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蝗虫防治对策探究论文_林国艳(根云)1, 贾程宇2, 高彩艳3

草原蝗虫防治对策探究论文_林国艳(根云)1, 贾程宇2, 高彩艳3

摘要: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蝗虫产生的危害最大。只有明确草原蝗虫的产生原因,明确当前草原蝗虫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保证草原蝗虫灾害的防治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草原蝗虫防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蝗虫,危害,产生原因,防治策略

畜牧业是我国草原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而草原则是畜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场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草原虫害的发生频率较高。而蝗虫则是对草原资源、畜牧业影响最大的害虫。只有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草原蝗虫灾害的防治,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持草原生态平衡系统,促进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草原蝗虫灾害的产生原因

(一)自然因素

近几年来,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而产生的气温较之以前也有了明显的上升。而气温的上升不仅加强了蝗虫的繁殖能力,还提升了虫卵的成活率。例如,近几年来,我国草原地区经常出现干旱情况,草原地区的地下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对地面的植被生长速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植被的生长品质越来越差,就连草原上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少。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引起草原蝗虫灾害。

(二)蝗虫自身的生理因素

草原蝗虫并非是单一的品种,而是存在着很多种类,例如细垫蝗、 小垫尖翅蝗等。这些蝗虫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另外,不同种类的蝗虫,其危害期也有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种类的蝗虫,年份不同,其爆发特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都会增大草原蝗虫灾害的防治难度。例如,在同一个地区的蝗虫,有的已经达到3--4龄期,有的正处于刚孵化出土的阶段。蝗虫孵化时间的不同就让工作人员很难把握防治时间,经常出现一个地方治理完不久后,又出现了新的蝗虫灾害[1]。

(三)过度放牧因素

少数养殖户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扩大放牧规模,过度放牧现象十分严重。而过度放牧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过度放牧会加剧草原的退化,让草原上优质的牧草被杂草所替代。第二,在放牧的时候,畜群会随意的践踏草场,并对土地的性状产生影响,降低植被的生长能力,进而为蝗虫的快速繁殖创造有利条件。

(四)草原蝗虫防范意识因素

要想保证草原蝗虫灾害防治的有效性,相关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草原蝗虫的危害性。如果政府部门没有正确的意识到草原蝗虫的危害,当地居民也无法对蝗虫灾害的出现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将会失去草原蝗虫灾害的最佳防治时间。

二、现阶段草原蝗虫防治的常见问题

(一)地理环境太过复杂

部分草原地区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很容易形成蝗虫草地群落。如果遭遇雨水天气,防治蝗虫灾害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使用人工灭治方法。但是人工灭治又无法保证蝗虫灾害的灭治效益和灭治质量,很容易出现防治盲区,错失最佳的防治时机。

(二)监测力度欠缺

在进行草原蝗虫防治的过程中,前期的监测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把握蝗虫孵化出土的时间,抓住最有效的蝗虫防治时间。但是部分草原地区的监测工作不到位、监测工具落后、监测人员数量不足,监测技术落后,无法保证前期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

(三)防治技术不够先进

在草原蝗虫的防治过程中,防治技术不够先进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在草原蝗虫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部分种类蝗虫灾害的爆发规律、部分蝗虫的生长习性还不明确。这样一来,前期监测工作和蝗虫防治工作就会充满阻碍。另外,虽然所有的蝗虫防治人员都经过了培训,但是却仍然存在着设备使用不当、农药使用不合理等问题,在增加了蝗虫防治成本的同时,也无法保证实际的防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防治设备方面,虽然部分地区引进了很多灭蝗设备,但是灭蝗工作覆盖范围广泛、作业点多,设备数量不充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如果在维修设备方面花费较长的时间,蝗虫的防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2]。

三、草原蝗虫的防治对策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某种细菌言之成微生物制剂,然后诱导蝗虫吃下。一旦蝗虫吃了这种微生物制剂,它的代谢机能就会受到破坏,无法继续繁殖扩散。虽然这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蝗虫的繁殖与扩散,且不会对草原产生污染,但是却需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很难在蝗虫灾害严重时期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家禽进行蝗虫灾害的控制。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草原蝗虫灾害的方法,不仅可以加强蝗虫灾害的控制,还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对草原生态进行有力的保护。

(二)天敌防治

蝗虫的天敌是粉红椋鸟,这是一种捕捉能力很强的飞鸟,可以在草原上大面积的飞行,是生物界中杀灭蝗虫的核心力量。通过粉红椋鸟来进行蝗虫的防治,不仅可以获得获得良好的蝗虫防治效果,还可以降低蝗虫防治成本,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保护。对此,工作人员可以为粉红椋鸟建立专门的栖息地,从而吸引更多的粉红椋鸟在此栖息,进而提升草原蝗虫的生物防治效果。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蝗虫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治理方法。主要以低毒性、药效强的4.5%高效顺反氯氰菊脂乳油的应用为主,可以将有效杀死80%的蝗虫。剩余的20%蝗虫,则会成为鸟类的食物,无需进行二次防治,就可以将蝗虫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了防止鸟类误食了蝗虫而死亡,可以专门留一块不使用化学试剂的区域,专门让鸟类栖息、捕食。为了保证化学防治效果,还需要将化学防治与当地的畜牧业禁牧政策进行协调,投放了化学药剂的15天内,不许当地的放牧者实施放牧行为,以免畜群中毒[3]。

四、草原蝗虫防治效果的提升策略

(一)对草原环境进行优化

为了显著提升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必须要对草原环境进行优化,从根本上降低蝗虫对草原的影响,促进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出塔各种休牧、轮牧、禁牧政策,加大退耕还林的实施力度,对原有的草原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提升放牧程序的科学性,从而既可以减少牲畜的养殖数量,又可以保证当地居民的经济效益。只有放牧后给与草原足够的修复生长时间,才能够逐步增加草原地区优良性状牧草的数量和面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其次,对草原土地和草场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测,针对性的优化和改善放牧制度,加强草原蝗虫灾害的控制,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二)加强草原蝗虫的防治力度

为了显著提升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必须要加强草原蝗虫的防治力度。首先,成立专门的蝗虫侦查组,专门负责草原蝗情的发现,解决草原蝗虫治理的盲区。其次,成立专门的蝗虫治理保障组,为各种蝗虫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各种物资和设备。再次,成立专门的作业组,加强蝗虫生长习性的研究与分析。最后,成立专门的蝗虫防治技术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各种种类蝗虫的防治技术,提升蝗虫防治技术的有效性与先进性[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草原蝗虫防治,对于草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草原蝗虫防治方法为生物防治法、天敌防治法以及化学防治法。与此同时,为了显著提升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必须要对草原环境进行优化、加强草原蝗虫的防治力度。

参考文献:

[1]索多.阿里地区草原蝗虫防治的思考[J].西藏科技,2019,(2):13-14,21.

[2]巴合提古丽·赛波尔.新疆草原蝗虫发生危害及防治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10):29.

[3]李瑞瑞.草原蝗虫成灾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6):27.

[4]夏勒卡儿·托依安别克.草原蝗虫的防治方法[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8,(3):241.

论文作者:林国艳(根云)1, 贾程宇2, 高彩艳3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草原蝗虫防治对策探究论文_林国艳(根云)1, 贾程宇2, 高彩艳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