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谭继权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收治的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体检的40例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骨髓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II级、IV级、V级发生率分别为19.57%、32.61%、43.48%,对照组III级、IV级、V级发生率分别为2.50%、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采取骨髓检验,可准确反映骨髓组织情况,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检验;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clinical value of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plastic anemia.Methods:This study selected June 2012 to June 2013,46 cases of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choose the same period from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40 cases of non-blood disease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both bone marrow inspection,the inspe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 of hemoglobin,white blood cells,platelets,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of level III,IV,V rates were 19.57%,32.61%,43.48%,and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level III,IV,V,respectively 2.50%,5.00%,0,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ake the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in aplastic anemia diagnosis,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bone marrow tissue,has the good diagnostic value.

【key words】Aplastic Anemia;Bone Marrow Examination;Diagnostic Value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由生物、化学、物理及药物等多种病因引起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血细胞减少及异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多见于青年人群,且男性高于女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贫血、感染及出血等。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笔者对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骨髓检验,并以非血液病患者的检验结果作为对照,现将所得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均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均无急性造血功能障碍、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恶性组织细胞病毒。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5~78岁,平均(35.4±2.3)岁;急性再生障碍贫血1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非血液性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5~79岁,平均(36.7±2.4)岁。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选患者均进行骨髓检验,穿刺前,休息10min,取髂后上棘为标本取材部位,常消毒,在无菌操作下行骨髓穿刺,随后立即抽取3ml骨髓液涂于玻片上,行骨髓活检,利用20ml 40%甲醛、75ml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及5ml冰醋酸对组织块进行固定,并持续30~60min,之后脱水、石蜡包埋、切片与染色处理。取患者肘静脉血2~3ml进行抗凝处理,轻微摇匀。应用血涂片进行瑞士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同时在当天适量抽取外周血进行常规检查。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采用五级法对患者骨髓增生程度进行判定[2]:I级:骨髓增生极度活跃;II级:骨髓增生明显活跃;III级:骨髓增生活跃;IV级:骨髓增生减低;V级: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数据包对本组数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组间计量资料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配以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当P<0.05时则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常规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患者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热、头晕乏力及牙龈出血等。有资料表明,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高达10%,且多发生于10~25岁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3]。有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大多与免疫机制有关[\4]。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免疫反应异常,抑制干细胞的生长;②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导致细胞数量减少;③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

临床常用血液学检查方法进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水平降低。

然而,在骨髓检查中,若骨髓穿刺物涂片上出现明显增多的血红蛋白,同时血红蛋白与粒细胞比例减少,脂肪减少,若显示叶酸缺乏,则提示无巨幼血红蛋白。除此之外,在骨髓发生肿瘤转移时,贫血病情会进一步加重,且临床上常会出现类似白血病的贫血症状,所以临床诊断时遇到原因不明的贫血疾病时,可考虑肿瘤病灶的存在。此时通过骨髓活检,则可以观察到肿瘤转移细胞的存在。

在骨髓检验中,其重要指标是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一般再障患者骨髓抽吸顺利,呈稀水状,若骨髓干抽,则需注意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及其他血液病等。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通过分析骨髓增生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III级、IV级、V级发生率分别为19.57%、32.61%、43.48%,均高于对照组的2.50%、5.00%、0。由此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减低或极度减低。

综上所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采取骨髓检验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康斌,杨伟.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34):62-63.

[2]徐伟宏.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11):2094-2094.

[3]齐长福.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197-198.

[4]刘芳,毋小玉.骨髓检验在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1):399-400.

[5]张运香.骨髓检验在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0,13(8):1029-1030.

论文作者:谭继权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谭继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