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论文_刘丹

摘要: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 挑选224例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并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各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则运用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对两个小组患者的急诊平均就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急诊留观室滞留率进行对比。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急诊平均就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时间均相对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急诊留观室滞留率相对较低,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两组间的对比区别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的应用,既能够使STEMI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还可以使其滞留率有所下降,同时还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分级分区护理;就诊时间;滞留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ading and zoning nursing management on acute s 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 Methods 224 patients with Stemi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1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care,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high-quality, graded and divided care, the average visit time, coronary angiography, stenting time, complication r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in emergency roo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time of emergency visit, Emergency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stent plac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tention rate in the emergency room were relatively low,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high-quality whole-course, grading and Subarea nursing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tim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but also reduce the retention rate of STEMI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ading and Zoning Nursing; Visiting Time; retention rate

作为临床中比较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一旦得不到及时救治就极易引发恶性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时还会造成猝死。我们国家每年约有500万的新发AMI患者,且约有10%~15%的死亡率[1-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被实践证明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在早期提高缺血心肌再灌注、减小梗死面积及心肌损伤、改善预后等方面均颇具临床价值[4-5]。然而,因为我们国家开展急诊PCI绿色通道的时间比较迟,再加上急诊医护资源不足,急诊鉴别诊断和和胸痛诊断能力还不够强,不具有直接急诊PCI的条件,从而使得AMI接受正规时间窗内的PCI治疗率始终在0.5%~8.7%之间波动,水平极低,这也是致使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率偏高的关键缘由[6]。我院急救中心在AMI急诊PCI救治期间选用了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并收获了较佳的成效[7]。以下展开详细的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挑选224例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纳入的标准:症状以胸痛为主;具有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PCI应用指征;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完整的临床资料;知晓且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的标准:患有外伤、恶性肿瘤、重度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癔病者;行动能力受限或者接受教育水平比较低,难以对各项检查进行有效的配合者。按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入院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与实验组(入院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各112例。其中对照组的女性、男性分别为52例、60例;年龄为45岁~72岁(56.5±12.2)岁;发病时间为6h~54h(20.8±7.5)h;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者分别有30例、12例、20例。实验组的女性、男性分别为48例、64例;年龄为44岁~76岁(54.9±16.5)岁;发病时间为8h~52h(21.2±7.7)h;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者分别有14例、28例、24例。对比两个小组的一般资料区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1.2.1.1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模式,主要如下:院前急救疑似STEMI患者迅速转运回医院,同时与院内取得联系完成相关的接诊预备工作。在院内分诊的时候若患者胸痛并且大汗淋漓,则应将其分诊为Ⅰ级(病危),并直接带进抢救室,相关检查由抢救室的医护来完成。将存在胸闷、胸痛但是并未出现大汗淋漓的患者分为Ⅱ级(危重),并将其转至诊室优先就诊,相关检查由诊室医生完成,在患者家属交费之后去治疗室进行抽血检查。心电图、症状、心脏标志物是确定PCI所必需的三个前提条件,抗血小板药物要求患者家属交费之后取药让患者服下,在将PCI确定之后应及早完成入院手续的办理,之后等候导管室做好相关准备,通知运输工人,待工人到位之后方可在急诊医护的护送之下进入导管室。

1.2.1.2观察组  

本组患者接受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主要如下:对于症状以胸痛为主的患者,倘若通过心电图检查确切判断是STEMI,则要马上将患者分为Ⅰ级且转回抢救室(红区)。与此同时,向抢救室及心内科医生发出通知,要求其做好相应的准备。胸痛伴大汗淋漓患者,则由分诊护士马上将其分为Ⅰ级,并用单架床将其送到抢救室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由相关医生做心电图,同时还要辅助抢救室护士完成对患者静脉通道的建立。将胸闷、胸痛但是却未出现大汗淋漓的患者则分为Ⅱ 级,由分诊护士通知医生对其展开心电图检查,要求在5min内完成,并做出判断,倘若是STEMI则马上送入抢救室(红区),倘若心电图暂时正常那么优先就诊并将其送至留观区(黄区),医生开具医嘱,由责任护士对其优先做心脏标志物检查。只要心电图、症状、心脏标志物中的任意两项条件满足即可确定为PCI[8-9]。直接从红区备药中拿取抗血小板药物,并加以运用。心内科医生在做出患者需PCI的判断之后马上与责任护士一起把患者送入导管室做PCI。

1.2.2评价方法  

对两个小组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急诊留观室滞留率展开对比。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选用的是SPSS 20.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s)代表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选择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例数、%代表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选择运用χ2检 验。P<0.05则对比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急诊平均就诊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支架置入时间 详细数值可见表1 。

2.2 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状况 详细数值可见表2 。

2.3 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急诊留观室滞留率 详细数值可见表3 。

3.讨论

先做好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无误评估是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的关键所在,STEMI能够按照发病时间、生命体征改变、心电图动态变化导联数及波动幅度、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峰值及持续时间等展开整体评估,通常而言靶病变位于左前降支、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缺乏侧支循环的患者的预后都比较差,具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10-14]。对濒临坏死心肌进行挽救、对残存心功能进行保护、对预后进行改善的重要因素有两个,即支架置入时间、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5-16]。运用分级分区护理,能够按照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对医护资源做合理的调配,譬如患者的病情极为危重,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心内专科的医护工作者,其具有更专业的疾病早期识别及抢救步骤,能够更有效、更无误、更及时地完成对抢救通道的建立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能够使等待PCI而造成的急诊滞留率大大减小,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17-19]。若患者的疾病情况比较平稳,则可由急诊科年资较高的医生与主管护师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对急诊科的医疗资源进行高效运用。若患者的疾病情况不太平稳,则需马上联系心内科,以免浪费医疗资源。若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较佳,则应将疾病的全程把握视为要点,以责任制及全程优质护理为主,也就是1位责任医师与1位护士一同负责2例或者3例患者从院前、院中直至出院之后的全程医护工作,可以实现疾病情况的无缝交接,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和特殊要求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在医护工作者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方面所具有的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20-21]。

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相对较短,以病情极为危重及比较平稳患者为主,能够经由绿色通道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查及诊断,以使首次就诊耗时减少。实验组的急诊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时间也相对较短,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急诊科和心内专科的迅速练习,对于急需PCI抢救患者迅速准备造影室,备好支架耗材,使得占床率有所减小,急诊造影及支架置入时间得以变短,这也是提升抢救成功率及减小并发症发生率的重点所在[2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急诊留观室滞留率相对较低,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可见,责任制、全程优质、分级分区护理的应用,既能够使STEMI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还可以使其滞留率有所下降,同时还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少媚, 黎春常.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流干预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5(5):1753-1754.

[2] 段秋艳,杜秋红,宋文玲,苏嘉利,徐萍.血清sTWEAK和MMP-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OL].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5[2019-09-12].

[3] 庄建浓,卢春香,陈英.细节护理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OL].中国医学创新:1-4[2019-09-12].

[4] 高美洁, 覃小慧, 邹爱玲,等. 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中的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3):341-342.

[5] 张磊,李肖红,张奇洲,李毓斌,阿米娜·依布拉音,秦永德.~(18)F-FDG PET/CT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影响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11):1355-1358.

[7] 申成宁.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356-357.

[8] 张霞,张红雨,梅莲莲,李江波,翟建涛,王淑静.不同冠状动脉内给药方式对STEMI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9,48(15):2617-2620+2629.

[9] 葛存兴,赵莹,黄金英,王宏志,潘建玲.多种心脏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662-2663.

[10] 杨珍, 张宝珍, 周胜亮. 分区分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临床实践效果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24):35-36.

[11] 杨燕. 分级分区护理在急诊烧伤救治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7):945-947.

[12] 谯进, 王励敏, 余正慧,等.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群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西部医学, 2015, 27(12):1883-1885.

[13] 陈绮坚, 麦明霞, 季艳. 急诊分级分区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6):1057-1058.

[14] 朱志军,彭迳英,郭照东,魏水生,陈竹君.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新发需要透析的危险因素[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25(04):396-398+415.

[15] 王泽静,王询,肖康,盛玉杰,董旭鹏,张晶晶.心肌梗死患者低辐射量CT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与血清脂蛋白a的关系[J].贵州医药,2019,43(07):1062-1064.

[16] 刘盼,杨辉,隋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短信教育对心理健康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9,25(03):88-90.

[17] 刘冬梅, 吕志坤, 刘海萍,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在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8):96-96.

[18] 朱芳芳,吕洋洋,刘芋兵.急诊科实施分区分级管理的措施与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2):56-57.

[19] 周浩,黎春常,王文鹏.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06):957-959.

[20] 温映霞, 温映红, 付芳.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急诊冠状动脉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3):99-100.

[21] 赵常亮,谢俊清,翟胜川,郭晖,郭园园,张玉红.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1):1591-1592+1595.

[22] 朱丽燕, 黎春常, 李艳敏,等. 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在急性胰腺炎病人分诊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6(1):78-79.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论文_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