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_谢芳

探析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_谢芳

谢芳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52)

【摘要】固体分散体属于制剂中间体,能够使难溶性药物溶出效果得到改善,优化生物的利用度。在难溶性药物溶出和溶解度提高方面,固体分散技术属于全新技术,为制剂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基于此,文章固体分散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在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制剂领域;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235-02

所谓固体分散体,具体指的就是难溶性固体药物借助胶态、分子、无定形、微晶状态在最佳载体材料中高度分散并新城固态分散机制,也被称作固体分散物。而使用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形成的制剂技术,则称之为固体分散技术。目前阶段,固体分散技术所蕴含的技术与功能更加多样,并且成为药学研究重要技术。在推广应用固体分散技术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药物剂型的深化改革与创新。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应用进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阐释

1.1速释固体分散体

通过对水溶性载体的合理运用,能够使药物溶出速率加快,以优化药物溶解度,实现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全面提升,所以在速释固体分散体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谭佳威,孙如煜,曾滟棱,[1]等在《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中指出,将聚乙二醇当做载体,通过对熔融法的应用,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制备,深入探讨了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基于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将载体选择为,可以使酮洛芬溶解度不断提高,溶出效果更理想。

1.2肠溶固体分散体

当前,药剂技术与新辅料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肠溶制剂载体。其中,肠溶固体分散是对肠溶性材料加以利用,属于肠道溶解释放药物的一种固体分散体。王苏会,王瑞,孙晓迪,[2]等在《固体分散体及其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展》中,为规避阿司匹林对于胃部刺激性以及不良反应,将载体选择成肠溶性丙烯酸树脂,在无水乙醇中混合阿司匹林和载体,向空白丸芯喷洒,并构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在对固体分散技术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完成阿司匹林肠溶微丸的制备,不仅缓解了阿司匹林对于胃部刺激,也实现了生物利用度的提升,释药效果更稳定,为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提供了必要保障[3]。

1.3联合载体

通常,仅采用单一一种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很容易出现缺陷。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例,其在溶解过程中会产生凝胶,影响药物溶出效果和利用效果。目前阶段,单一载体已经实现了联合载体的发展。将纳米二氧化硅与泊洛沙姆188联合使用当做二元载体,通过对溶剂方法的使用,对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进行制备,对物相特征、稳定性以及溶出行为等进行系统考察[4]。由此可见,联合使用纳米二氧化硅与泊洛沙姆188并作为二元载体,可以有效改善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实际溶出的效率,使稳定性得以增强。

1.4缓释固体分散体

在生产实践中,水的不溶性特征亦或是脂溶性载体,在缓释固体分散体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其中,乙基纤维素是最常使用的不溶性载体材料,并被广泛应用在缓控释制剂的薄膜包衣中,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2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全新技术应用进展

自固体分散技术被成功研发后,多种传统技术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溶剂方法的使用,需在有机溶剂中合理地溶入药物与载体,并将溶剂蒸去后获取固体,但成本支出较高,且有机溶剂的消耗量较多,使得生态环境被污染。而熔融法方法对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要求在高温之下熔化载体,将药物混合并均匀加入,但这种方法只能够在热稳定药物以及材料中使用[6]。为此,有必要在短时间内研发全新的固体分散技术。

2.1 热熔挤出技术

最初,热熔挤出技术在食品加工、塑料工业以及饲料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属于大生产技术,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应用在制药行业得到了有效运用,特别是对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改善效果明显。所谓的热熔挤出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在特定区域融化亦或是软化多相状态物料,借助强烈剪切和混合,使粒径减少,并在空间位置交换并渗透对称性,保证敷料或者是载体中均匀分散物料[7]。

2.2 微波淬冷技术

微波技术属于独特技术,在物质的内部均匀加热。而在固体分散体制备期间,借助微波法有效熔化药物并且浸入液氮,实现立即淬冷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药物内部结构尚未重新排列亦或是结晶的情况下,即可保证晶态药物的无定形化,使得非洛地平的溶解度不断增加[8]。对于微波淬冷技术而言,就是利用微波炉熔融药物和载体混合物,并在完全熔融的状态下趁热取出,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液氮淬冷技术,以达到固化的目的,并在干燥以后实现粉末化处理的目的。

2.3 微环境pH修饰技术

所谓的微环境pH修饰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在含弱碱亦或是弱酸性药物制剂当中合理地加入酸化剂亦或是碱化剂,使得药物溶解度得以改善,并根据微环境恒定pH对药物释放效果进行调节[9]。通常来讲,弱酸性、弱碱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以及溶出度均和pH存在紧密联系,使得药物溶出度明显提高。对于固体分散体而言,其内部所含pH调节剂能够和药物官能团之间互相作用,确保药物结晶向无定形状态有效转变,使得药物结晶得以抑制,延缓老化速度,保证固体分散体更加稳定。

2.4 喷雾冷冻干燥技术

众所周知,喷雾冷冻干燥技术属于全新微粉化技术,组成部分包括低温喷雾和冷冻干燥装置。在实际喷雾期间,要选择低温液体泵,向收集容器内加入低温液体。在完成喷雾后,低温液体全部挥干以后,借助冷冻干燥装置针对产物实施冷冻干燥处理。通过对喷雾冷冻干燥技术的合理运用,即可对固体分散体制备问题进行解决,保证所制备的非晶体颗粒密度低且比表面积高,在肺部给药以及药物溶出改善方面得到充分利用[10]。

2.5 超临界流体技术

由于二氧化碳价廉且容易获取,无毒无污染,在超临界条件下即可获得,因而二氧化碳也被当做流体进行使用。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临界温度的适中性与惰性气体性质的合理性,能够有效规避破坏其热敏性,使其仍具备氧化物质。超临界流体的最佳优势就是渗透性高、黏度低且能够循环使用,不仅节省了时间,且能够有效提高实际效率。

2.6 高速静电纺丝技术所谓的高速静电纺丝技术属于纳米全新技术,能够对聚合物进行生产,是一种纳米纤维。将单针静电纺丝技术和高速静电纺丝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可以发现,高速静电纺丝技术在载药聚合物制备方面,纳米纤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且实际生产率很高[11]。将聚合物的载体选择成共聚维酮,使得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性明显改善。通过对高速静电纺丝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制备,灵活性与可拓展性显著,可以在制药生产线中连续使用,促进了纳米药物研发工作的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载体是固体分散体制备不可或缺的材料,类型多且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有必要客观性分析载体,并与药物性质有效结合,合理选择最佳载体材料。要想推广应用固体分散体,就必须要深入探讨增溶机制,在使用固体分散技术对药物制备,有必要对人体胃肠道对难溶性药物的溶解程度以及溶出性作出综合考虑,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谭佳威,孙如煜,曾滟棱, 等.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8):1182-1188.

[2]王苏会,王瑞,孙晓迪, 等.固体分散体及其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4,20(10):54-56.

[3]杨刚,冯年平,赵亚平, 等.超临界流体制粒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研究[C].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药的协同创新论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4:389-389.

[4]李杰,柳文洁,程泽能.喷雾干燥固体分散技术增加药物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22):3139-3142.

[5]曾庆成.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7,15(1):81-84.

[6]杨晶晶,柴鸿宇,陶涛.热熔融挤出技术在制备口服固体分散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48(4):583-588.

[7]孙中英,王小宁.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9):183.

[8]刘其媛.提高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8,46(8):28-30.

[9]李辉,刘蔓,黄鸿波, 等.3种制剂技术对黄癸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J].中成药,2018,40(2):309-313.

[10]左志军.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1):12-12,7.

[11]王强,易欣宜,徐芳辉.药物制剂新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80-81.

论文作者:谢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探析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_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