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焕发活力论文_李志海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焕发活力论文_李志海

河南省汤阴县任固镇第一中学 李志海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的刺激来激活。可见,兴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超乎寻常的作用。本文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学习兴趣 谜语激趣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们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少的中学生从心理上认为这是一门说教课而不予以重视。这样就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作为重要任务。下面就谈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1.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一项高雅而有趣的游艺活动。中学生因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参与。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自编的谜语作为课堂的“插、科、打、诨”,也算别开生面。一是以班上学生的姓名作谜底拟出谜面进行猜谜活动,满足了学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增进了师生感情。二是以教材中的专用名词作谜底拟出谜面,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另外,在课余时间更注意搜集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谜语提供给同学们,加强其猜谜训练,使学生在猜谜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加信息,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更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猜谜语活动既启发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竞争舞台,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打破了“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平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以情导趣。

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矗教师可通过充满温情、丰富多彩的语言,营造一种爱意融融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充满温馨的亲情感受。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亲切有趣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获得理性的美和美的理性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情感呼唤式的语言,使之带着暖意,带着激励,流进学生的心田,赋予其热情和毅力;或采用商讨式的语言,避免一种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从而获得一种民主的学风;或采用委婉式的语言,以机智的幽默取代简单的挖苦讽刺和粗暴的干扰逼迫,从而造成了学生愉悦的心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己的主张。

3.意境呈趣。

意境是教 师在教 学过程中, 通过教 学语言刻意 创设一 种情景,把学生带人预备的或悲愤或热烈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和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相呼应。为此,要求教师情随境迁,‘隋以文异,情以理发。它表现为:时有气吞山河之慨,时有满面含春之雅,时有 拔地而起之势,时有寒塘映月之静。这种意境能强烈地感染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如在讲我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三大手段时,很多同学对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封建宗族观念的罪恶残酷性并不真正理解,于是我就给大家讲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惨故事。语言含肃蕴悲,充满感情,二下子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他们 被我所创设的意境所感染,屏息静听着,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嘘唏长叹,时而义愤填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学生的心,她的不幸遭遇和惨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封建礼教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达到了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4.趣例生趣。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这样,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百花齐放”,结合时代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观点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一名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常常把有趣的事例穿插在教材内容中,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达到教育的目的。中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都有一定的限,但他们关心国际、国家大事,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使他们尽早接受新颖的知识。在一次教学中,我适时地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条江中的鱼只在河道中心线一侧游动、生活,是着畸能?如果是真的,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太可能,难以想象这是真的。我揭谜底说:“据《中国青年报》1996年4月份一篇文章报道,原中苏界河乌苏里江中的鱼就只在河界苏方一侧来回游动,不敢在中方一侧出没,原因是我方渔民的狂捞滥捕太厉害了。”听到这些,同学们情绪有些激动,唏嘘感叹之声表明他们的思想受到了震动,对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

5.活动激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实践活动要求,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要求。让知识走近学生,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品德学科的实际效用,而且学生参与活动后所获得的成功体验会进一步增加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中学生可参与的活动有:表演情景剧、演讲比赛、辩论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社会调查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使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更好地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激趣艺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资料,积累经验,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回归实际,同时,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论文作者:李志海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  ;  ;  ;  ;  ;  ;  ;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焕发活力论文_李志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