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与保健效果观察论文_李增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济南军区总医院 250031)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和保健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将其中的8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和保健护理,对照组则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并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和保健护理了有效改善老年病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老年病;心理护理;保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老年病即老年人出现的各种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的老年病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脑卒中、白内障以及老年痴呆等等,这些疾病都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会产生大量问题,比如失眠、便秘、肢体残疾以及疼痛等等,对此类患者在治疗中,会由于患者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不高,造成治疗中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同时治疗中的经济压力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症状,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消极等等一些现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对老年病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的护理措施,通过缓解、疏导等,增强患者治疗的信息,使其具备治疗积极性,同时提升保健护理效果。我院对80例老年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了心理干预,分析在患者保健效果中的作用和影响,现做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书。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9.7±3.6)岁;其中高血压有22例,糖尿病有20例,冠心病有21例,脑卒中有1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0例。在治疗前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SAS评分和SDS评分,观察组分值分别为(135.16±8.25)分、(121.14±3.47)分;对照组分别为(139.37±5.90)分、(122.46±3.26)分。两组患者中,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症状、各项评分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如下:

(1)在患者进入医院后使用亲切的态度接待患者,并为其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为其创建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对于老年病患者来说,环境对其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利用当前现有的住院条件,竭尽全力为患者创建温暖、舒适的治疗和住院环境;在进行病房设置、病员安排以及病房周边环境等问题时,都需要保证安静、舒适、整洁,以避免患者由于环境问题产生心理上的刺激。

(2)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老年病患者来说,护理成功的关键则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其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在与患者接触时也要把握分寸,保证与患者之间的融洽关系,护患之间一旦构建了信任感和依赖感,护士便可在态度、语言、行为上对患者产生影响,使其打开心门,增强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不良形态和行为的改善。

(3)老年病患者在用药时通常会有排斥性,护理人员应亲自帮助患者,需要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和效果,同时告知其用药的正确时间、方法以及用药后一些注意事项等;在为患者讲解中应保证声音清晰,语速慢,内容清晰,依照患者的理解能力进行讲解,保证患者能够明白;在为患者输液时可依照患者的个人情况为其置入PICC管,最大化降低患者在反复穿刺的疼痛;输液的量和速度都需要严格控制,防止对患者的心脏产生负担。

(4)对于老年病患者来说,在了解其心理症状的主要来源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若患者抑郁、恐惧以及焦虑,则应主动为患者介绍治疗的进展,让患者保证积极乐观的形态;若患者表现疑惑、敏感,则应检查其身体情况再进行护理,为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检查的目的,防止患者自己胡乱猜测产生过于紧张情绪;若患者容易出现孤独感,则应告知其家属多来探望,陪伴患者经常散布、读书等,为其提供优美的治疗环境,满足病房的家庭化,促进患者融入新的群体生活。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各项指标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老年病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自尊敏感。老年人经历的比较多,资历和阅历都非常丰富,个人感觉良好。但是在生病住院后,每个地方都必须“任人摆布”,听从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话,会表现的固执[2]、孤僻甚至多疑,在住院后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有些患者还会拒绝用药。

(2)孤独感。老年人生病住院后对医院的环境感到陌生[3],而家属也常常会由于其他事不能随时陪伴患者,同时医护人员也无法时刻陪在身边,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患者就会产生很强的孤独感;有些症状异常严重的患者日常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逐渐丧失了自我截止干,降低自信心,还会出现自卑情绪。

(3)恐惧和焦虑感。老年病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原因不仅仅只是身体不适,同时还有医院环境、家庭因素以及经济压力和疾病对生命的威胁[4],患者害怕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同时也担心护理措施会为自己带来不适,长期处于这种心理情况就会造成心理失衡,对治疗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3.2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老年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提升老年人的自我防范保健意识[5],并积极配合治疗现有的疾病;心理干预让患者明白疾病早期接受治疗可早日康复,不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对一些康复训练及时参加,防止出现老年问题或者老年综合征;就算是在疾病晚期,也需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然而大多数老年病都是慢性病或者退行性即,不容易完全治愈,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尽量安慰患者[6],使其追求最大的功能康复和独立性,采用乐观的形态积极面对生活。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证实采用心理干预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面对康复治疗,增强保健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效率,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本次研究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病患者应采取心理干预,可在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的基础上,使其接受并追求更高的保健康复,具有在临床使用并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华丽.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6):132-132.

[2]邢艳丽,崔顺锦,郭立华. 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病护理过程中的保健功能评价[J]. 中国医疗设备,2016(C00):266-266.

[3]王萍,薛花,常琦.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4):1974-1976.

[4]石爱堂. 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过程中的保健功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6).

[5]马菊琼,寇建琼,杨立身,等. 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84-184.

[6]马庆先. 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养生b,2015(6):219-219.

论文作者:李增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老年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与保健效果观察论文_李增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