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监督的现状与改革_会计监督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监督的现状与改革_会计监督论文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目前经济环境下会计监督现状与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试论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从此中国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经济布局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下格局: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

我国新体制的形成及运行的一系列举措,严重地冲击着传统的会计模式,会计作为微观领域经济计量和管理的工具,为适应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已经面临严重的挑战。为此,1993年7月,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改革,其目的便是为了适应新体制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促进微观主体利益参与市场角逐。

在这个冲击波后,会计的职能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反映职能更加要求真实及时,而此次体制的转变更为迫切的是会计的监督职能,即会计监督。所以,新颁布的《会计法》第16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已明确在法律上授予会计机构和人员以会计监督权利。该法第27条又具体规定了放弃会计监督权的法律责任。从而在法律上把会计机构和人员定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由此可见新体制对会计监督的迫切需要。以会计监督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财务运行机制必须得到充分发展并完善。本文拟就会计监督的现实分析并对其为适应新模式的改革略作探讨。

一、传统经济体制下会计监督现实分析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在财务收支活动中,对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监督。但在传统经济体制及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更多地注重片面追求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对于计划体制很少能做到监督。其存在的那一套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构筑的,这套监督体系大致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会计监督主要以国家财政目标为唯一目标。其监督体系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非完全的经济主体对待,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都必须符合国家财政利益,企业成本范围的界定,成本项目的设立,费用开支的制订标准均须以国家财政利益进行衡量。

2.会计监督体系依据基本上来自国家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财务制度运作,而企业也只是机械地照这些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去行事,所以会计监督不灵活。

3.会计监督内容以合法合规为主,而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社会经济效益不作要求。

4.在财务制度上基本否认企事业单位财务自主权,较少考虑各单位的经济利益要求,只将它作为财务收支报帐单对待。

5.会计监督主体经常处于双重矛盾,进退两难的地位。作为会计监督主体和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在行使会计监督职权时,不仅要接受国家财政代表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的各项财务监督指令,而且要依照本单位行政领导的指令运作,当两种指令发生矛盾时,且有违反单位利益或职工个人利益(包括财会人员本身利益)时,则常使财会人员进退两难。

我国建国初期至1978年以前,这套监督体系在传统计划模式下确有其生存发展的环境,且对计划经济的运转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自1978年开始改革,特别是我国在确立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套会计监督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不断深化的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监督主体照此模式运行就难以进行监督,所以伴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监督已日趋弱化,因为:

1.会计监督部门已成为执行多种指令的矛盾集中地。多种所有制诸如集体、全民、私营共存、多种经营管理形式并存,使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加深,范围扩大,诸如股份制。就国有企业来看,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中外合资(国有资本为主)、承包经营、国有民营等经济管理形式,使原来听从国家财政部门指令的会计监督部门变成了必须听从国家财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多方面指令的会计执行部门,会计人员必须照上述指令,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其矛盾经常出现,有时十分尖锐。

2.会计监督的权威性不断地被削弱。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均要求相应的财务权限相配合,必然冲击已有的财务秩序,对现行有关财务制度提出调整的要求。

3.会计的监督在相当大范围内已难于协调国家与企事业经济实体之间的矛盾。改革使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实体,尽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处理自己意愿,而现行会计监督照财政行规标准与企业自主权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协调。

4.现行会计监督体系已难以保护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在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下,不断深化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常常显得落后的微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配套,使财会人员往往不能独立履行监督职能,只能根据单位领导的指令划分合理与不合理的开支范围。

上述特点及矛盾的集中体现,突出地反映了传统会计监督体系与现实经济运作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这套监督体系更难以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发挥其监督作用,也不可能作到真正现实客观公正的监督。

1.会计监督的客体主要是本单位有关人员的经济行为。若是厂长或经理,因会计机构和人员是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下级监督上级在逻辑上说不能,且与企业法规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矛盾;若是有关业务人员,其有效性也取决于本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厂长经理处于企业中心地位,并对企业的行为全面负责,会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缺乏可操作性。

2.厂长经理是所有者代理人,并由所有者依据经营业绩——投资回报额,对其进行奖惩或任免,所有者关心的是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经营过程较少干预,所有者对会计的要求重点是规范、综合、真实地反映而不是监督。

3.会计工作特点有两个:一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企业经济活动转化为会计信息,它并不包罗企业全部经济活动,只反映可能用货币度量,且已发生的交易行为的价值实现状况。二是会计之所以为社会公众所信赖和重视,不在于其对企业实行会计监督的程度,而在于其提供信息程度。

所以,传统模式下的会计监督体系虽然在传统经济体制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我国不断深化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及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条件均体现了不适应性。若照此体系操作于市场经济环境,必将使会计监督弱化,缺乏现实的、具体的操作环境。原依赖的可行条件已结束,新的经济模式必将产生其新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的挑战。下面拟从市场经济新的环境出发去分析其对会计监督的具体要求。

二、市场经济赋予会计监督新内容

由上论述可知,会计监督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面临现实的挑战,对其进行改革也势在必然。市场经济确立了新的经济运行环境,同时也必然要求会计监督有新的内容,以保证并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会计已由过去只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报告型”会计转向管理型、经营型和报告型“三型”结合式会计,所以,会计监督及管理也有了新的内容及要求。会计改革除要求更全面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财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外,对会计监督职能也应赋予新内容,以促进会计改革。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许多旧环境,确立了许多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为会计监督赋予新的内容提供了许多可供操作的现实条件,并为改革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经济运作环境。

1.多种所有制及管理形式并存,取代了过去由国家行政部门直接插手的管理,这客观上为会计监督体系奠定了体制基础。

2.1994年财税体制的改革,将逐步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为新的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了财税环境。

3.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给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新的运作创造了较宽松的财务环境,诸如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对其财务收支方面的限制已有相当程度的放松。

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提高,诸如会计职业教育,会计人员上岗培训,会计人员技术职称统一考试,使会计人员由过去的单一做帐报帐,按上级相关部门指令进行会计监督转变成为能灵活性与原则性有机结合的监督。

5.修改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有关会计条款作了较大修正。

上述经济条件的逐步形成,已表明我国市场经济举措严重地冲击到会计监督,并对会计监督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对会计监督也赋予了新的内容。现代会计职能是由现代企业本身特点决定的,会计监督既是会计管理的重要职能,又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监督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是有其正确的科学内涵的,可表述为:依据党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新经济体制情况下会计监督新内容及要求有:

1.会计监督难度逐步加大,会计监督主体身份不定。《两则》颁布后,在会计方法方面,种类增加,可选性增大,诸如存货计价、折旧等。会计监督范围及具体内容也发生变化,当会计人员在处理一些矛盾事项时,灵活性增强。

2.会计监督广度扩大。由于把权利扩大给了企业,企业自主权的增多,使会计人员愈来愈多地参加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对企业进行监督不再单纯以法规为标准、为固定准则,而是重在参与,决策企业当局的经济活动,堵塞漏洞,开源节流,不再以表层的批判性为主,而是以深层的建设性为主。会计监督将十分重视企业会计政策的制订,会计方法的选择,记帐程序的设计,财务制度的执行及内部控制等较高层次、较大难度的问题,以及不再只认合法与否为第一标准。

3.合计监督责任加重。市场经济使企业自主权得到充分发挥,会计人员两重身份不仅仅是代表谁去执行监督任务的问题。会计监督是调整微观主体财务程序的法规,企业会计人员必然要为生存于其中的企业负责,然后再考虑为国家负责。这种双重责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并不重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原企业许多权利后,国家主要是作为投资主体而不是作为管理者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所担负的双重责任远比过去重大。

4.会计监督重心转移。计划模式下的会计监督,只被认为是解决合法与否的问题,认为对于行为中合理与否并不重要,对于代表国家实行监督的身份来说,只要经济业务合法就可,而对于企业某些情况合理的选择,是企业自己的事情,由企业内审机构完成,会计人员无权干涉。市场经济扭转了企业经营目标,以效益为目标,顺从市场竞争法则,使会计监督依据合理化转向以服务企业为主,批判为辅,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提出市场经济对会计监督的新要求其实质是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扭转监督主体的行为认识,其主要目的是监督企业自身整个体系的运作,服务于整个企业,较多地为企业考虑,提高微观主体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涉及产权关系的转换更需要会计去监督核实。会计在身份上仍然是处于双重地位:既代表企业组织资金活动,在企业法人直接领导下,按照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组织财务收支,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又代表国家通过《会计法》对企业经济活动按照财经法规法纪进行监督。

三、市场经济下会计监督实际操作

市场经济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可行的新内容。为会计监督便利进行提供了多种有利的经济环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家必须出台一些新的措施,社会各界也应密切配合以便会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此项工作。在操作中还需注意的问题有:

1.明确会计监督内涵转换问题。在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必须对会计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前已论述,一旦企业财控能力比较宽松的情况出现,许多资料真实性必将影响到企业决策目标的制订,对会计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在实际中就有了更多的内容。并且还要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这就是会计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深层次的内涵。

2.会计监督目标问题。在新形势下会计监督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微观主体经济利益。所以,国家应给其造成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保证在合法经营前提下,会计人员督促企业勤俭节约,以取得更大效益为目标取向。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监督事业单位按其本身特点运作,安排好财务收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行政单位会计中,监督行政机构在国家拨款额度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能,履行管理职能。

3.会计监督地位问题。明确了会计监督内涵及目标后,我们还必须对会计监督有足够的重视。作为会计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自身的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这是其它监督不能替代的,其涉及物价、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等问题。因此,其地位必须明确,并得到充分肯定及重视,会计管理工作的好坏也直接体现在会计监督上。

明确上述三个问题后,在现行体制下进行会计监督,国家还必须出台一些措施,以保证会计监督有效地运行。

1.调整原体制下会计监督制度体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造会计监督体系,重新审视原有的体系所依据的法规和财务制度,对不适合现实情况的财务制度予以废止,对尚在执行今后仍然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进行调整并完善。

2.改革对会计监督的监督体系,建立以外部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从各层次的监督体系中分别制约。对企事业单位,外部监督机构主要监督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否依法核算、依法监督各项财务收支;内部监督体系主要监督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各项经济指标对财务主体的影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否合规。对行政机关的财会人员,外部机构主要监督是否严格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年度预算,严格经营支出和依法列帐;内部机构主要监督其是否履行监督职能,及时向所在机关或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注意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际会计人员操作中,由于其监督主体还是具有双重身份,故当利益发生矛盾时,还存在监督难以协调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关系到监督能否有效运行、监督质量是否严格的关键问题。虽然社会各界承认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国家又给予了一定的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协调这个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予盾的问题呢?

要合理协调这个难题,就需要我们追根索源,探求产生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因素。会计人员监督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是企业聘用并还代表国家监督。可想而知这种尴尬处境对会计监督强弱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聘用会计人员,由国家统一设立管理机构,主管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推荐、工资级别评定与发放,会计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由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流动,会计人员受聘于各企事业单位其工资福利待遇与聘用单位脱离,各企事业单位向国家管理机构交纳聘用费,会计人员受企业聘用后,除按国家财经纪律进行监督外,还要更好地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合理建议,促进企业向更好效益方向发展,以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严重监督弱化问题。

四、从会计监督本身条件出发,提高监督质量

上面论述在实际操作中,从国家及会计机构、政策制订、会计环境等方面提出要求。但就监督这项工作本身来说,质量效果如何,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监督机构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此项工作。目前会计界存在的问题有:数量缺,质有待提高,人才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即人才资源的开发),所以,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也是关系到会计监督实施保障的根本性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搞好监督工作。财会人员首先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不弄虚作假,认真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模范遵守纪律,这样才能认真地代表国家实行监督。其次,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当今市场运作特点,不光以原则压人,还要以理服人,取得所在单位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支持,使会计工作真正做到主动地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服务。从自身角度严格要求,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业务技能,发挥业务专长。在尽力避免过失性及技术性错误前提下,以现有会计信息及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作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尽义务。

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有其自身特点及运作环境并要求相应的运作规范。对目前体制转换过程中,会计监督体系全方位调整及规范有利于市场体制下的监督要求,从而使会计人员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监督,履行监督职责,行使监督权利,以高素质业务标准为企业服务,从而为企业走向市场,进行合法竞争提供决策或合理化建议。不论今后会计身份怎样变,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监督一方面核实国家的财经纪律,另一方面较多地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为企业经营管理从会计信息上反馈合理化建议。

标签:;  ;  ;  ;  ;  ;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监督的现状与改革_会计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