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_英语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_英语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教学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模式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实践,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1]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怎样用这些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阅读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的解码过程,[2]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一定信息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有用性原则

从阅读材料角度看,应该注意趣味性和有用性。趣味性和有用性,是相互依赖或相互转化的。在阅读过程中,人们也许先是因为内容有用而读,之后发现有趣,于是爱不释手。还可能因内容有趣而阅读,随后发现有用,于是进一步深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趣味性强、对学生有用的材料,有效地培养学生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尝试着指导学生参与选编阅读素材。这样,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而且有利于刺激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者的情商培养优先原则

从阅读者的角度看,首先要培养阅读者即学生的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即个体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3]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情商者在阅读方面会表现出强烈兴趣,自觉阅读;他们不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之中,经得住眼前的种种诱惑,潜心于阅读;在阅读中,面对文章难词、难句,会静下心来,采取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在阅读中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归因;能较好地处理自己与教师的关系,正确对待批评,不至于因为批评放弃学习。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时候,要优先培养学生的情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教学者创新性的原则

1.教学模式的创新

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得到训练的机会远远超过“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受训练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会得到极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的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教学。

2.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阅读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实际情境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网上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当然,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选优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真正受到实效。

3.教学内容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注重介绍英汉文化差异,传授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些都应该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因为语言知识影响阅读效果,文化差异、情感态度、阅读技能和策略也影响阅读效果,这五方面都应重视。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在上述三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八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一)导入激趣,乐学知新

英语阅读课的读前导入,一定要做到新颖、简洁、形象、多样。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乐学知新。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导入

利用实物、实景、真人、真事导入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备感亲切、自然、逼真可信,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利用某个学生的情况来导入,让他们体验“剧中人”的角色,效果倍增;而用教师的情景来导入可以缩小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效果颇佳。例如,Alone in Antarctica(人教版SEFC Book 1B,Unit 17 Great Women)讲的是Helell 60岁生日之际独闯南极的冒险经历。笔者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的导入:Last night I had a dream that I visited a special place called "Antarctica" which is always covered with snow.这样,用梦境导入课文,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导出来,使导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利用多媒体导入

利用教学录像、录音、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特别是用多媒体呈现,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利用简笔画、图片、图表导入

简笔画简洁、方便、省时、形象有趣,富于幽默感。图片、图表有真实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导入环节中使用这些手段和方式,可以快速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和探求欲望,使教学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

4.利用表演导入

表演有教师独演、师生合演、学生同演等几种方式。表演可以使教学的导入更为活泼生动,简易道具的运用能使语境更加明确,并有适度的交际体现。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地考虑动作、表情、手势语、体态语、空间距离等因素,表演会更为成功,更有效地推进阅读教学。

(二)设秘置疑,挑读探秘

学生都有好奇探秘的心理倾向。教师要在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之时,把握好时机,设置奥秘。最好是将学生想了解的东西设置成悬念,引导学生采用挑读的方法去探寻秘密,揭穿悬念。如,The British Isles这课,有些学生说:English is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I want to know whether other languages are spoken in the Isles?还有学生说,I know England was powerful.I want to know whether it was ruled by other nations.教师就可以用两个问题,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探寻其奥秘。

(三)导读提示,跳读擒旨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跳读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跳读又称略读,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4]它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跳读的方法,抓住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从整体上感知文章。

(四)导引点拨,推理判断

阅读的推理判断能力,是指读者能够通过作品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作者言外之意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短文的结构、情节线索、关键词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去推理判断,指导学生通过这些推断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人物的性格、品质及做事的目的、动机和方法,作者的态度倾向和意图等。例如:

As Mum threw the last shovelful of dirt over the box,I couldn't stop the tears.It was over now.I'd never see Rex again.We'd never run across the pasture together again; we'd never chase squirrels in the woods together again; and Rex would never come bounding down the road to greet me at the end of the day.Never again!

通过文章具体的细节描述“run across,chase squirrels,come bounding…to meet me”,可以推断Rex是一只曾伴随主人度过很多美好时光的狗。从短文的字里行间“I couldn't stop the tears”和几个“never”的使用,很容易推断出主人因失去心爱的伙伴而伤心。

(五)导读点津,认别标志

新课程标准的六级要求中写道“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读到“for example”就知道作者要举例,当读到“in other words”,知道作者要换种说法来解释一个概念,当读到“at first”,可能就会读到“then”,就知道作者是在列举某些条款。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要点出这些标志语,识别文章的结构,帮助他们根据标志预测文章的发展,使学生快速有效阅读。

(六)开发能力,推断词义

新课程标准特别把“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写入阅读目标之中。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举例猜测词义。当学生读到:“Today young couples who are just starting their households often spend lots of their money on appliances,for instance,washing-machines,refrigerators and color televisions.”如果不知道appliances的意思,从文中的举例washing-machines(洗衣机),refrigerators(冰箱),color televisions(电视机)可以猜出该词的意思为“家用电器”。还可以利用同义词语或反义词、定语等猜测词义。当学生读到:“They will be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6 a.m.-next week.”由破折号之间的解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night shift意思为“夜班”。

(七)总结反馈,及时补救

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教学之时,都要按照教学要求,采取恰当的方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某环节学生还没很好掌握,就得改变方法重新训练。总之,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锻炼,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

(八)导练创新,即学即用

“用”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运用本次学习的知识,包括单词、短语和句型;二是能运用本堂课所获得的技能,包括概括主题的技能、获取细节事实的技能、推理判断的技能等。实践形式可以是口头和书面表达。具体方式可以是即席报告、正反辩论、记者采访、信息共享等。这个环节要充分体现语言学习的创新性和交际性。

1.即席报告

即席报告活动中,教师只提供即席报告的主题,而不限制学生具体说什么。它的控制性最小,信息差最大,创造性最高。如学完Students Book 1 A的第二单元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Differences between Sichuan Dialect and Mandarin”。学生会用到刚学过的词语和句型,同时也会用到举例的说明表达方法。

2.记者采访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的途径来完成。比如在处理“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两人分组活动:一名学生扮演记者,另一名扮演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研究专家,通过问答的方式把课文复述出来。同时也体现了创造性和交际性。

以上阅读教学模式的前七个环节主要是输入,最后一个环节是输出。教师处理阅读内容时必须经过“CIC”流程(comprehension-imitation-creation)即理解—模仿—创新。“理解”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而且要引起学生强烈的欲望和兴趣。“模仿”是让学生初步“体验”,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创新”是一堂课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步骤。

三、阅读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入激趣要短而精,趣而新

导入的过程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时间最好在三至五分钟,不能太长,要迅速进入下一步。部分教师在操作这一环节时,未能控制好时间,以为学生感兴趣,就放任自流,一发不可收拾,使得导入耗时过多,本末倒置。

在导入时,要注意手段新颖,招式多样化,不要以为一次导入成功,每次都用此法。通过对大量的实践教学和优秀课堂教学的观察,成功的教学导入往往不止一种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教学导入方式和手段。

(二)设置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整体到细节

在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往往都要设置一些问题,来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章。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设置问题缺乏层次感和逻辑性,甚至有些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不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注意由浅入深,由整体到细节,逐步推进。例如,笔者在处理Life on the Go(人教版SEFC Book 1A,Unit 9 Technology)这篇课文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What does the title Life on the Go mean?即理解文章标题,从整体理解入手。通过阅读,学生的回答是Life with cellphones。按理说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根据文章的内容应该这么理解。但笔者告诉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on the go意思是“working all the time(忙碌的)”,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告诉学生文章标题有误,引导学生重新命名标题。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Busy Life,A Student's Life or Life Using Cellphones?通过对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学生认为Life Using Cellphones为最佳。接着再对细节进行提问,包括信息题、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推理判断等。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传授并重

英语阅读能力主要有归纳主旨大意的能力、确定作者态度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推测词义的能力和查找特定信息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受益终身。比如,笔者在进行Life on the Go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通过培养学生找出每一段的general statement和special statement的方法来归纳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第一段:Wang Mei puts her hand into her pocket,takes out her red cellphone and presses the talk key.“Hi,Mum! I'm on the bus.I should be home in about ten minutes.”Wang Mei is one of many Chinese teenagers who live on the go and use cellphones.前三句话是special statements而最后一句话是general statement。段落大意就在general statement之中即There are many young Chinese cellphone users。

注重能力培养,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知识和能力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不能误认为注重能力就意味着轻视基础知识,认为新课程理念就不提倡教语法和讲词汇。新课程强调讲语法和词汇要注意方法,即要在语境中讲授语法和词汇,并非否定讲解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性。脱离语法分析的阅读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5]例如,SEFC Book 1A第59页中有一个句子:The answer seems to be that we have a need to stay in touch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no matter where we are or what we are doing.这个句子有三个从句(从句中有从句,有并列句),两个不定式,两个动词短语,同时也是区别family,house和home的典型句子。如果不分析该句子的结构,理解就很困难。

(四)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包括全局策略和局部策略(Block,1986)。[6]全局策略包括全文浏览、背景知识、选择注意、上下文、问题查找、深层理解、关键词、预测推断、文章结构、总结。局部策略包括质疑单词、质疑句子、回读和心译。有学者对阅读成功者和不成功者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局策略上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7]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全局策略的培养。在这个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中都要注重全局策略的培养。比如,在第一环节“导入激趣,乐学知新”,我们重点培养预测推断策略;在第二环节“设秘置疑,挑读探秘”,重点培养选择注意、问题查找策略;在第三环节“导读提示,跳读擒旨”,重点培养全文浏览策略和文章结构策略;在第四环节“导引点拨,推理判断”,重点培养深层理解策略;在第五环节“导读点津,认别标识”,重点培养关键词策略,等等。

(五)树立“大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并拓展教材

通过对比分析,现行教材相比于原教材信息量增多,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观,多渠道、多角度地从培养学生能力、策略和英语文化出发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或删减、增添教材的内容,或重组教材内容,或修改教材内容,要真正把教材用活,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总之,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读;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愿读;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阅读材料更加鲜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  ;  ;  ;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