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对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论文_赵水茸

周至县中医院 710400

【摘 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对于孕12-18周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总结: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于孕12周-18周妊娠妇女在临床上阴道出血、胎盘胎膜残留,引产成功率的结果,并与利凡诺羊膜腔引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高达98%,高于利凡诺羊膜腔引产,且阴道出血少,引产成功率高,胎膜胎盘残留少,用药后产程时间短,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孕12-18周引产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由于羊水量少,行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穿刺有一定困难,常用的孕中期引产有水囊引产、药物引产。药物引产有利凡诺药物引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等,近年来,由于产前诊断技术提高及某些社会因素影响,中期妊娠要求引产孕妇不少,以往常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一直被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孕12-18周羊水量相对较少,羊膜腔穿刺有一定困难,我院自2010年-2014年采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2-18周引产,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要求引产的健康孕妇100例,年龄在19-30岁,60例,28-30岁 40例,孕龄无明显要求,有无剖宫产是无明显要求,经B超检查证实符合12-18周,血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正常、无药物过敏史、无生殖道畸形、无青光眼、哮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外引产。

1.2用药方法: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第一天口服米非司酮75mg 空腹或餐后2小时;第二天同一时间口服米非司酮75mg 空腹或餐后2小时;第三天晨起07:00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4小时后无宫缩引出,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ug,总量800ug。如无宫缩引出视为引产失败。对照组:给予依沙丫啶100mg,行羊膜腔外注入宫腔。

1.3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至胎儿及其附属物排除时间、出血量、以及B超检查胎盘、胎膜残留情况。

1.4 疗效观察:

有效:72小时内流产者 无效:72小时内无排出。

1.5 统计学方法:

所取得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分析用X2及t检验。

2.结果:

2.1 对象的一般特征:

两组对象在年龄、孕周、胎次、产次基本相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成功率

100例仅2例引产失败,98例成功,成功率98%。2例失败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一例,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

2.3两组用药至胎儿排除时间比较 见表1

2.4胎盘、胎膜残留率(行清宫术)及阴道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时产后出血,最多达150ml,最少50ml

对照组产时产后出血,最多达300ml,最少80ml

观察组胎盘、胎膜残留(引产后行B超检查)16例。

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引产后行B超检查)32例.

2.5副作用:

50例中无一例发生损伤、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中有5例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体温最高达38.7℃,未用药,2小时后体温正常。对照组在注入利凡诺后出现阴道出血,未见发热等不适。

讨论:目前,我国引用最广的引产方法为:利凡诺引产术,其引产成功率在98%以上,适用于孕16-24周,而利凡诺羊膜腔外引产适用于15周以下。利凡诺为依沙丫啶类药物中常见制剂之一,为黄色结晶粉末,因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多用于冲洗伤口。据动物试验,利凡诺对离体与在体子宫均能使子宫肌收缩频率、幅度及肌张力增加。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是因为它能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杀死胎儿(药物经胎儿吸收后损害心、肝、肾、致中毒死亡),胎盘变性、坏死的结果。利凡诺它可引起胎盘绒毛、蜕膜变性坏死,产生释放前列腺素及利凡诺直接引起子宫收缩作用。我院从目前临床观察,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率很高,达98%以上,产后多需行清宫术。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拮抗孕激素的凿体类药物,应用于妇产科多个领域。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在体内与运通竞争受体,使雌和/或孕激素受体比值增加。改变了局部雌孕激素平衡,干扰孕酮时妊娠支持,使孕酮水平下降,蜕膜发生变性坏死,与绒毛板分离,胚胎游离。米非司酮还可使胶原纤维发生角化,引起与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相似宫颈成熟,扩张变化,而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前列腺素产生,形成外源性前列腺素,启动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的循环,进一步促进终止妊娠,而前列腺素是一种以花生四烯酸为前体,经前列腺素酶合成的酶类介质,而米索前列醇系口服前列腺素E1(PGF1)衍生物,既保留了PGF1原有活性,其化学效果较母体增加了5倍,又克服了天然PGF1作用时间短,副作用等特点,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中放射性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失活快,主要经肾脏排出。

参考文献:

[1]汪新妮,彭幼,朱燕虹等.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5):696-697.

[2]杨国庆,於利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2-53.

[3]赵金娟,刘荃,宋晓兰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8):1144-1145.

[4]李善凤.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84-1886.

论文作者:赵水茸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对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论文_赵水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