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扶正法在微小残留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论文_胡展瑞

试论扶正法在微小残留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论文_胡展瑞

胡展瑞

(梧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关键词】扶正法;微小残留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51-02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首先由荷兰学者Hagenbeek提出,是指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目前国内外尚无 MRL的标准化诊断标准,一般认为白血病细胞占骨髓细胞总数的1/10000~1/1000以下,用常规细胞形态学方法不能检测出来,即可诊断为MRL。微小残留白血病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故MRL的研究是其关键。近年来骨髓移植、维持巩固化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手段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有所提高,但高复发率仍得不到有效控制。祖国医学对白血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辨治MRD多从扶正补虚、祛除余毒或扶正解毒三大方面入手,临床上以扶正治疗为主,中医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存在与机体正气不足密切相关,事实上正气不足贯穿在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始终,正气亏虚,阴阳失调,而痼邪不能及时消散,长期停滞于体内,导致余毒留伏阴分,所以正气不足是白血病的内在条件。扶正法即补益法,也就是“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意思,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抗病能力,增强免疫机理达到防治微小残留白血病,间接抗白血病目的,同时也会提升MRL患者的生存率[2]。

1.微小残留白血病应用扶正法的依据

1.1 中医对MRL的认识

急性白血病属中医 急劳”、“血证”与“症积 范畴,发病原因是因为邪毒入血伤髓,表现为虚实夹杂,邪实正虚。《医宗必读-积聚篇》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 急性白血病后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脸色晄白、唇甲色淡、头晕眼花、气短倦怠、腰腿酸软等症。经过治疗,正盛邪衰,病情虽然缓解,然邪毒尚未完全清除,而是再度深伏于骨髓,或内蕴于脑、睾丸伺机而发,表现为“邪去正衰、气阴两虚”的特点。黄礼明[7]等认为疾病是人体正邪相争的过程,正气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提出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以正虚为主,证属正虚邪恋[3]。

1.2 扶正法在MRL治疗中的主导地位

从前人的经验总结看,我们认为扶正培本、调整阴阳平衡、气血畅达,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是治疗白血病等肿瘤性疾病的大法。尤其是对于MRL,处于“邪去正衰”状态,扶正培本,重建及恢复MRL病人免疫功能,消灭或根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是治疗MRL的大法,可见扶正法在MRL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MRL多现气血阴阳亏虚的见证。张景岳提出了“除积知要, 知在攻补之宜。”即对肿瘤癥积的治疗“不能恣意药物攻伐,必须祛邪中不忘扶正,扶正与祛邪结合,在某些情况下,要用补益的药物扶正以达到治疗目的。扶正法属于补法的范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机体的阴阳、气血和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因而不能认为与一般的支持疗法等同[2]。

2.扶正法的分类及其应用

2.1 益气健脾

益气健脾是治疗气虚的基本方法。MRL病人主要是正气虚弱, 尤其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正气耗伤,脾胃失健,益气健脾,调理后天,增加胃纳以资化源,证见头眩、短气、乏力、肢体酸软、纳食不振等即可运用[5]。

常用药有人参、党参、北芪、甘草、白术、苡仁、淮山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脾虚及肾,而见肾气虚弱时,还需配用苁蓉、巴戟、杞子 紫河车、鹿角胶等填精益髓药物来配伍,以冀“精能化气”而用。

2.2 温肾壮阳

适用于肾阳虚或脾肾不足之证。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可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而喘、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舌苔润滑、脉沉无力等症状。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或桂枝)、鹿角、仙灵脾、仙茅、锁阳、苁蓉、巴戟天、补骨脂。运用补肾阳药,时常以熟地、龟板、萸肉、菟丝子等益肾精、补肾阴的药物作为配伍。这是根据中医“阴阳互根”的理论。还应注意配用益气健脾药,以助脾运化生血气。

2.3 养阴生津

养阴生津多用于阴虚内热之证,随着肿瘤的发展与恶化而消耗体内阴液, 营养摄入不足,而使阴亏津伤日益严重,其症可见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大便艰行、舌质红、少苔或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等虚热症状。常用药有生地、天冬、麦冬、石斛、沙参、黄精、花粉、知母、龟板等。这一类药物分别具有养阴清肺、养阴增液和滋养肝肾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宜配用补气健脾药,以求气运健而能生津。

2.4 填精养血

填精养血是治疗精血不足、肺肾两亏的基本方法,适用于血虚证。精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微小残留白血病病情日久可出现肾精不足,化疗或放疗后更可见精血不足之症。常有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唇和指甲苍白、腰酸、疲乏无力、脉细、舌淡白等临床表现。

常用药有熟地、首乌、阿胶、当归、白芍、龙眼肉、紫河车、龟板、鳖甲、沙苑蒺藜等。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阿胶、白芍、龟板胶、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龙眼肉、紫河车、红枣、花生衣、鸡血藤等。这类药物大多具有补血填精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又常与补气药(如黄芪)、健脾药(如白术)或清热药等同用。以求补气生精血、清热以平阳盛。

上述四类,仅是从全身阴阳气血的虚损来归纳扶正法的应用而已。以微小残留白血病辨证来说,表现为单一的证型者固有,但以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的互见证型较多,因此补气、补阴的方药最为常用。对各类药物的应用,亦要根据病情作适当的配合。根据人体的“阴阳互根”和“气血同源” 的关系,加之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故在气血阴阳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常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所以在治疗上要分别主次抓主要矛盾,才能达到恰当的调理[6]。如气血俱虚时,治疗时则须气血双补,以八珍汤、归脾汤为代表方剂;气阴俱虚时,治疗须补气养阴,以生脉散为代表方剂;阴血不足时,则须滋补阴血,补益肝肾的精血,以加减复脉汤为代表方剂;阴阳俱虚时,便须辨别阴虚与阳虚之间的轻重主次。阴虚为主时,多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之类;阳虚为主时,多用桂附八味丸、右归丸之类。

3.结论

3.1 扶正法也称扶正培本,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运用补益强壮的药物来补充体内气血津液的不足,增加机体生理功能,调整或改善各组织脏器方面的阴阳平衡,充分发挥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以达到祛除病邪的作用。因此用扶正法对调整和改善机体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中西医道路上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的正确方法。

3.2 扶正必须观察阴阳气血孰盛孰衰,分别采取以补气补血,补阴或补阳的方法,决不能不分阴阳气血盛衰,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补”。

3.3 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治疗同其他外邪所致的疾病基本一样,邪正斗争的矛盾始终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全过程。由于正气虚弱,余毒留伏阴分是微小残留白血病基本病理,因此必须以辨证施治的理论与方法来权衡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急性白血病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进人MRL阶段以正虚为主,此时正气不足,攻之反而伤正,应以扶正为主,着重减轻病人症状增强抗病能力,控制病情发展,起到带癌延年作用[3]。可见扶正法在微小残留白血病治疗中具有主导地位,贯穿于MRL治疗的全过程[7]。

【参考文献】

[1]包素珍.补益气血方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及研究进展.中医研究.2005,2:18-2.

[2]徐布军.扶正法与肿瘤.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9.

[3]陈炳旗.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4.

[4]麻柔,刘锋.中医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和治疗.中医杂志,1994,12.

[5]孙建立 李春杰.刘嘉湘扶正法治癌学术思想介绍.中医杂志,2006,11.

[6]黄礼明.试论急性白血病缓解后之中医论治.江苏中医药,2003,5.

[7]王德玉,柴可群.扶正法在治疗肿瘤中的运用.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

论文作者:胡展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试论扶正法在微小残留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论文_胡展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