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沟通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论文_胡斌

建设性沟通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论文_胡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0009

关键词:建设性沟通;麻醉复苏室

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麻醉复苏室又是一个特定的医疗场所,需要营造积极的医护患关系,既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利益、又充分调动麻醉医生的工作热情,是复苏室护士的工作职责之一。因此,护士要学会正确应用建设性沟通技巧,在医患之间构架交流的平台,从而营造和谐的就医氛围。

1 建设性沟通的涵义

1.1建设性沟通的涵义

沟通是指组织成员内部、或者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社会组织之间,进行各种各样的形式、内容与层次信息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是管理的本质与核心[1]。组织成员在工作时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上传下达式的沟通方式,还需要一个更开放、更平等的沟通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建设性沟通的概念。建设性沟通是指在不损害甚至改善和巩固人际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内部各成员间进行确切、诚实的沟通[2],具有三方面的特征:能传递正确的沟通信息;有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能形成积极舒适的人际关系。所以,建设性沟通是强化积极人际关系前提下一种实用的管理工具。

2 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特点

全麻恢复期是全麻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到患者完全清醒后送出手术室的一个特殊时期。全麻患者恢复初期,麻醉药物作用未完全消散,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未全面恢复;又由于术后疼痛,气管插管对口、咽、喉的刺激留置导尿管等不良刺激易出现躁动不安[3]。为对各种通路,包括输液通道、胃管、引流管等进行保护,传统护理通常采取适当约束的方法,忽略了沟通和安抚。全麻恢复后期,患者意识已完全恢复,由于周围没有亲人陪护,只有冰冷的仪器和忙碌的工作人员,使其感到心理孤单无依,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与关怀。手术是一个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鉴于全麻恢复期的特点,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情况,以对方立场去体会患者的心情,给予其更多的同情和理解,付出更多关爱。使患者感受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与体贴,赢得患者配合,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避免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全麻患者复苏质量及安全。在患者术后恐惧而又孤独无依的环境里,护理人员一个关爱的动作,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能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心。加强建设性沟通,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复苏室建设性沟通技巧

3.1空间环境的调节

全麻恢复期的患者在全麻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又因手术切口暴露等原因引起不同程度的体温过低[3]。合理调节环境温~湿度,保持室温 22C ~25C,湿度 50% ~60%。避免嘈杂的声音对患者的刺激,利于沟通的进行。

3.2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医护患沟通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整洁舒适、宽敞明亮的复苏室,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在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持双方合适的距离,人际交往中有亲密距离(<18英寸)、个人距离(18英寸~4英尺)和社会距离(>4英尺),亲密距离会使人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舒服感觉,个人距离既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亲近又不使人感到过分亲密[4],是医护患交流最理想的距离。高低适中的语调、清晰明确的措辞,也有利于沟通。

3.3注意仪表和身体的外观

有研究发现,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的外表[5]。在与医患沟通时,衣帽整洁、大方,姿势轻松自然,避免双臂环抱、两手交叉等封闭、防御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柔和、友善,脸带微笑,目光接触时,使视线在对方的眉宇间,诚恳而沉稳地看着对方,谈话时,维持5~15S的目光接触;与患者交流时有选择地使用触摸,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在进行各种操作,如输液、输血、检查各种管路时,应动作利落,技术娴熟,给患者安全和信任感。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关心患者,不要让患者感到被漠视,在床边应倾身与患者交流,不应双手交叉在胸前,神态恣意、傲慢,避免让患者感觉护理人员高高在上。有时一个轻轻的动作,如帮患者掖一掖被角,用生理盐水湿一湿患者干燥的口唇,胜过千言万语。

3.4注重情感及用心沟通 将情感融入沟通的全过程,用情感沟通[6]。沟通不分层次和等级的悬殊,没有地位和贫富的差异,沟通的情感建立在真诚的前提下,换位思考,真正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替对方着想;对患者做到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努力实现护患关系的零距离,使患者毫无拘束地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对医生,则要有尊重的心、合作的心、服务的心、分享的心,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从而实现有效沟通。

3.5认真倾听及善于思考

倾听时要暂时忘掉自我的思想、期待、成见和愿望,充分理解讲话者的内容,适应讲话者的风格,模仿对方的风格;除了认真倾听,还要留心捕捉对方脸部表情、洞察眼睛的变化,感知对方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沟通策略;倾听过程要认真思考,过滤一些无效的信息,保留并提炼有效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3.6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机制应该是多角度、双向、多级的。在科室内部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形成护士长与护士、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患者、护士与医生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建设性沟通中,保证沟通渠道畅通非常重要,护士在医患沟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积极铺设医护患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

4 小结

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在复苏室这个特定的医疗场所,护士应学会正确应用建设性沟通技巧,架起医患之间的桥梁,在医治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提供真正的心灵沟通与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祁凤华,王俊红.论管理沟通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商场现代化,2006,14:93—94.

[2]魏江.管理沟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4—25.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42.

[4]李小寒.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185—186.

[5]LALLI-ASCOSI S.Polishing your self-image[J].Heath Treath Transition.1990,1(2):15.

[6]谢荣见,孙建平.改善企业管理沟通的策略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6(6):22—23.

论文作者:胡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建设性沟通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论文_胡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