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供电企业的业务营销有着较高的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提供了有效管理方法,本文分析的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开展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模式;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应用分析
新的时代背景下,用户对于电力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电力营销业务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满足用户对电力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保证电力商品质量,促进电力企业对电力服务的有效管理,本文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开展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数字化管理模式概述
所谓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依靠现代技术实现对管理对象的科学管理,其中采用的现代技术较多,比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管理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数字化管理模式而言,一方面相关企业在进行管理活动过程中需要以网络为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量化管理技术进行处理。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电力企业中存在的各类信息及营销业务信息进行数字化整理、分析、处理及应用等。在实际电力企业管理中通过数字化的服务系统,保证用户资料、企业数据及企业营销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及可计算化等,全面改善传统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
二、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
1、创建服务系统
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的服务系统作为平台,基于此,在电力供电企业业务营销过程中需要创建数字化的营销服务系统,具体的方法如下:数据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可将两台机器进行结合,储存好服务器在运行期间的磁盘阵列数据,上述两项能够保证服务系统的安全、高效及稳定。在系统的可扩展性方面,可将多个个人服务器进行应用,依靠多个服务器保证事务的处理速度;对于关键数据则需要存储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中,以信息通道作为中介进行数据的交互访问,对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保证了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及访问的安全性,便于更好地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1]。
2、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业务开展并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需要采用低通结构,其中主要构成包括业务处理、应用表示及信息数据储存等。其中业务处理及应用表示功能属于处理系统的外在,而数据存储则主要针对系统内部的应用,科学合理的系统结构是保证整个服务体系发乎正常功能的基础。图1所示为三层结构示意图,该结构体系中将应用服务程序加入到服务器和客户端中,保证了客户界面和业务逻辑之间的有效隔离,根据应用的需求对中间层进行调整,避免了对辅助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修改,便于更好地进行系统开发、研究、升级及功能完善。
3、中间件技术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开展中还需进行相关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在这方面,就需通过中间件技术达到上述要求,通过对中间件系统的科学设置,保证不同节点应用数据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维护不同节点的正常功能,对负载平衡进行调解,因而中间件技术也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在中间件技术具体开发过程中可采用的标准技术也较多,比如:DCOM是在Windows平台上以微软为基础开发的,在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和可移植性;而CORBA则能够在提供更加灵活、开发的分布式标准,属于一种面向对象技术,能够在多个平台之间实现交互操作及建立通信,具体应用中可综合多项因素确定出合适的技术标准。
4、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方法,该技术主要是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常规基础上,将相关流程进行分解后执行和监控,保证了实际工作流程更加高效、流畅及迅速。能够对工作流进行高效的创建服务及管理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保证工作效率,提高计算机编程的易操作性。
工作流技术在实现过程中可用不同的图形表示组件,在拖动组件后通过直线完成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并形成可应用的工作流程。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电力企业营销业务实际,对其进行抽象化处理,进而得到逻辑组件、业务、应用模板等,然后借助于工作流完成配置,根据业务方式的调整及时调整部分组件可达到目的,极大地提高了业务的灵活性。
三、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现状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会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电力企业对于该数字化管理模式认识不足,认为该模式会逐步替代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相关人员的失业,尤其是基层单位对于该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部分电力企业在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总体而言,现阶段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存在着较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完善。
四、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相关建议
1、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系统在应用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在满足基础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在实际的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注重基础工作的准备,比如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需要有专门的负责团队及相关负责人,有系统研究和设计方面的计算机人才,除了人员的基础准备工作外,还应注意下面几点:①保证信息的规范化,在系统开发和设计中采用的代码、实体等需要符合信息规范要求,便于不同地区之间实现通用;②硬件设施的规范化,在系统中采用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字符代码、数据库及网络模式均应符合规范要求;③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岗位职责等。
2、提升操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对于电力销售人员的数字化业务水平要求较高,而人员属于整个系统操作的主题,再先进的系统都需有人员的辅助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确定的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内部共组人员对数字化管理莫模式的认识及实际操作中的相关要求等,保证不同岗位人员能够独立的完成相关操作,根据系统的改善情况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充分发挥人员的主体性。
3、电力销售数字化模块的完善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新型抄表收费模式奠定了基础,同时改变了传统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模式,对此,应不断完善电力销售数字化模块,实现抄表、用户用电统计、收费等一体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便捷电力企业管理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通过网络完成缴费工作,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电力销售数字化模块,通过模块改善电力管理模式。
结束语
数字化管理模式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开展提供了有效地管理方法,对于电力企业管理者以及用户而言,均十分有利,不过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基础准备工作,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张哲.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9).
论文作者:王迎卫,李秉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电力论文; 业务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