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研究论文_孙清,王超

“折叠”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研究论文_孙清,王超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2200

摘要:现代建筑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折叠空间形式的出现,带来了建筑空间形式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建筑空间上下之间的连接方式,这种独特的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折叠空间;室内空间设计

折叠是个很普通的词汇,这里的折叠不同于我们平常理解的折纸的折叠,而是更具有一种抽象的意义。它最早在哲学中出现。折叠思想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围合空间的所有的面,如顶面,地面和四个墙面处于折叠状态,这是一种最直接,最典型的折叠空间形式;另外一种是建筑表皮处于折叠状态,而组成内部空间的建筑面还是处于原来的状态,这种折叠形式主要展示的是形式感,多用于高层建筑。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第一种折叠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与室内空间的联系紧密。

一、概念来源

折叠手法的思想来源于《褶子》一书,是法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所著,他在书中谈到,生命体的部分包含着其他生命体,可使人预感到物质与生命体的关系。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设计师都从德勒兹的思想中寻求启发,把自然界的科学引入建筑学并开宗立派创立自己的设计模式和观点,折叠的设计理念亦是如此,很多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们将德勒兹的褶子作为理论指导,褶子是个“一”的存在,而这个“一”却折叠进了“多”,就如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表面进行复杂的花纹,然后将花纹进行不断的复制和扭曲同一个面上,这一个面上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空间和变化,建筑师们就是讲一个基本的形体,通过折叠,重复来形成复杂的建筑形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来自佛罗伦萨的画家、雕塑家达芬奇就把折叠视为一种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的形式化工具,无论是画中的树木,河流,山川,还是雕塑中的衣褶,达芬奇都将其看作一个系统。并用折叠的理念加以解释。另外,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奥地利作曲家韦伯恩以及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折叠的思想。

二、折叠空间的特点

1.功能的混合。公共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新的公共功能的出现,另一方面要求建筑师从公共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常规的功能要求;同时公共建筑的功能组成也日趋复杂。新的城市建筑将由更复杂和更公共的功能构成。

2.公共性的发扬。意义含混的公共空间给公共生活和社会交流提供场所;它不是某个具体功能的容器,公共性是它的惟一内涵;它容纳大量的“普通人”。

3.选择权的多样。折叠空间可以创造具有多样选择性的空间,空间不再有指定的意义,运动路径和活动内容是复合的,坡道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元素,使空间的体验有更多的可能性。

三、折叠空间运用的手法

3.1无机折叠

无机折叠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之下比较简单而直接的折叠,并根据实际的影响因素,提出四个折叠要素——折度、折向、折线和折形,任何一个无机折叠都是四种要素的综合生成的结果。

MVRDV的在VPRO新办公楼设计中,是建筑外围护结构折叠的经典案例,采用建筑表皮折叠的方式来产生建筑形式,楼层通过一系列的空间手法相互连接,例如坡道、台阶状楼板、巨大的踏步和小范围的楼面升起,最终提供了一条直达屋顶的流线。

3.2有机折叠

有机折叠是在无机折叠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并最终脱离无机折叠的折叠方式,在面和面的交接关系中,面变形成曲面,交接关系变成平滑过渡。

Mobius bans是一张扭曲的纸条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没有尽头的跨维空间,很多建筑师将其作为基本形体的雏形,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是UNStudio在阿姆斯特丹设计的莫比乌斯住宅,通过Mobius band的形体建筑的内部空间在建筑的功能使用流线中流转,住宅主人每天的日常生活循环过程构成了建筑Mobius band空间的循环模式。而随着建筑形体不断的扭转,建筑内外表皮不断发生变化,外部结构翻转进入内部形成内部的使用功能如变成椅子,而建筑内部的玻璃分割翻转到外部又形成了建筑的幕墙等构件。

扎哈·哈迪德的卡利亚里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通过与室内环境和公共道路的交互以及开放式空间与洞穴的交替,建筑共享着城市的公共维度。仿佛张开着双臂迎接地平线以及伊利亚运动场。富有几何运动的外观与大海相溶,似乎又是自成一体,室内环境与室外的公共道路也交互开放,室内与室外的艺术形式相统一,都为平滑过渡到空间形式。没有明确的地面与墙面。

四、折叠空间中的楼梯

之所以将楼梯单独提出来讨论,是因为楼梯是建筑的竖向交通联系因素之一,它属于建筑室内功能空间中弹性最大,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空间。例如图苏大学图书馆(图4-4),库哈斯设计了通道连接每层的平面,这个设计的目的就是改善学校的人际交流问题。四通八达的流线,使人们在这种空间中折服。它们可以改善校园人际生活的交流问题。这个方案代表了一个新核心的引进,但并不忽略原校园规划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网络,不能算是一座大楼。它四通八达,足以吸纳所有的流线,在你想要弄清楚它之前,你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结语

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创作手法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应创造出更多新鲜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空间形式,折叠是一个新概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的建筑师关注和研究到现在也不过20几年的时间,理论和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对折叠空间现象的研究只限于在狭义的空间范畴—建筑室内空间,但事实上它充斥于由于建筑的存在而限定的所有空间,因此,研究不应仅仅局限在折叠空间这一种室内形态上,与周围环境同质化、密切融合的城市空间现象是今后有待拓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于奇志 杨洁译 褶树﹒褶子【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2]肯尼斯﹒ 弗兰姆普敦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北京 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0

[3]保罗﹒ 杰克逊 从平面到立体:设计师必备的折叠技巧【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孙清(1983-06),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级,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论文作者:孙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折叠”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研究论文_孙清,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