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论文_张鸿燕 于银辉 田淑华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论文_张鸿燕 于银辉 田淑华

张鸿燕 于银辉 田淑华

鹤岗市中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 要】对于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来说,其中包含着各种不同了类型的器械材料,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器材等进行回收、清洗和消毒工作。同时消毒供应室也是医院的无菌物品供应单位。消毒供应室的污染程度较大,细菌数量明显较多。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职业危害。本文中,笔者主要对消毒室职业危害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325-01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各种防护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自身的防护工作。在进行防护之前,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到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形式,将相关的防护措施落到实处。

1.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类型分析

1.1 生物因素

通常情况下,医院消毒供应室所回收的诊疗设备都带有一定的血液和分泌物等形式,其中存在着很多致命的微生物,其中包括HBV,HCV 以及HIV 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结核杆菌以及流感的相关病毒等等形式。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这些污染物,产生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其中,暴露在外的眼、鼻等感染HIV 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另外,工作人员在对一些尖锐器材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圆针或者是刀片等器械,因此,有被刺伤的可能性。一旦出现伤口及很容易造成感染。一般情况下,HBV 病毒可以通过针孔的刺伤进入到人体中。从我国护理人员收到刺伤的概率上看,远远超过其他的国家,可以打到52%以上。从消毒室的疾病传播途径上可以看出,医护人员被锐气刺伤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1.2 物力因素

从消毒供应室中可以看出,造成职业危害的物力因素也是比较常见的。其中包括噪声、紫外线以及高温和粉尘等现象。由于消毒供应室中的器械设备类型不同,出现的噪音强度可以达到98dB,远远超过工业区的噪声污染。如果工作人员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不仅会引起极大的疲劳,还会造成烦躁和头痛的感觉,如果时间较长就会严重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听力。其中出现噪音的源头为一些真空泵、超声清洗机以及洗衣机等等。其中高压灭菌器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高温现象,及时在寒冷的冬天,温度同样能够达到35℃左右,因此,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中暑的现象。另外,在消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应用到紫外线的消毒形式,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对于皮肤或者是眼睛都会造成较大的刺激,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眼结膜的刺伤,出现皮肤红斑的现象。另外,在制作辅料或者是棉球来说,都会出现粉尘的现象。

1.3 化学因素

所谓的化学因素主要是指消毒剂,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环氧乙烷和氯气等等。其中环氧乙烷本身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对细菌消灭的非常具体,有效期相对较长,因此,在实际的消毒工作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环氧乙烷本身的毒性较大,对于人体的研究、呼吸道等都会造成严重地影响。如果严重地话还会出现激烈的头痛以及呕吐的现象,并且造成肺气肿的现象。这种物质和皮肤接触会出现水炮或者是皮炎的现象。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如果消毒室中的环氧乙烷气体超标,就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地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含氯消毒剂也是消毒的首选物质,其在消毒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相关的器械进行消毒,其中包括桌面,地面以及机械设备等等。在实际的应用中,含氯消毒剂本身的腐蚀性和刺激性比较突出,如果不慎渐入到皮肤上,就会对人体的皮肤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到人体的呼吸道系统。

1.4 其他因素

第一,运动功能性危害。从总体的消毒工程中可以看出,供应室是主要的对象。不仅需要承担着临床物品的发放和供应的任务,还应该进行及时地消毒和灭菌,在长期的强度工作状态下,工作人员往往会出现肌肉扭伤的现象。另外,工作人员长时间站立或者是走动也会出现长期性的疲劳症状。

第二,心理和社会性危害。一般来说,消毒供应室工作所需要的技术不是很强,但是劳动强度却非常大,属于又脏又累的工作岗位。虽然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医院管理人员对这一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一些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

第三,职业安全意识缺乏。由于消毒供应室所接触到的诊疗器械上的细菌形式都是肉眼无法直接识别的。由于工作人员对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不高,文化程度不高,并没有接触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因此,严重地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对于细菌和疾病的传播形式没有严格地重视,同时对于危害程度也不是十分了解。这就是这一安全意识缺乏的表现。

2.防护对策

2.1 生物因素

对于生物因素来说,其存在形式比较广泛,要想对其进行防护,工作人员需要尽量减少手工清洗,采用全自动的清洗器来进行。如果遇到一些需要进行手工清洗的器具,应该在流水下直接冲刷。尽量降低喷溅的可能。另外,如果护理人员的口罩或者是手套等出现了破损的现象,就要及时更换。如果是对一些尖锐的器械等进行清洗,工作人员最好不必用手直接基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割裂或者是刺伤的现象。在实际的消毒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一些特殊的器械进行特殊标准,这样无论是在消毒还是在防护的过程中都会严加防范。如果工作人员被感染,就应该及时上报,并且对其注射相关的疫苗。

2.2 物理因素

对于物理因素来说,加强防护就是对一些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其中包括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和设备,淘汰不用的器械设备。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可以有效的降低噪声。消毒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要严格要求和规定来进行操作。如果是灭菌器的腔体就应该采用高温杀菌,灭菌器腔体外表面加入符合标准的绝热层,绝热层材料在环境温度为(23±2)℃条件下测试,外表温度≤55℃;输送温度>60℃,蒸汽或水的管道应有绝热层;灭菌器灭菌过程完成后,待锅内温度将至65℃以下方可开门,开门时站在门背后。检测紫外线强度时戴墨镜,这样可有效防止被紫外线辐射损伤。

2.3 化学因素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2.3.1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供应室专用灭菌室内。若皮肤和眼睛不慎溅上液体应立即用水冲洗,必要时可戴上防护眼镜、防护口罩和橡胶手套。

2.3.2 含氯消毒剂配制时严格掌握其有效浓度,戴防护面罩、手套,避免受到消毒因子的侵害。消毒液配制完毕要加盖,减少挥发,保持空气流通。

3、总结职业安全是近年来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医护人员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通过宣教提高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地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危害、确保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关键。供应室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危害所在,不断加强学习,规范各项操作,及时更新知识,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同时,安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经血传播疾病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11,36(8)

[2]王秀惠.采血时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安全采血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0,18(11)

[3]董慰慈,张桢光.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张鸿燕 于银辉 田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论文_张鸿燕 于银辉 田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