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药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孙志强

孙志强 浦北县人民医院 中医康复科 535399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早期康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中医药早期康复的应用,可以促进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减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康复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极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1]。近年来,早期诊断治疗技术获得很大的进步,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程度的降低此类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药早期康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其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4.3±6.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9±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清醒的意识;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肢体残疾;精神病史、脑血管病史;心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3周以上。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则早期给予中医药康复治疗,具体来说,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给予相对应的中药,用水煎服,1剂/d,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用药调整。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康复治疗:(1)脑水肿阶段。早期阶段将患者的患肢体位正确摆放,以免肢体痉挛的出现,同时保护患者的关节,交换功能位以及体位,大致每隔2h进行一次变换,同时活动患者各关节,2~3次/d,0.5h/次。每次活动都需要进行按摩,然后再过渡到主动运动。(2)病情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逐渐进行主动运动,以躯干为轴向健侧或者患侧转向,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每隔2h变动卧位,侧卧时时间应当低于1h。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起,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适当帮助患者按摩,并鼓励患者自行按摩,促进血压淋巴结循环。通过对患侧肢体的刺激,促进恢复。针对肌张力比较高的肌群,应当采用安抚性按摩处理,使患者更加放松。(3)恢复期。护理人员须知道患者从简单动作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锻炼,3次/d,逐渐加大活动量,由开始协助患者转变为患者自行独立完成。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康复训练贯穿患者的日常生活,重点对患者的患侧上肢以及手功能进行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给药后,对其三大常规,血 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计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进行评分。

根据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恢复,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评分减少46%~90%;有效,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17%以下,或者增加18%以上。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ADL、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ADL、NIHSS评分比较( )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对其血管供应区脑组织正常供血产生阻碍,使患者的脑能量正常代谢受到严重的影响,产生大量自由基、脑水肿,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

临床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期间,对于急性期转归十分重视,早期阶段应当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同时通过有效刺激,使患者的运动反射弧重新建立,避免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关节脱位等情况,同时缩短住院之间,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显著的提高[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ADL、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采用中医药早期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秀珍, 曾奕云, 李旷怡,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3):99-101.

[2]李解贞.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9).

[3]詹青, 王丽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时机与策略[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6, 12(1):1-7.

论文作者:孙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药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孙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