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其管理方法研究论文_石慧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其管理方法研究论文_石慧

(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对于当前的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对很多疾病进行准确的检测,但由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本身的制动化程度较高,加上设备的结构较为精密,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对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风险因素

对于当前的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其指的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通过外磁场的作用使其进行自旋分裂,从而产生相应的射频磁场。对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其同常规的医疗设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对其开展风险管理时首先需要对设备的应用特点以及使用原理等进行分析,从源头上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规避。

1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对于当前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其主要是由磁场和梯度磁场系统等组成,通过对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等进行分析,能够得到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因素。

1.1 射频磁场系统潜在的风险因素

第一,灼伤风险,对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磁场是由外部添加的,而磁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导电物质的存在而使得患者正在诊断过程中出现灼伤情况,此外,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脉冲血压计等电缆的应用也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身体外表同磁共振零件之间接触,从而造成大量氧化物的出现,出现灼伤效应。

第二,生物效应,这一效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生物本身会吸收大量的能量,这一效应主要适用于体温升高或者调节能力较低的患者,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设备的应用时需要对其病房进行有效的控制。

1.2 梯度磁场系统中潜在的风险

第一,神经刺激反应,在核磁共振设备应用的过程中,其梯度磁场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转换,若转换速度过快,往往会造成患者的表面神经受到一定的刺激,对于这一刺激效应,其主要体现在患者的神经肌肉中,特别是对于肌肉和骨组织相连接的地方,磁场的快速转换会使得差异物质接触位置产生电荷的聚集现象,从而使得患者的神经兴奋降低。在临床应用中,这一效应尽管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诱发影响,但却可能造成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出现休克等问题。

第二,噪音影响。在进行扫描诊断的过程中,梯度场会连续启动和关闭,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在静磁场和梯度速度均较高时,噪音量会非常大,严重的甚至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并对患者造成幽闭恐惧症等情况。

1.3 静磁场系统的影响

首先是投射物效应影响,对于这一效应,其指的是铁磁性物体在经过强磁场的影响时,其会造成磁体产生一定的运动,这种效应会对检查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损伤和影响。在当前的临床诊断中,物体磁导率等评估对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是扭曲反应,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磁性物质和B0方向的偏转具有一致性,通过该反应不仅会对磁场内的物体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造成检查患者出现一定的损伤。然后是伪影风险,伪影风险的出现是由于接受圈在运行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噪音的影响,从而使得磁场运行过程中的强度存在着差异性,或者在运行的过程中磁场内存在着金属部件,从而造成磁场受到一定的阻碍,对于具体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是设备异常,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应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元器件出现问题而影响其诊断结果,从而使得整个设备的诊断结果等受到较大的影响。

2 风险措施及其管理方法分析

2.1 风险措施

对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事件,其需要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其进行防范,这也是当前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于预防风险因素的措施,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主动防范,对于医疗设备的应用,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所有环节进行管理,从而避免风险的出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然后是安全保障的提供,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保健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患者在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服务本身的质量。

2.2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分析

对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其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应用过程出现风险的几率大大降低。为此,医院在对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应用时需要创立对应的监管方法,同时根据设备的评估和评价结果,制定对应的监测机制。

另外,对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其同操作人员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若操作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较低,往往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为此,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风险排查,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而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同使用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维修人员对故障出现的原因和操作人员的具体的操作内容等进行详细的询问,这样才能够快速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正常运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本身的价格较贵,若选择操作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使用,其本身对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进行日常维修,并对常见的故障进行元件的更换,从而快速进行设备的维护,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患者诊断耽误。

3 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伴随着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广泛应用,其在当前的临床医学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医院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设备,对很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应用风险因素,其对设备的应用安全性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宇.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其管理方法探讨[J].临床研究,2018,26(05):24-25.

[2]何金洪.探究核磁共振设备的维修及维护方法[J].智慧健康,2018,4(07):1-2.

[3]何伟,李松阳,肖洪,卢贞燕.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02):121-125.

[4]邓雪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风险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3):199-202+206.

[5]袁有志.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J].医疗装备,2015,28(17):43.

论文作者:石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其管理方法研究论文_石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