诚是内在心性的自我修养、完善,庄子追求真,追求不加修饰的纯真,注重人与事物的本来属性,不加雕饰、不拘于俗。庄子认为儒家倡导的礼仪规范是对人天然本性的束缚,不能打动人的心灵,在此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讲“真诚”“精诚”,诚信的执着其实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的信仰,一种力量的象征。

2.诚是实理

理学家认为,天道即天理,既是宇宙生成演化的根源,也是社会秩序、伦理纲常存在的依据,人必须遵从天理。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了程颐对“诚”的诠释,指出天理的表现包括天道理论层面的“诚”和社会人事层面的“信”。朱熹认为,明善、思诚,虽然有相通之处,均需从格物致知入手,对人来说就是要做到真实不欺,人虽然不能像天理一样真实无妄,却可以通过做到真实不欺,追求达到这一境界。“思诚”的基本方法便是守信不自欺,诚信作为一个法则或道理,必须通过现实的行为才能将其表现出来,否则是看不到诚信的,不欺不自欺,强调内省,自我反思,表里如一,不欺不欺人,实际也是自欺,比自欺的错误更加严重[7]

3.诚意需慎独

在对“诚”的发挥上,王阳明认为,贯穿《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关键是“诚意”,当然,“诚”也是《大学》和《中庸》的相通之处,不过二者也有区别,前者重诚意、至善,后者重诚身、至诚。明德至善即是诚意的结果,诚意又是正心的前提,诚意的办法就是去格物致知,君子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要“慎其独也”,宋明学者在《大学》《中庸》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对“慎独”进行发挥与诠释,刘宗周提出“《大学》之道,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慎独而已矣。”就是说读《大学》诚意的方法就是慎独,要格物致知,明德必须慎独,所谓的至诚、至善都要通过慎独的境界来落实[8]。“慎独”就是时刻戒惧谨慎,体悟内心,这是一种自修,注重对道德品性的培养,“诚意”必须在“慎独”上规范自己的言行。

4.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古今中西都有很大不同,各种伦理道德的差距,西方外来价值观的冲击及挑战,以及各种差异,都在影响甚至扭曲着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如何面临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监管和执行力,还需要道德楷模的感化和我们自身的“慎独”。道德本身就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当然,道德的约束也有盲区,需要法律的强制来填补道德约束的不足,所以,惩罚失信行为需要运用多种手段,道德、经济、舆论、法律等多管齐下,弘扬诚信精神,加快建立以政府、经济、法制等领域为主的社会信用监督和保障体系,把诚信建设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建立诚信信息系统和诚信奖惩机制,让社会共享[9]

四、结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强国、诚实守信思想的来源、形成、发展的理论发掘贯穿整个历史长河,诚信思想的现代价值的知行合一显得尤为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综合表现,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在诚信基础上的法制健全、道德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诚实守信、言行合一,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构健康、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理想国家。

参考文献:

[1]高姗姗.儒家诚信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人文天下,2016(20).

[2]姜建芳.先秦儒家对诚信思想的主要阐发及其功能特征[J].兰台世界,2015(33).

[3]杨和亭,田茂泉.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管窥[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3).

[4]谢永鑫.孔子、老子的“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5]金鸽.荀子诚信思想及对我国当代诚信建设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6]林春财.孔孟论“信”德的价值[J].学术交流,2009(12).

[7]陈剑旄.诚信道德价值论[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8]吴哲.儒家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9]冯淑慧,杜翠梅.儒家诚信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4).

On the Role of Integrity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actice of Promoting Morality

Xie Na
(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236800, China)

Abstract: Being honest and responsible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also the basic moral qua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Integrity and responsibility are the ethics of two-in-one, and one-in-two, being the foundation of our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virtues, as well as the guarantee of all moral behavior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 is a need to reckon with the modern value of honesty and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origin,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realm of knowing and doing, keeping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ethical society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 integrity; responsibility; pursuing integrity; inner concentration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9-0026-02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9.011

收稿日期: 2019-08-16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新国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2017jyxm0598);亳州学院项目课题“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文化创意实践研究——以亳州学院文化创意节为例”(2018cyjh03)

作者简介: 谢娜(1986—),女,安徽淮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

[责任编辑:万红]

标签:;  ;  ;  ;  ;  

试论诚信在进德修业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