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临床观察资料发现炎琥宁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论文_廖燕琼,黄秀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急诊科 广东广州 510288)

【摘要】目的:探究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自2003-2007年间使用炎琥宁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输液浓度、速度、发生反应轻重度等原始参数,以统计处理方法探讨不良反应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输液速度,浓度,给药途径相关,而与溶媒种类等因素无关。结论:炎琥宁输液反应出药物本身可能的因素外,输液过程的某些相关参数会影响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炎琥宁;输液反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277-02

注射用炎琥宁是人工半合成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确分子结构而获得国家西药批准文号。其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甲钠盐。除显示抗病毒活性功效及一定抗菌活性外,还具有降低高热患者体温作用。药物的良好功效使之日益成为临床急诊抗病毒的首选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发生不良反应现象,查阅相关文献,多归于药物本身的原因[1,2,3,4],而本研究纵向观察十二年,并根据观察结果认为炎琥宁输液的相关参数会影响其输液反应的发生。因本研究观察时间跨度长,特报导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炎琥宁(商品名:沙多力卡,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于2003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使用以来,凡有不良反应发生,均作详尽记录,主要录入内容有年龄、性别、原患病、药品用法用量、用药方式(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给药途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输液浓度、输液速度、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转归。

1.2 判断标准

1.2.1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判断标准,不良反应涉及某器官局部,未涉多个器官及/或整个系统为轻度,不良反应病损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但不需要急救为中度,发生休克或需紧急抢救为重度。

1.2.2统计学判断标准,本研究统计判断水准为P=0.05。

1.3 统计研究

本研究的资料均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相关数据经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2003年-2007年间,观察炎琥宁致不良反应122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 64例,男女性别比例为 1:1.1034。年龄最大者为68岁,最小年龄为10个月。其中不良反应最高的年龄段为≤10岁,其次为10岁到20岁年龄段,2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比较接近,见图1。

图1 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特点

2.2 原发疾病情况

按照医生病历所载诊断结果,炎琥宁不良反应患者原发疾病主要为感冒(40.16%),上呼吸道感染(16.39%),其次为支气管炎(34.43%),肺炎(4.10%)等。见图2。

图2 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原患病情况

χ2=715.707,P=0.000

2.5 不良反应与溶媒种类关系

我科配置炎琥宁常用溶媒为0.9%NS、5%GS、5%GNS。见下表3。

χ2=0.001,P=0.979

2.8 根据前文所述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本研究观察到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患者如图3所示。表明炎琥宁的不良反应多为轻症患者,只有极个别的为中度和重度患者。

图3 不良反应发生程度

由图3所见,炎琥宁发生不良反应大部分还是轻度,主要表现:皮肤的皮疹、瘙痒、红斑等,累及到全身反应不需要急救的有1例,表现为:高热、寒战。重度的2例,均为:过敏性休克,在我科均救治成功,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治愈。

3.讨论

3.1 从年龄分布特点看,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在低龄组患者,特别是10岁以下人群,估计是小孩及儿童器官发育不成熟,耐受性差和敏感性高有关,而且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也有差异,况且幼童表达欠缺,早期有不适无法告知医护人员。因此,从护理角度提出,对于炎琥宁输液小孩,列为重点监护对象,在开始时注意观察,加强监护,有不良反应及早处理。

3.2 从原患病情况来看,感冒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主要是该药最主要的适应症为抗病毒,这样感冒使用炎琥宁患者最多,故表现为该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最多。

3.3 从不良反应患者对应的药物浓度而言,发现高浓度3~4mg/ml的人群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112人,占109.664/万,与低浓度的其他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为高,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96.777,P=0.000),高浓度与其他三组低浓度组相两两相比均由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护理强调配药控制在3mg/ml浓度以下,因病情需要不能多输液体的患者,如配成高于3mg/ml浓度,则在输液时采用最低滴速。

3.4 发生不良反应在高滴速组(50~60滴/分)有105人,占该组比率为136.3991/万,这高于其它三组低滴速组,表现为总体χ2=715.707,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滴速组相对于其他组别均具统计学差异P<0.01,而其他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护理角度而言,强调滴速控制、维持在50滴/分钟以下,事实上这个滴速也是日常最多用的滴速,不影响患者留观时间。但对幼童,我们强调用最慢滴速20~30滴/分钟。

3.5 本研究提示,溶媒与不良反应发生无关χ2=0.241,P=0.887,见表3。同时,本研究也提示单用或联合用炎琥宁与不良反应发生无关(χ2=0.001,P=0.979),见表5。

3.6 本研究显示,肌肉注射患者不良反应少于静脉给药,(χ2=14.745,P=0.000),故本研究建议能肌注的病人尽量不静脉给药。这一点与其他研究具有相似的结论[2,3]。

3.7 本药不良反应的特点是,轻度为主,占97.54,见图3重度和中度不良反应极为罕见,在护理监测完善的条件下极为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春智,徐玉红,姚婉梅,等.139例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7):341-343.

[2]丁伟,程刚,董铎,等.582例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11):675-678.

[3]关灵,刘碧波,巫培军。广东省2009年407例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3):268-270.

[4]范红,王雷.炎琥宁注射剂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461-462.

论文作者:廖燕琼,黄秀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从长期临床观察资料发现炎琥宁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论文_廖燕琼,黄秀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