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_林道文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_林道文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极其重要,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再加上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有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将这些错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能为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综合素质

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各中小学都进行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新课程背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与传统课堂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变化是师生角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有辅助意识,把舞台留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只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进行讲解,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对“正确资源”加以利用,却没有注意到“错误资源”也有其使用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降低,不利于长久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意识到“错误资源”运用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需要全面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虽然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难度并不是太大,但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同时学习能力弱,数学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尤其是数学中经常有一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更难。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将这些知识掌握透彻,在做题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其次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少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本身是一个体系性的学科,同时具有实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1]。数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如果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就失去了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之后的教学也将无法顺利展开。

二、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措施

(一)预设共性错误资源,攻克学习障碍

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属于较难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点,往往在这些地方学生会出现普遍性错误,也就是共性错误。教师可以将这些错误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的重难点预设可能出现的共性错误资源,进而强调重点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养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讲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时,这一节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要求学生都能掌握,但是这两个计算公式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在做题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错误。因此,基于这个原因,教师在讲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预设错误,提前重点给学生说明错误,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避免解题错误。由于教师提前对此类题型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强调,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格外注意,并进行标注,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共性问题进行预设,提前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帮助学生规避错误,攻克障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规避错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习惯,这对于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合理应用突发性错误资源,突出数学教学针对性

应对突发情况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生本身自制力和自主学学能力较差,同时在课堂上较活泼调皮,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学会应对突发情况。对于数学课堂,知识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出乎教师意料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也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学会运用突发性错误资源,突出数学教学针对性。突发性错误资源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突发性错误,能够让学生立即认识和明确自己的错误,教学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厘米和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在讲完课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课本课后习题为准让学生巩固知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巡视,查看学生的习作情况,如果有发现及时指出。习题中有让学生画5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可能在巡视中会发现学生画的线段长短不一,甚至有的明显比5厘米长很多,这时可以提问这些学生画的线段的长度,发现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有一些错误,他们认为5厘米长的线段的意思是比5厘米长的线段。教师要抓住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5厘米长的线段”和“比5厘米长的线段”的区别,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明确的认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教师在指出错误后,还应该组织学生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抓住突发性错误资源,进而可以开展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理解知识点也更加深刻,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个别对待个性错误资源,提高学生思维训练效果

小学生在数学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预设共性问题,又要善于抓住个性错误。个性错误资源是指在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不同或者又偏差导致解题出现错误[2]。对于个别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的个别错误和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和点拨,纠正学生的认识,进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此类问题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本身,如果学生经常出现同类错误,教师就应该判断是否是学生自身思维方式的问题,必要时候可以给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时,有的学生会经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和解题思路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一些学生是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如有一道练习题是有一块长方形操场,按照1:1000的比例尺绘制后,图纸上其长和宽分别为10厘米和5厘米,那么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大?对于这种题型,解题思路是先根据比例尺和图纸的长宽计算出操场的实际长和宽,然后根据长和宽计算其实际面积。但是个别学生对比例尺的概念掌握不准确,错以为比例尺是指实际面积与图纸面积的比例,因此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相关概念,并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个性化错误资源进行针对性教学,个别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学会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指导正确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有助于日后更深层次的系统数学知识学习。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论述了预设共性错误资源,攻克学习障碍、合理应用突发性错误资源,突出数学教学针对性、个别对待个性错误资源,提高学生思维训练效果、找错,培养反思习惯等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措施,抓住机会,将错误资源转换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洪.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J].考试周刊,2019(28).

[2]张宴锋,李文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19(10).

论文作者:林道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_林道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