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特色坐楞疗法+口服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0例疗效观察论文_桑吉才让

藏医特色坐楞疗法+口服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0例疗效观察论文_桑吉才让

(青海省藏医院外治科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藏医特色外治坐楞疗法及口服藏药,在临床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及其引起的血液回流障碍下肢坏疽。方法:采用口服藏药,五味甘露坐楞每天做2次。结果:藏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显著,愈后良好。

【关键词】藏医坐楞疗法;五味甘露足浴;下肢静脉血栓;血液回流障碍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127-02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小腿部血液回流障碍,长时间不及时治疗小腿部或下肢末端供血不足引起坏疽,在临床上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截肢藏医特色外治疗法放血疗法、坐浴疗法及口服藏药,在临床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及其引起的血液回流障碍下肢坏疽。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30例,年龄35岁~60岁,男18例,女12例。均属高海拔地区。临床表现:患者双下肢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肢皮肤发亮,伴有水肿,皮色呈黑褐色;超声检查提示:下肢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偏高。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四部医典》中的有关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依据及症候分类。

1.3 治疗方法

1.3.1口服藏药:?三果汤散加锦鸡儿汤散一日三次,每次3克在250ml水中熬至100ml.(藏医中锦鸡儿汤散可抗凝血,治疗血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五味甘露坐楞疗法:五味甘露药浴汤散为主,五根散、三味驱黄水散、藏红花等及其他相应配药。将以上药物经藏医调制后,称量、纱布包好,放入足楞桶内煮开,调好温度,让患者双足浸泡于药水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节足浴温度及时间。疗程:一般为7天为1个疗程,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左右。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治疗1~2疗程。改善或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1.3.3善后调理:清淡饮食,适当活动。

2.典型病例

才某某,男,54岁,牧民,体重87kg,高1.75m(肥胖)患者双下肢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肢皮肤发亮,伴有水肿,皮色呈黑褐色,脚趾无知觉起泡脱皮一年余。生活于高海拔地区,并长时间食肉等油腻食物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实验室检查:HGB:168g/L;RBC:11*1012/L;PLT:40O;APTT:高。藏医脉诊:深细而慢,尿诊:颜色赤黄似浓茶水、气味臭、泡沫大小不一。舌苔:淡黄而厚腻。

治疗经过:治疗前服用六味锦鸡儿汤散后进行治疗,第一天坐了30分钟,水温36.7左右,病人无不适感,出来后小腿局部颜色变淡出现肉色。第7天坐了25分钟。水温38.4左右,病人无不适感,双下肢颜色恢复肉色,无胀痛;第14天坐了35分钟。水温36.4左右,病人无不适感,双下肢颜色恢复肉色,无胀痛,可下床活动无需搀扶,生活自理,知觉恢复,无疼痛,治愈出院。

3.治疗结果

病人总数:30人,痊愈21人,占:70%;显效:6人,占25%:有效3人,占5%:无效:0人,占0.00%。

4.讨论

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并食肉等油腻食物引起红细胞增多,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高,回流障碍容易形成血栓。在高海拔地区是下肢静脉血栓高发地区,未及时治疗下肢缺血引起坏疽,需截肢。此患者在多家医院救治,治疗方案为截肢,经过两周内口服藏药、五味甘露足浴、静脉放血等藏医特色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治愈出院。放血疗法可排除血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的滞留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功能;藏医足浴疗法具有舒经通络、消肿散瘀等功效。通过整体治疗,逐步调整机体协调平衡,提高了下肢静脉血栓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论文作者:桑吉才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藏医特色坐楞疗法+口服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0例疗效观察论文_桑吉才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