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_王督

工业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_王督

安徽中汇规划勘测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铜陵市 244000

摘要:铜陵化工厂老厂区始建于1959年,它反映了新中国以来化工工厂建筑风貌和工业技术,也体现了铜陵市城市发展阶段的工业城市特征风貌。基于化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寻求适合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道路,以符合城市更新发展的方向。

Abstract:The old factory of Chemical Factory was founded in 1959.It reflects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of chemical factories,and also reflects the industrial city features at the stage of urban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situation,a road suitabl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use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s sought to conform to the direction of urban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化工厂;工业建筑;城市更新;保护和再利用;

Key words:Chemical plant;Industrial buildings;Urban renewal;Protection and reuse;

1项目概况

铜官山化工厂位于市铜官区金山路与铜官大道交叉口,核心生产区面积为7.8公顷,厂区内部道路较为系统规整,生产建筑物成组集中布局。东北角为工厂办公、机修等管理、辅助用房区,西侧为大体量硫酸生产建筑,东南角为磷肥生产建筑。厂区共有10栋建(构)筑物纳入铜陵市潜在历史建筑名录内。目前化工厂仍处于生产状态,但部分建筑已经开始停产。

2保护意义

铜官山化工厂厂区内部工业流程完整,工业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新中国化工厂典型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工业研究价值,具有历史建筑保护的必要。

3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3.1城市更新下保护的难点

无论是在侧重于更新的开发地块还是侧重于保护的开发地块,都存在着更新与保护的交叉内容,而区别在于更新比重与保护比重的分配。无论是更新还是保护,都是通过协调地块内部物质空间环境和外部衔接环境,塑造更加符合“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的城市物质空间。因此,难点在于城市规划如何通过怎样的手段去协调这内部与外部环境。

3.2更新与保护的问题

以铜陵市为例,化工工厂由于其原先特殊的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土地污染较重,土壤修复难度大;

另外一方面,工厂由于集聚性强和规模大,厂区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在旧城区改造中重新定位使用功能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成为城市更新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4城市更新策略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基于城市老旧区域的衰落,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对这一区域进行拆迁、整体改造和建设,通过全新的城市面貌、空间环境或功能定位改善原先的城市空间。

4.1国外城市更新策略

早在1950年代,英国主导政策是清除贫民窟计划以及新城运动,旨在将旧城区杂乱的用地布局整体改造为结构、分区明确的新城。

之后在1980年代,城市更新表现为保护性更新,维护老旧城区的空间肌理,保持现状交通网络骨架,尽可能减少大规模再开发建设。

而现在,城市更新则与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内容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建筑本身,周边地块的人文、景观环境以及社区关系都成为更新目标。

西方国家注重市场机制的调整、公众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利用多样化的创意活动和社区文化创造更多的第三产业机遇,解决原有区域衰退引起的产业产能下降和城市经济问题。

4.2国内城市更新策略

由于中国整体城市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国内城市的城市更新进程不同于西方国家高度城市化后的城市更新运动,国内城市面临着城市化高速推进与城市更新运动同时并举的局面。

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仍然是城市更新项目的主要引导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城市化程度不同,沿海以及发达城市的城市更新内容更具有多元化和以人为本色彩,而部分城市仍以整体拆建为主。

5.保护与利用方式探究

5.1保护原则

5.1.1保护性更新原则

对于历史久远或价值较高的工业建筑,由于建筑使用强度大,有条件地实施停产保护,进行重点修缮和局部复原,维持建筑的主要立面、结构体系不改变。

5.1.2整体保护原则

对于建筑内或建筑群内重要构筑物或设施可有条件保存下来,以化工厂为例,厂内内热力管道以及储存罐应当修缮维护后一并保留。

5.1.3生态原则

由于工业污染性,因此保护更新前,应当对工厂厂区生态修复,包括工厂三废无害化处理、土壤修复等措施。

5.1.4因地制宜原则

应当结合周边地块联合更新,保护更新的建筑功能应与周边地区发展定位相协调,周边建筑风貌、体量应与保留建筑总体格局相适应。

5.1.5动态保护原则

在保护规划或方案中,应当在空间与时间上宏观地把握。空间上,保护区域不仅局限于区域内本身,应当扩展至周边地块。时间上,应当强调“控制性规划”“动态规划”,在注重近期保护规划中,着眼于远期更新改造的指标控制。两者应当随着周边地块的变化或城市更新的推进在规划中不断加以修正,实现动态的保护。

5.2保护与利用的方式

5.2.1整体性保护

将化厂区整体作为历史风貌区进行保护,对其中历史价值较高的工业建筑作为历史建筑进行登记重点保护,部分可拆除建筑可适当改造。整体性保护优点在于对历史工业建筑损害最小,能够完整地保存工厂内部建筑和环境。但是相对应的,对厂区内部修缮修复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

5.2.2单一用地功能替换

由于工业建筑布置格局错落有致,整体性较强。可在保留厂区空间肌理与结构下,重新将厂区用地整体改造为创意文化产业园或者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文化设施用地或者绿地与广场用地使用。拆除部分价值较低的建筑基础上,适当增加停车、公厕等必要的基础设施。

5.2.3混合用地功能替换

考虑到化工厂周边地块原厂区可重新划分若干功能分区。重点保护的建筑组团可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登记保护;较重要建筑可修缮微改造后作为周边用地的配套设施或社区邻里中心用地进行使用;其余建筑可进行拆除,增加停车、公厕等必要的基础设施,或新建开发作为社区零售商业或者口袋公园等其他功能使用。

小结

城市老旧城区的历史工业建筑的更新和保护能够较好地保存工业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并对研究了解工业城市的历史变迁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针对工业城市内历史工业建筑,以保护性更新为原则,希望通过适当的城市更新方式来保护历史工业建筑。

参考文献:

[1]胡毅军.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沈阳市124中学改造方案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19):223-224.

[2]景燕南.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

[3]王岳.构建基于历史建筑保护的价值评价体系——以青岛市信号山街区保护为例 [D].青岛理工大学,2011.

[4]梁松.城市设计中古建筑保护问题的分析与阐释 [J].山东工业技术,2016(17):259

[5]汝军红.历史建筑保护导则与保护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

[6]孙永生.广州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制度研究[J].建筑学报,2017(08).

[7]阮仪三.历史建筑与城市保护的历程,2000(3).

[8]董卫,王建国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55).

论文作者:王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工业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_王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