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安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身心健康、身体发展等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幼儿园工作中,安全是生命之本,是工作之本。如何从源头上抓好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常识,形成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自护、自救能力,是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之中,减少单调、僵硬、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情绪中直接感知、体验、内化,获取基本的安全知识和经验。
一、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幼儿的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各种心理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进行,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知过程。多媒体课件与图片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获得直观感受,丰富感性经验。如“发生火灾时”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呈现了这一场景:森林里熊熊烈火,楼房被烟火层层包围,火势冲天。这可以让幼儿亲眼目睹火灾的迅猛和可怕,激发幼儿主动了解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救、如何撤离及如何呼救的方法:身上着火了就地打滚,用湿被子或湿衣物裹住身体灭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躬身靠墙鱼贯撤离;被困时在窗口阳台拿着颜色鲜亮的东西晃动呼救;等等。这些课件的演示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其教育效果胜于任何苍白的说教,同时让孩子意识到不能玩火,玩火危险。
又如“独自在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了这样一些情节:门外戴着墨镜的陌生人敲门,突然停电屋里一片漆黑,小孩爬阳台、插插座、玩弄煤气灶、消毒剂等。课件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讨论,评议出适宜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知道了独自在家的安全常识,了解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如不给陌生人开门、不玩火、不玩锋利的刀具等。这些知识可以直接迁移到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假如在孩子的实际生活中真的有人敲门了,就会自然唤起课件中出现的门外可怕的陌生人形象,孩子则因为害怕不会随便开门。“我出门了”的课件展示了这些危险情境: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乱跑,险些被开来的公交车撞上;乘车时不扶好、坐稳,车在颠簸时差点摔倒;在水边、池塘边玩耍,不小心溺水;在高压电下玩容易遇到什么样的危险;等等。孩子明确地看到哪些地方危险,不能去,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共鸣,积极主动地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提高于安全自护意识,并且印象特别深刻。
二、借助有趣诙谐的故事、儿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可借助故事这一孩子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故事的内容和形式完整而多变,符合孩子直观的思维方式,具有“指涉自我”的作用。故事尽管叙述的多是他人发生的事情,以“拟人化”的物体最为普遍,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很容易通过投射、移情作用,与对象产生情感的交流,通过想象的方式,把情感投射到故事中去, “置身”于情节中,获取介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之间的“准经验”。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文学样式,语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有优美的节奏,是适合孩子歌唱吟诵的韵体作品,易学,易记,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借助儿歌能够帮助幼儿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火柴棍,不能玩。电插座,有危险。煤气不能随便开,离高压锅远一点。过马路时左右看,汽车面前不争先。回家就要把门关,注意安全保平安”等等。
三、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又爱冒险,常常做一些让大人们防不胜防的不安全的事情。但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需要不断地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何欣在关门时手被夹了一下,孩子们看到何欣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夹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何欣讲讲为什么夹到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夹手。并教幼儿学习儿歌“开关门”。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墙)、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安全事故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孩子会感同身受,深刻认识到不当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从而减少孩子自我伤害事故的几率。又如一天早上,冬冬来幼儿园时,头上有一个亮晶晶的大泡,是妈妈炒菜时烧油溅的,无形中提醒其他孩子妈妈做饭时不能在厨房玩闹。
四、依托游戏,让幼儿在直接体验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对其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安全教育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幼儿可以在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安全知识。如游戏《过马路》,我事先准备红绿灯标志,场地上布置出大马路,有车道、人行道、人行横道、十字路口。
游戏一:红绿灯,教师亮出绿灯时,幼儿可以在人行横道上自由行走;亮红灯时,走到十字路口的小朋友不能再前行。
游戏二:过马路,我请几名幼儿当驾驶员在马路中间开车,其余幼儿要过马路,看谁走得最安全,能顺利过马路。
整个游戏,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和反应能力,更让幼儿清楚地了解到基本的交通规则,训练了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又如在“过独木桥”的游戏中,孩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屈膝并拢,如何双脚轻轻跳下等动作技能,另外做游戏时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危险的动作,游戏活动结束后要立即归队。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丰富了感性经验,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五、找出身边的隐患,建立安全防范意识
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告诉他们“当心,这样做危险!”殊不知,教师再细心,也无法预见孩子们有可能遭遇的危险,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积累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如生活中的剪刀和电,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危险品,对幼儿来说却是永远的诱惑。与其我们费很大力气让幼儿远离它们,不如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操作来控制和利用它们。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像在“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中,让幼儿亲自找一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易出危险,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师幼一起约定并一起来设计标志,并把它们贴到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厕所台阶旁;“注意安全”的标志我们做了块大牌子放在了幼儿园大门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安全”两个字已深深印在幼儿的心里,无需老师再过多提醒。
幼儿年龄小,缺少知识经验,缺乏独立行为能力,然而又好奇、好动、好探索,在生活中对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所以安全隐患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应时时提防,处处来抓,寓教于乐,让幼儿先学会保护自己,教师再付之爱心和教育,这样幼儿的身心才能得以发展,健康才能得以保障,祖国的“花朵”才会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