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市场环境与中国企业的对策_菲律宾华人论文

菲律宾的市场环境与中国企业的对策_菲律宾华人论文

菲律宾的市场环境与我国企业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市场环境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菲律宾位于太平洋亚、澳两洲及东亚和南亚之间的交通要道,过去长期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一向被欧美看作是进入亚洲的战略要地。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政局长期不稳,所以外资进入菲律宾的情况一直不是很好。

然而,时过境迁,菲律宾在未来将会成为发达国家进入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支撑点。本文对菲律宾的投资环境进行剖析,并且提出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的战略意义及优势所在,以引起我国企业充分认识菲律宾市场,并积极寻求优势进入菲律宾市场。

菲律宾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菲律宾自从1946年独立之后,即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并在不同阶段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菲律宾经济恢复及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时期。该战略经历了3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于1950年正式实施。

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菲律宾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时期。尽管菲律宾政府在1967年已明确认识到战略转换的必要性,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令,但是由于决策失误,结果丧失了良机。直到1973年,才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化,即马科斯政府于1973—80年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了充分吸纳资金,菲律宾政府还于1967年和1970年分别颁布了《投资奖励法案》和《出口奖励法案》,对出口工业实行了优惠政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菲律宾推行第二次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即强化重工业及化工部门的优惠税制。进入80年代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菲律宾的出口导向战略受阻;加上国内决策失误,使其陷入困境,不得不对经济实行调整,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80年代后半期以来,菲律宾主要实行第二次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通过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提高农矿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层次,提高农矿产品出口的附加值,以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出口带动和刺激经济增长。

拉莫斯执政后,专门制定了“2000计划”,批准了82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90亿美元,以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推动经济的发展。

菲律宾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愿望的影响条件,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投资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该国或地区发展经济的愿望和决心。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局的稳定状况。菲律宾自从1946年独立后,政治经济状况可以这样概括:50年代,发展较快,好景不长;60年代,决策失误,停滞不前;70年代,陷入危机,出现混乱;80年代,兵变不断,困难重重。特别是马科斯政府所出现的腐败和贪污,导致民心涣散,政局不稳。1986—92年阿基诺夫人政府期间,在民主政权的建设上是有成就的,但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缺乏经验,经济发展迟缓,1986—90年发生了七次兵变。1992年拉莫斯执政后,提出了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围绕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专门制定了“2000计划”,并且推进“协调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使菲律宾政局趋于稳定。在拉莫斯上台的3年间, 人民群众中对其领导下的政府表示满意的人有77%,不满意的人只有8%。 多数企业家们认为自己企业会在现有政局等环境中朝好的方向发展,只有4%持相反观点。因此, 在将来的一定期限内,菲律宾的政局仍将保持稳定。

经济环境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应该充分考察其基础设施状况、市场结构、市场规模的潜力、主要生产要素、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速度等。在80年代末期,菲律宾的经济有所发展,但低于东盟诸国整体发展水平,在1986—90年,菲律宾的经济发展速度为:6.0%、 5.5%、6.8%、5.8%、5%。进入90年代,前3年经济又出现徘徊,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2%左右,1994年出现转机,达到4.4%。

就菲律宾基础设施而言, 有比较发达的陆海空运输设施。 全国在1992年公路总长16.17万公里,近年又修建了全长2000公里、连接7个城市的Mahalika公路。铁路运输欠发达,但首都马尼拉有现代化的高架铁路系统。对外贸易港口有马尼拉、宿务、卡加延德奥罗、怡明、三宝颜和达沃港。其中,马尼拉港年吞吐量达1874万吨。全国拥有机场226个,其中,马尼拉、宿务、达沃、达格罗班和三宝颜是主要航空港。

菲律宾正在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鼓励私人经营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自由化。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将对菲律宾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另外,菲律宾拥有的铜、铬、镍、金、铁和煤等矿藏资源和木材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对外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社会环境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环境,应该从社会结构、国民心态等国家因素考察。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多党派国家,党派林立,信仰各异。近年来,由于政局稳定,菲律宾的社会心态也比较平静。根据《亚洲商业》(Asian Business)的国民信心指数统计表明:菲律宾的国民信心指数在1991—93年分别是60、70和65,1994年上升到81。另外,菲律宾还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优势,那就是菲律宾国民都会讲流利的英语并且有勤劳朴实的品质。所以外国企业进入菲律宾不存在语言障碍。

菲律宾的投资政策

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国内私人投资,吸引外国资本到菲律宾直接投资。在1962 年菲律宾政府就取消了外汇管制, 在1967年和1970年就分别颁布了《投资奖励法案》和《出口奖励法案》。目前,菲律宾的投资政策主要依据1987年颁布的《新综合投资法》和近年所制定的“2000计划”。

1.外商投资比率政策。

外商进入菲律宾投资,菲律宾政府根据不同的项目规定不同的比率。根据其项目是否属于鼓励优先投资计划中所列的产业部门,或其项目是否属于“先驱企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外资比率。所谓“先驱企业”是对菲律宾过去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引进新技术进行生产该种产品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比率见下表:

菲律宾外资企业对外资比例的规定

项目 允许外资比例 备注

鼓励优先计划中先驱企业 100%

鼓励优先计划中非先驱企业

40%以内 若产品70%出口,

外资比例可达100%

国内发达产业

30%以内 也可以到100%,但不

享受优惠

国内发达产业但主要供出口

可超过30%

出口加工区企业 100%政府更优惠,期限30年

2.外汇管制

菲律宾的外汇管制总的来说是宽松的,但由于菲律宾外债包袱较重,政府对外汇管制是“宽中有严”。凡因投资而汇入的外汇和采用国外的贷款,必须经中央银行注册。经注册的投资案例,一般允许其汇出投资利息和投资原本。对于专利权收入的汇出,凡外商技术提供合同已经技术转让局注册者,则可以汇出。从菲律宾金融市场改革情况看,菲律宾的外汇管制将会更加宽松。

3.就业政策规定

菲律宾政府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原则上必须雇用菲律宾籍员工。在尖端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在菲律宾雇用不到合适员工时,菲律宾政府允许适当雇用外籍人员,但在一定期限后,外资企业必须培养出胜任的菲律宾籍雇员。在出口加工区的外资企业,其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可以使用部门员工总数5%的外籍人员。 外资占过半数股份的出口加工区企业,可以雇用外籍人员担当经理等重要职务。对外资形成的先驱企业没有使用员工方面的限制。另外,菲律宾政府还要求,外资企业每年必须向菲律宾投资委员会提交菲律宾籍人员培训情况报告书。

4.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菲律宾政府规定外资投资于鼓励优先发展计划的企业,都可享受优惠待遇,但各个企业因其属于不同种类和是否是先驱企业而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享受优惠的企业有:

1)面向国内的生产企业;

2)农业生产企业;

3)新成立的面向出口的生产企业, 以及正在计划扩大营业面向出口的生产企业;

4)原有的面向出口的生产企业;

5)出口贸易企业;

6)出口贸易服务性企业;

7)寻求合理化生产或节约能源使用途径的生产企业。

其中,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生产的“国内生产企业”提供的优惠措施有:

——减免进口生产资料的进口税(先驱企业减免100%, 非先驱企业减免50%,期限5年);

——减少购买国产设备的税收;

——减免对纯收入的课税;

——免除汇往国外的利息源泉税(限先驱企业,期限5年)等。

另外,出口加工区企业可享有国营金融机构的外汇配额等特许优惠待遇,还可享有加工区内商品税优惠、公共设施如水电费优惠等。

5.外资进入方式

菲律宾同其它国家一样注重向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贷款,从国际金融市场筹资。但是由于菲律宾的外债负担过重,对引进外资的方式也有了不同的侧重, 尤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引资方式更加灵活。 从1992年开始使用BOT方式吸引外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即外商投资建厂并成功经营后转让。目前又采用BOO(Build—Operate —Own)或BTO (Build—transfer—Operate)等方式,BOO 即外商投资建厂运营后仍控制该项目,BTO即外商投资建厂并转让后由购买方经营。所以, 投资进入菲律宾市场将更加灵活。

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的优势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主要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我国同菲律宾虽然都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但我国不仅有同菲律宾的比较优势,并且比其它发达国家进入菲律宾市场也有我们的优势。

1.区位接近优势决定两国生产要素可以直接移动

我国和菲律宾是同处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隔海相望,将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供条件。目前,亚太经济合作在非制度性框架内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亚太自由经济区建立之后,这种合作潜力更大。我国比其他国家更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实现我国经济与菲律宾经济的对接。我国虽然也是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国华南一些地区自然资源却相对薄弱。而菲律宾则拥有丰富的资源,全国铜矿储量38.8亿吨,金矿储量1.02亿吨,铬矿储量3000万吨,铁矿储量30亿吨,煤炭储量9—15 亿吨,木材储量10亿立方米。我国企业特别是华南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直接投资,将会促进这些资源要素和我国华南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我国同菲律宾已经有了合作基础

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开展业务始于1981年,起步虽然较晚,但近两三年发展较快,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增加。到1994年底,中国在菲律宾设立的企业和经贸机构共有42家,其中有中方投资企业19家,承包工程企业6家, 劳务出口企业3家,其他如公司代表处等14家。我国在菲律宾投资领域很广, 涉及贸易、信息服务、商品检验、保险、房地产开发、纺织、印染、成衣、日用化工、水泥制品、电器、电工仪表,以及采矿、钻探等各个行业。例如,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对菲律宾出口,与菲律宾方合作举办了电表、水表、电器断电器装配厂,解决了我国机电产品对菲律宾出口的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供应问题,使这三种商品在菲律宾稳步地扩大了市场,公司也取得显著效益。

3.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方式灵活多样

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方式灵活多样,深受菲方欢迎。投资活动中有三大要素:资金、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要素的不同的市场进入方式,产生不同的投资模式即技术投资、劳务投资和资本投资;高层次的投资模式则是各种要素的综合投资。我国企业在菲律宾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单一投资,有的是多种要素的综合投资。从组织形式看,我国在菲律宾有合作、合资和各种独资企业。从投资方式看,我国企业在菲律宾市场采用了BOT、BOO、BTO、ROM和ROL等各种方式。

4.我国企业在菲律宾市场投资具有良好声誉

我国企业自从1981年进入菲律宾市场以来,在菲律宾承担了公路、港口、水电站、火电站、输电线路、输水隧道、公共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在菲律宾得到好评。 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通过投标承建了菲日公路3号、4号段,他们认真抓施工管理,不仅提前完成了工期, 而且工程优异,被菲律宾工造部评为样板工程,并组织其他外国公司前往参观。该公司被菲律宾工造部批准为唯一的有资格在菲律宾同时参加两项大型国际工程竞争的外国公司。中国长江动力公司以ROL 形式承包宾加水电站修复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营运期15年),影响大,拉莫斯总统亲自出席了该工程合同的签字仪式。

5.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将受华人经济的欢迎

菲律宾华人、华侨总数约110万,福建籍占90%。 华人经济在菲律宾民族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有华人经济主要是以商业为中心的单一的经济结构,现发展成工、商、农、金融服务等多业并举的经济结构。目前,华人工业资本占全菲律宾工业资本的20%。全菲律宾最大的250家制造公司中,由华资经营的占1/3。华人经济涉足行业越来越多,除传统行业外,在钢铁工业及小电子及电器工业也较发达。菲律宾华人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华资银行的实力逐步壮大。至1993年,在菲律宾28家私人商业银行中,华人资本银行总资产占菲律宾私人商业银行总资产的38.4%,总存款则占到54.9%。因此,我国企业进入菲律宾市场,由于语言及习惯的相同,将会受到华人的欢迎,这是其他国家难以相比的优势。另外,我国资本的进入,也为当地华资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菲律宾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菲律宾在利用各种策略积极引进外资,发达国家对菲律宾直接投资有所增加。我国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进入菲律宾市场。

标签:;  ;  ;  ;  ;  

菲律宾的市场环境与中国企业的对策_菲律宾华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