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_王万林,温琼

浅谈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_王万林,温琼

王万林 温 琼

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 要】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为减轻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表对93名护士其中在成人科室工作者51名(成人组),在儿科工作者42名(儿科组)进行调查。结果:儿科组在社会、工作性质与强度、人际关系应对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成人组;儿科组在应对方式上能积极、主动应对。结论:儿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支持系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帮助儿科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关键词】儿科;医院;护士;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86-02

儿科护士是一类特殊的职业群体,她们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有问题的人群,并且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陪护家长多,目前多是独生子女,陪护家长的情绪多不稳定,心态偏激,激惹性高,加之小儿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这些均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样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多2倍,甚至更高,因此护士不选择或根本不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被动,压力更大。现就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 儿科护士主要存在的压力

1.1 患儿家长不理解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孩子患病后,家长焦虑不安,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到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治疗、护理即时见效,有些家属医学知识缺乏,对独生子女溺爱,担心一些检查和治疗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导致不配合甚至对护理人员要求过高。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时,家长往往由于心疼孩子而怀疑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出现过激言行。因此,儿科护士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有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久之,易造成负面心理负担[1]。

1.2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是“哑吧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的小儿,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相比于成人患者,存在诸多障碍。一切的病情有待于护士在工作中的过程中发现。患儿不合作,造成护理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所以护士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2]。

1.3 环境差待遇低

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 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专业技术强,儿科护士为了有较稳定的技术素质,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与补偿,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3],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4 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4],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5]。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6]。

1.5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给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护士在完成紧张工作的同时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身心准备适应社会的要求[7]。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2 缓解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

2.1 实行人性化管理

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做好护士的职业防护;对新来的护士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及早认识特殊的工作环境应尽快适应;多与护士沟通,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上进,但过大的心理压力能使人过度疲劳和心智提早老化。当护士面对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应尽可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

2.2 树立热爱儿科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使年轻护士真正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向上、愉悦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深刻体会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家属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加强护士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强、自爱。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应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应尽快适应;多与护士沟通,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3 其他

儿科护士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还需要新闻媒体和舆论的正确引导及家庭社会的尊重理解,这些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缓解护患冲突。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儿科医疗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董生凤,赵春.小儿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8081.

[2] 席惠君.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89.

[3] 牛晓华,任学荣,朱秀琴.缓冲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19.

[4] 刘振声.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

[5] 吴兰英,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64-65.

[6] 刘桂华,王岩,于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2):62-63.

[7] 谭玉兰,宋玉兰.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5-97.

[8] 何丽英.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48-49.

论文作者:王万林,温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浅谈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_王万林,温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