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设计与环境保护研究论文_葛梦澜

公路路基设计与环境保护研究论文_葛梦澜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公路路基设计作为系统性、复杂性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决定公路使用年限寿命及整体质量。因此,在路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优化设计过程,同时要综合建设技术、经济要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考虑,不断促进路基建设与环境保护完美融合,促进公路施工整体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公路路基设计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公路;路基设计;环境保护

1、路基结构设计要求

路基结构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所修筑的公路工程能否实现日后的安全通行,所以,它是整体公路项目设计内容中的关键性成分。在实施高速路路基结构建设方案的设计工作时,须根据工程本身的结构特点广泛采集本地气象条件、地质特点、水文结构等相关基础性讯息资料,对工程项目实施深人细致的研讨和评估,选取完善高效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利用当今时期的新型施工技术、新型工程材料、新型建设工艺,并且充分考虑本地自然气候条件、生态环保要求等相关要素,增强环保施工观念及作业技能,实现路基结构建设方案的完美无缺。

2、公路路基设计

2.1、宽度设计

路基宽度是指行车道、两侧路肩宽度综合。针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有中央隔离带和变速车道、紧急停车带与慢行道等均属于路基宽度。而路面作为公路行车道结构,其宽度的设计应以交通量、通行能力为依据,常规情况下,路面各车道宽度介于3.5m-3.75m范围内。

路肩作为行车道、路基边缘间距,涉及硬路肩与土路肩。其中硬路肩已完成摊铺的路肩,多用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土路肩则为未摊铺路肩,适用于分类公路,通过对路幅增宽、结构支撑等作用,为行车与行人提供场地。路肩宽度的设定,应以交通情况、公路等级为依据,不宜低于50cm,特殊条件下可取100cm;城镇地区,因行人和非机动车过于集中,路肩宽度可适当有所增加,如1m-3m。

2.2、高度设计

路基高度设计环节应严格遵循以下规范:以土体承载为基准,对路基高度予以合理设计;结合现行设计规范、技术规范,以路基高度规范设计的目标。以经验充足的设计人员来看,若在公路交付使用中出现开裂、凹陷等问题,则主要由路基高度不规范、不合理等因素所导致。所以在进行松软地界路基设计中,应借出类似工程项目设计经验,适当降低路基高度,以防公路出现大面积沉降事故。

2.3、边坡设计

经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路基边坡质量的制约因素主要为路基填料、压实度与路基高度等。依据路基理论学的角度,其填料若为砂质土体,则路基填料质量难以得到控制与保证,使其在水冲刷、破坏的情况下,较易出现路基结构损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路基填料选择中,将粘性土体作为首选,不仅有助于路基防水性能的提升,进而保证其结构稳定。

路基边坡设计中,其高度作为路肩高程、坡脚高层的差值,分为单坡形、折线形与阶梯行等坡形;斜率以边坡断面上下点差值、水平距离比所表示,其中差值为1单位时,m则为折算单位长,斜率为1:m。

3、公路路基设计与环境保护

某地区是高山峻岭,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伴随着高山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带来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周边环保影响较大,所以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污染。

特别是修建四车道高速公路,有可能造成原生态破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广: ①对植物群落、动物栖息地迁徒通道、基本山区田地等原生态产生影响。②对高山凸凹不平,施工中的高速公路开挖回填,采取土石料、弃渣。对施工中永久性、临时占地、临时变道,恢复永久性水土保湿的影响。③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植物被破坏、废弃物。高速公路建筑物对环境景观污染。④施工高速公路所需采石爆破、施工机械工业噪音,砼拌和站废水排污。⑤修建高山高速公路对沿线占地、对沿线少数民族房屋拆迁产生了生活的影响。⑥高山高速公路施工存在一定风险,施工期间运输土石方安全事故风险。

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

3.1、结合气候条件选择公路路基的材料

在下雨天,细粒土、砂砾土以及卵石的抗冲刷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公路路基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环境因素制定出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公路路基时,首先要满足公路的安全性要求,将刚性结构与柔性的结构结合在一起,采用多层防护以及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对边坡进行治理。在实际路基时,要考虑到生态植被绿化的情况,尽量采用绿化防护的方式。

3.2、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 生态环境报护和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选线时应尽量避让林地、田地等。尽量利用慌草地和未利用的地。2) 施工尽量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地表的占压,施工作业带以外,不允许随意砍伐树木及破坏树木植被,不准乱挖、乱采野生植物,不准扑野生动物。3) 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且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中午开山放炮等,防止爆破噪音对野生动物的惊扰。4) 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表土,用于临时占用土地施工,结束工程时必须进行恢复生态。施工期间应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5) 高山高速公路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堆土石料、表土弃放处必须有排水沟,或用放雨设施复盖。6) 无法避让农田和林地时,在工程完工后应尽快恢复,对临时用地应是边使用边平整,边恢复耕种,边绿化。7) 如果雨水地表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挖好设置临时排水沟,或设置水土沉淀池及拦截浑土砂池,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沉淀池填压实,进行绿化。8) 对临时施工占地、取土场、取石料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住宿营地等都可进行绿化,待完后实施植被全面恢复措施,对高山高速公路工程防护,边坡绿化和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及时施工,保护生态环境景观,防止水土流失。

3.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利用当地的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通过道路两旁的隔离带来种植可以净化空气的植物,提高道路两侧及中央隔离带的植被成活率和植被覆盖率,各种植物的科学种植可以让道路两侧的植被多样化,既可以通过种植树木、灌木吸收废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也可以不断减少总悬浮颗粒物。

3.4、加强现场管理

一是周密安排材料调配。分段开展工程施工,对各路段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安排物料配备。在施工过程中,应发挥路堑切方性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土壤残余数量,并有效降低施工用地面积。其次,临时用地要尽可能地选择荒地和洼地。二是对于施工材料要进行合理堆放。在开展施工和运行路段要合理堆放材料,科学安排材料摆放位置,不能将材料堆放在影响路段通行的位置。路面铺设沥青时,搅拌站要距离居民生活点远一些,减少沥青对大气的污染。在拌合沥青时,应由专门的设备和人员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小沥青对环境的破坏。

3.5、公路景观以及绿色文化

(1)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从更深的层次保护生态环境。(2)改善城市的视觉效果与景观,让人们在安全出行的同时更多的欣赏到自然之美。公路属于一种线形结构,一般情况下都会跨越较大的地域,相处不同的地域也会出现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植物的布局效果更能让人赏心悦目,并且与公路整体的规划相互协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效的缓解司机的驾驶压力,间接起到减少由于疲劳驾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3)绿化需要充分考虑与整体环境布局相互协调,让山区公路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形成整体。生态公路的设计布局也应该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性,只有这样才能完美融合,为城市带来绿色舒心的生态环境,出行更加畅快,也为当地绿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公路建设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修复性的影响,因此,在建设公路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在建设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路基建设与环境保护完美融合。

论文作者:葛梦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公路路基设计与环境保护研究论文_葛梦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