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_吴波

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_吴波

天津振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性能和质量以及稳定性。建筑主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该结构能够使建筑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建筑主体结的施工质量,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砖混结构主体施工,谈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

关键词:建筑过程;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地基基础部分以及上部结构两个部分构成,在对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到的是,该结构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与协调,从而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主体结构的施工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并且外界因素也会对主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施工质量,保证其具有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从而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

一、砖混结构主体施工

1.施工工序。按照施工的先后次序,把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分为下列几个工序:基础顶面抄平、放线及立皮数杆→立门框→摆砖样→砌筑第一施工层砖墙(包括安放楼梯构件)→墙底弹线(地面上 500mm 水平线)→立窗框→搭脚手架→砌筑第二施工层砖墙(包括安放楼梯构件及门窗洞口的预制过梁)→墙顶弹线(楼板下 100mm 水平线)及抹找平层→吊出里脚手架→安装楼板及阳台板→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及灌缝(以上各楼层重复从砌筑第一施工层砖墙到灌屋面板板缝止)→砌女儿墙及烟囱、风道出口等。如果每层或某一楼屋墙顶有圈梁,在完成第二施工层砖墙的施工后可以插入:安装圈梁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水暖、电的工种则应该配合穿插进行,比如说电线的立管、水平管要在砌砖时就配合埋设。

2.材料、半成品进场。一般在基础施工阶段,都会有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回填,而受到场地的限制。同时,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会需要大量的材料及半成品,诸如砖、楼板、楼梯、过梁、门窗框之类。因此,可以在施工后期,依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有效组织大型机械设备、材料和半成品的有序进场。如果在垂直运输机械上选用塔式起重机,那么应该在起重机安装完成后,再组织材料和半成品有序进场。

3.立门窗框。立门窗框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方法是“压口”,就是说先立好门窗框再砌砖,立好窗框再砌窗间墙,只要是木门窗框,都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塞口”,先留好洞口,之后将门窗框钉在洞口的预埋的木砖上,或者是焊在洞口预留的钢筋上,洞口尺寸每边比框至少大 20mm。此做法适用于钢门窗框。

4.摆砖样。摆砖样也可以称为撂底,就是在基础墙上,依据墙身长度和叠砌方式,先用砖块试摆,保证墙体每一皮的砖块排列和灰缝宽度均匀。摆砖样的好坏,直接对墙身质量、外观、砌筑效率、材料用量等有重大影响,这部分的工作应该由有经验的工人进行。

二、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

在结构构件的设计位置进行构件的制作,这是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就是在现场的设计位置,把基础、柱、梁、楼板等构件,依次浇筑成为整体的结构。一直以来此种方式在多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以,其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下文将就主要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1.模板工程。使混凝土具有结构构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的模型称为模板系统。其由两部分所组成:直接与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和保持模板形状与位置、承受模板与混凝土荷载的支架。因为其工程量大,对整个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劳动力与材料的消耗、工程费用和施工工期都有重要的影响。

(1)模板安装。建筑施工墙、柱模板的安装底面应找平,画出模板边线是在模板安装前就必须要完成的工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梁和板的模板的支柱是支撑在地面上的,那就应该对地面进行预整平夯实,在支柱底部垫上垫板,保证各支柱之间有拉杆拉结。上下层的模板支柱应安装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当模板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钢筋的安装,接着是混凝土的浇筑,只有等到所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以进行模板的拆除。

(2)模板拆除。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必须按照拆模程序逐步进行。如果不是承重的模板,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就可以进行拆除;而如果是承重模板,就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下列数值时,才可拆除:当板的跨度在小于等于 2m 时不低于 50%,2m 以上至 8m 时不低于 75%;当梁的跨度小于等于 8m 时不低于 75%,大于 8m 时不低于100%;悬臂梁、悬臂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100%。

(3)施工要点。一是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资料和构造大样图,进行模板设计及翻样;做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质量。二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如标高、中心轴线、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浇捣砼的顶面标高等。三是合理地选择模板的安装顺序,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模板应自下而上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撑使模板完全就位,待校正后方可进行固定。四是模板的支柱,应在同一条竖向中心线上。支柱必须坐落在竖实的基土和承载体上(楼面上)。五是模板安装应注意解决工序之间的矛盾,并应互相配合,创造施工条件。模板安装应与钢筋绑扎、各种管线安装密切配合。对预埋管线和预埋件,应在模板的相应部位画出位置线,并作好标记,然后将预埋的管件按照设计位置进行装配,并加以固定。六是对于跨度≥ 4m 的梁应在其模板跨中起拱,起拱为全跨度的 0.1%~0.3%。七是模板设计应便于安装和拆除,卡具要工具化。模板的强度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所以,对于有梁板结构的模板梁底模应“帮包底”。这样,能不拆梁模底板和支柱的情况下,先拆除梁侧板及平板模板。八是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垂直度、中心线、标高及各部分尺寸。模板接缝必须严密,柱下部应提早用 1∶2 水泥砂浆找平,保证柱根部不漏浆。

2.钢筋工程

(1)按照直径的大小钢筋可分为钢筋和钢丝。细钢筋的直径为 6mm~12mm,因为其常卷成圆盘状,所以也叫盘条或盘圆。中粗钢筋的直径为 12mm~22mm,粗钢筋的直径大于22mm,其长度一般为 6m~12m。钢筋的加工通常都是在车间进行,主要工序包括冷拔、冷拉、接长、调直、剪切、弯曲、绑扎或焊接成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等工序。

(2)在进行钢筋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保证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绑扎时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保证绑扎的牢固。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 30 倍这段范围内(不小于 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控制在 25% 以内,在受压区控制在 50% 以内。绑扎接头的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要控制在钢筋直径的 10 倍以内。接头不能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3)在钢筋安装或现场绑扎时,必须要考虑模板安装,如果是柱钢筋,那就必须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绑扎;如果是梁的钢筋,则通常在梁模板安装好以后,再在模板上方扎好,进而放入模板内;如果是高大的梁,应该留出一面侧模不装,等到在模板内扎好钢筋后,再安装侧模;如果是楼板钢筋,就要在楼板模板安装后再进行绑扎。

(4)钢筋在混凝土中有一定的保护层。工地常用预制的水泥砂浆块垫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注意不能将楼板或雨篷等的面层钢筋踩低,防止质量出现问题。通常来说,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要浇注混凝土之前,就必须要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同时也必须做好记录。

总之,要做好建筑主体的结构施工,就必须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在施工和设计的进程中,不断地采用新的技术,保证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的质量。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不断飞跃的今天,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乐.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2]江建明.关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3]林盛,董国英,孔雅楠.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穿插施工技术的应用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03)。

论文作者:吴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_吴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