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技术在手部挤压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刘哲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心胸外科 湖南株洲 412000;

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胸外科 湖南衡阳 421000;

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分布率以及各项凝血指标。结果:60例患者,术前有20例患者出现TEG异常,占比33.3%,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与血小板功能下降;术后有48例患者出现TEG异常,占比80.0%,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下降、肝素残余、血小板功能下降,对比术前、术后的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分布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术后的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术后的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有助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与异常出血的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心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栓弹力图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了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行血栓弹力图检查,现在将结果进行如下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手术指征,身体耐受性满足手术创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为18~76岁,平均年龄为(52.4±6.5)岁;体重范围为22~95kg,平均体重为(65.8±10.9)kg;手术类型中,瓣膜手术42例,大血管手术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血栓弹力图检查[2-5]:血栓弹力图分析仪选用Haemoscope 5000型TEG分析仪(USA),以及配套的高岭土激活剂、普通杯、肝素酶杯。记录的参数有: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形成时间、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所有标本均严格遵照TEG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测试,TEG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全血,0.5~1h内完成测试。

1.3 血栓弹力图判断标准[6-7]

①凝血反应时间:大于10min表示缺少凝血因子,小于5表示凝血因子活性增强。②凝血形成时间:大于3min和(或)Angle角小于53°表示纤维蛋白原功能下降,小于1min和(或)Angle角大于74°表示纤维蛋白原功能增强。③血栓最大振幅:小于50mm表示血小板功能下降,大于70mm表示血小板功能增强。④综合凝血指数:小于-3表示低凝,大于3表示高凝。⑤当普通杯的凝血反应时间大于肝素酶杯的凝血反应时间且排除操作影响时,判断为肝素残余。

1.4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分布率以及各项凝血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栓弹力图检查异常情况分布率对比

60例患者,术前有20例患者出现TEG异常,占比33.3%,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与血小板功能下降;术后有48例患者出现TEG异常,占比80.0%,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下降、肝素残余、血小板功能下降。对比术前、术后的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分布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因为抗血小板药品与抗凝药品的应用,再加上术中大量输血、补液以及手术创伤等原因,常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以致出现异常出血或静脉血栓等并发症[8-9]。传统的凝血试验仅能检测凝血反应中孤立的终点,而无法反映凝血的动态变化,较难精准判断凝血异常的原因[10-11]。血栓弹力图可动态监测凝血的整个过程,可精确反映凝血状态,将其应用于心胸外科围手术期中,有助于正确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前TEG异常发生率为33.3%,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与血小板功能下降;术后TEG异常发生率为80.0%,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下降、肝素残余、血小板功能下降;术后的Angle角、血栓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均比术前小。可知,血栓弹力图对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与异常出血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婷,许进明,华岚,等.血栓弹力图在心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5):829-831.

[2]杨丽君,林茹,叶莉芬,等.血栓弹力图在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3(1):11-14.

[3]刘喆.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

[4]李福照.血栓弹力图在血浆输注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5(8):11-13.

[5]李璐.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与血栓弹力图检测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6]王正位,王磊,单锋芝,等.血栓弹力图在口服抗凝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评估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2):3225-3227.

[7]宋鸿碧,雷后康.血栓弹力图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32):83-86.

[8]吴月红.老年心胸外科患者31例围术期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374-4375.

[9]阎秀丽.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2):183-184.

[10]郝宝岚,王艳,崔宏,等.肝癌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9):2099-2101.

[11]王宝燕,郭斌,万春晶,等.血栓弹力图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评价[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2):274-276.

[12]蔡毅,崔华,范利.血栓弹力图研究进展概况[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217-1218.

论文作者:刘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负压吸引技术在手部挤压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刘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