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年凌云县疟疾监测效果分析论文_覃凌峰,李天泽,滕志忠

(凌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凌云 533100)

【摘要】 目的:分析凌云县2008~2015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疟疾以后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年常住人口“三热”病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累计血检常住人口“三热”病人17312人次,务工返乡人员11人次,外来流动人员3826人次,均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结论:凌云县连续8年监测发现内源性及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是加强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治治疗输入性病例。

【关键词】疟疾;监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90-02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部云贵高原余脉,全县平均海拨高496米,全县共有3镇5乡,105个行政村,1318个自然屯,2015年人口为221845人,总面积2053平方公里。全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曾是历史疟疾高发区,当地主要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经过几代医务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辛防治,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疟疾发病率由1955年的447.81/万下降至1982年的24.69/万,2000年通过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考核,2014年市级消除疟疾考核。基本消灭考核验收后,2001年至2005年共检出疟原虫阳性患者7例,其中内源性患者4例,外源性患者3例,均为间日疟,2006年后均未检出阳性病例[1]。为了及时掌握疟疾流行动态,了解灭疟成果,现将凌云县8年疟疾监测措施及防治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源于凌云县统计局各年度统计年鉴,监测数据来源于本县历年疫情监测资料统计。

1.2 监测方法

疟疾“三热”(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监测,采用病原学血检,每人做厚、薄血片1张,用吉氏染色法染色,染色后置显微镜油镜下镜检。

1.2.1发热病人血检 县级综合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设立疟原虫镜检站,对 “三热”病人进行疟原虫镜检。

1.2.2流动人口疟疾监测 各乡(镇)每年对劳务返乡及外来人员进行疟疾监测,联合公安、劳务输出、旅游等部门掌握外出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区回归人员信息,对此类人群进行追踪调查,对发热者及时采血镜检,动员未发热者进行健康查血。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 见表1。

2.3 凌云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疫情稳定,而且从2006年起已连续10年无当地内源性疟疾病例发生。

3.讨论

疟疾是凌云县传染病史上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经过大规模的综合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有了的幅度下降,凌云县已连续10年没有本地感染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说明消除疟疾成果得到巩固[2,3]。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和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4],针对凌云县传疟媒介依然存在的现状以及流动人口频繁的情况,重点是加强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病例,坚持不懈地把疟防各项措施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巩固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参考文献】

[1]滕志忠杨秀卿李天泽,等.2001~2012凌云县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3,19(2:):106-108.

[2]黎军,杨益超,张伟尉,等.广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04):305-310.

[3]韦树娇,黎军,林康明,等.2013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3):319-321.

[4]李锦辉,杜进发,林康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11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6):713-716.

论文作者:覃凌峰,李天泽,滕志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2008~2015年凌云县疟疾监测效果分析论文_覃凌峰,李天泽,滕志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