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论文_刘陵志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427000

【摘 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试验对象: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单独用药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2个月后,观察指标:(1)斑块稳定率;(2)脑血管事件率;(3)干预前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差异。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独用药组斑块稳定率更高,脑血管事件率更低,P<0.05;(2)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独用药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缩小斑块,提高斑块稳定性,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脑血管事件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出血和不稳定栓子脱落为急性脑血管事件、脑缺血短暂发作主要因素。临床常用血小板凝聚抑制药物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小剂量长期使用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托伐他汀则为有效调脂药物,可对血管内皮炎症反应进行抑制,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1]。本研究对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两个组别。所有患者经彩超均显示不稳定粥样斑块,无合并脑梗死、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无本研究药物禁忌者、无精神疾病,可配合治疗。

42例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低至45岁,高至78岁,年龄平均值(62.34±2.42)岁。

41例单独用药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低至44岁,高至77岁,年龄平均值(62.89±2.13)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方法

单独用药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053136;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100mg/次,每天早晨口服1次;联合用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19990258;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肠溶阿司匹林。肠溶阿司匹林同单独用药组,阿托伐他汀睡前口服10mg,1天1次。

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斑块稳定率;(2)脑血管事件率;(3)干预 前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差异。

稳定性斑块为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其中,斑块稳定率=强回声斑块占总例数的百分比[2]。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1.0软件;斑块稳定率、脑血管事件率均统一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统一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衡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斑块稳定率相比较

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独用药组斑块稳定率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目前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未清晰,但主要跟动脉管壁炎症反应相关[3],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病独立风险因子,已经引起临床关注。在治疗上,阿司匹林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且价格经济,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近些年部分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4]。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对肝脏内HMGCoA还原酶以及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促进血浆胆固醇以及血清脂蛋白浓度的降低[5];同时,阿托伐他汀还可改善内皮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可促进斑块稳定性的增加,抑制血栓的形成。阿托伐他汀还可保护神经功能,有助于血管新生,促进脑微血管抗损伤能力的增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以改善患者脑功能[6]。有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谷氨酸介导兴奋性中毒,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和突触形成,可发挥缺血脑组织神经元保护作用。将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效果,促进斑块的缩小和稳定。

本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缩小斑块,提高斑块稳定性,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居才,杨莉莉.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2,02(2):148-151.

[2]张东彦.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02-103.

[3]王庭学,吴国平,王光余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96-1297,1300.

[4]金龙,周昕欣,马腾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23(17):58-59.

[5]毛伟丽,严鹏科,汪江波等.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5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17-5518.

[6]刘婷婷.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94-495.

论文作者:刘陵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及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论文_刘陵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