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李绍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李绍菊

李绍菊 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营盘小学 551618

【摘要】现如今,国家的经济水平在快速提高,小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以过去产生了巨大差别。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做好德育教育,对自身以及社会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德育教育的问题现状及如何做好开展工作。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20-02

前言

小学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让人们对其中德育教育这个模块越发重视。人们发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推进,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促进良好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做好在课堂上的教书工作,育人也是一项关键内容。小学教师应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多方面均衡发展。

1、小学语文进行德育教育的特殊性

德育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着一定的比重。目前,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需要在小学语文教程中让学生培养爱国意识,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得到正确的价值思想教育。接下来主要阐述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方面内容。

1.1德育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对丰富。许多低年级的课本上已经出现祖国美好山河的壮阔描写,让学生因为我国广阔的土地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教材中也生动的描绘了抗战时期,我国的民族英雄做出的英勇奉献。体会到他们在受到西方帝国压迫时,做出的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无畏斗争。每一篇文章时德育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它们让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上深刻了解到祖国传承了如此之久的民族文化,让他们主动的形成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提升对于自己属于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的激动与自豪。

1.2语言文字的渗透性

小学生最开始从课本文章中认识祖国,他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的培养训练时,同时也在进行合理的政治教育。教师在对文章的教授时,要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多方面内容。学生在进行阅读写作的文字训练时,就会不由得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不断的接受德育教育。

1.3德育教育的阶段特征

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的整体认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但是,低年段与高年段的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他们不同的心理观念,使得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也有所差别,产生了特有的阶段特征。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德育教育有着阶段性、顺序性的特征。高年段与低年段的小学生,在认识、年龄、心理上都存有差别。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通过看图的方式,例如国旗、著名建筑标志等来认识祖国。在具有国家标志的知识介绍时,要引导学生对祖国产生敬重心理,加深他们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丽,加深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当下时事来进行德育教育,科学考虑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1.4德育教育的实效特征

德育教育一味的在课堂内讲述常常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程进行课外实践教育,培养德智体一体的全面性综合素养。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与同学老师间形成良好的相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让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让小学生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

2、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德育工作经常出现的问题

2.1德育工作经常只走走形式

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应试教育,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不过多的重视,一味的关心他们平常的考试成绩以及学校最终的升学率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花几分钟时间带过而已。这样短短的几分钟并不能让德育教育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不能得到疏导,他们也就无法认识到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虽然学校偶尔会安排一两节的德育课程,但是更多的存在形式主义,简单讲解几个问题,然后点名一些同学的不良习惯,便让学生开始自习。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开展。

2.2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

许多小学中的语文教师有着很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思维仍然保留着过去老旧的传统观念。这些老教师不仅认为学习知识最为重要,同时认为师生间的关系应该心存敬重,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这样可以使得老师在学生面前具有威信,让学生怀有敬畏感。这种氛围中,德育教育很难有效的推进下去。学生自己的内心想法无法及时的被老师知道,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3教师对学生存在一定偏见现象

过去的教育理念更加偏重于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小学教师会认为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存在心理问题,下意识觉得成绩优秀的同学都属于内心积极向上的学生。这样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容易产生区别对待,只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进行教育。这样的偏见理念下,这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总是不如其他同学优秀,有着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的成绩不好的同学所幸自暴自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解决教师德育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3.1对现有的德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过去老旧的教育理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积极性,使得德育教育工作无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应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工作中改革创新,积极融入德育教育工作,并不固定于单单某一节课。教师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让班级能够凝聚较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应积极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丰富有趣的德育活动。德育教学的活动内容可以灵活多变,组织班级同学设计相关的黑板报或手抄报等等,让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德育教育。同时,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想法,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2教师要与学生友好的沟通

在德育工作的在开展过程中,不能每次仅是教师去寻找学生,这样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并不能很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来找老师疏导心理矛盾,以学生年龄特点为基础,与学生保持平等友好的沟通协调。当学生对于当面交流的方式比较害羞,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通讯工具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真正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无论是微信或者QQ都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这样没有面对面的压力,学生更能够放开压力畅所欲言。老师应该灵活机动的选择教学工具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乐于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只有让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才能更加顺利。

3.3清楚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性

因为每个人成长的生活环境都各不相同,学生的心理情况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激励策略落实的同时要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老师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知识的接受程度来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教学进程因人而异,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成绩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情感培养和成绩评估。

4、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重要的引导者,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在要关注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变化情况,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做好对现有的德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与学生友好的沟通、清楚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性三个方向的实行。教师的德育工作需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沟通渠道,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为社会培养拥有全面综合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芮永红.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才智,2013(26):105.

[2]单小燕.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的探析[J].中 华少年,2016(20):238.

[3]余佳倩,彭佳鑫.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论教师德育工作新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192-193.

论文作者:李绍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李绍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